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82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得了「互助社癌」的林信堅牧師
作者 / 陳萌祿
距離去年一月六日「歡送」林信堅牧師回天家已經一年多了。說「歡送」,因為這實在是我所參加過最特別的告別禮拜,從訃聞到會場佈置,按照林牧師生前的交代,要舉行「歡送會」,「禁止非黑即白」、「禁止憂頭結面」、「務存歡欣感謝之心」......,他不希望至親家人及好友會因他的蒙主恩召而有一絲憂傷......。但這實在太強人所難了!

林牧師之所以能這樣,實在是因為他在主耶穌的恩典裡大有盼望,確信死亡就是回到天父慈愛的懷抱,那裡,有愛我們至極的耶穌,有歷代聖徒的相聚,其實是好得無比的事,是值得大大慶祝的事,幹嘛憂傷流淚呢?

這令我也想效法。希望我死的時候,也捐贈大體;不要舉行什麼告別禮拜,而要舉行慶祝會,親朋好友不必悲傷,而要為著我去了耶穌那裡,歡天喜地地互道恭喜!

初識林牧師距今已近四十年。當時我還是個國三的毛頭小子,從鄉下搬到台南,主日參加東寧教會的青少年課程。林牧師當時是神學生,在東寧教會實習。他的幽默、和善、熱忱及生動、唱作俱佳的上課方式,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當時社會的氛圍充滿著對基督教信仰的強烈懷疑,有以「亞當有沒有肚臍」這樣的議題來質疑上帝的存在。林牧師人如其名(真是「信堅」!) 當然是熱烈地護教囉!記得有一次上課,講到激動處,丹田發功:「......領受上帝這麼多這麼大的恩典,誰還在乎亞當有沒有肚臍?!」剛好一位媽媽抱著小孩從教室窗邊經過,林牧師聲量之大,當場把那位小孩嚇哭,卻引起學生們哄堂大笑。笑過之後,那份熱切的感動卻深深地留在心底。

物換星移,曾幾何時,我也讀了神學院;畢業後牧會六年,一九九一年輾轉來到當時創社已十七年的新樓儲蓄互助社任職經理。當時林牧師擔任常務監事,給了我許多的協助、指導及鼓勵。我也漸漸了解,何以林牧師會全心全力投注於儲蓄互助社,自稱(別人也稱他)「得了互助社癌」、「娶了細姨,就是新樓儲蓄互助社」;因他深深了解,互助社機制真的是可以幫助許多人,而對為生存而奮鬥的中下階層幫助特別大,這正符合他熱心助人的本性,所以他就義無反顧地一頭栽進去。

他一直擔心的一件事就是互助社會不會變質。我們知道儲蓄互助社具有非常可貴的「志願服務」的性質,也就是說,被選為理事、監事的幹部是不支取酬勞的;這是互助社系統一直強調的精神及特色,失去這個精神,互助社就變調了,就不再是互助社了。在五年前本社慶祝三十週年的特刊上,林牧師就寫了一篇感言,語重心長地提到菲律賓的儲互社就是有幹部失去了無私服務的心,編列越來越高的幹部酬勞,導致菲律賓的儲互社從亞洲最強,淪落到全國加起來的規模比不上新樓社一社的地步!人性的弱點導致互助社的敗亡,這樣的結果實在值得我們引以為鑑。幸好我們新樓社的幹部都能堅守這樣的精神,才能帶領全社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繼續挺進,我想這也是我們值得告慰林牧師之處!但願這樣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另一項讓我很佩服的是,他對國內的社會福利機構的熟悉及了解,幾乎可說是如數家珍。為何會如此熟悉?因為他的心在那裡,他是這樣關心社會中的弱勢者。有一次我和他把新樓互助社公益金捐助的款項送到德蘭園(仁愛傳教修女會台灣分會),林牧師收到菲律賓籍的修女開的收據,謙卑地對修女說:「謝謝妳們照顧我們的同胞!」這種謙卑、感恩的態度更讓我佩服。

二○○二年的三月廿八日他突然中風,上帝讓他有一個出死入生的體驗。在奇蹟似的康復之後,他戒除了以前不合上帝心意的習慣和思想,變得更加敬虔及聖潔,不再貪吃好酒,不再說有色笑話,常常讀經禱告、樂意見證。然而,有一件事他還是沒有改變。誠如牧師娘在「歡送會」上所講的:「我和林牧師之間沒有秘密,只有一件事林牧師老是瞞著我,就是他又把多少錢借給誰了,幫助誰了,我都不知道。」如今他已回天家,這些事也就跟著一起消逝,只剩天父在記念。

林牧師,您安詳地走了,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您在天國我們當然為您感到高興,但請您原諒,每當想起您來,即使在大夥興高采烈的高談闊論中,眼角濕潤,可不是意志所能控制的呀!

(本文作者為新樓儲蓄互助社教育主任)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2927期
圖片來源:http://www.comnews.gio.gov.tw/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