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68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牧養原住民的印度牧師──蔡達華
排灣中會佳義教會佑昌福音站牧會
作者 / 劉家艾
一九八七年,對台灣人而言是國家解嚴,邁向民主的躍進。對蔡達華及蔡文綺宣教師夫婦來說,則是傳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因為這一年的七月十七日,他們踏上等候已久的島嶼,展開他們長達二十年的台灣宣教旅程。

蔡達華牧師來自印度東北部,出生在基督化的家庭,對教會相當熟悉。不過在年少時期,父親問他願不願意讀神學?他立刻拒絕這項全職事奉的提議。所幸上帝的計畫不是人可預測的。高中時的一場培靈會卻意外地讓蔡牧師決志獻身,甚至是迫不及待地加入印度當地的巡迴佈道團長達六年,之後才進入神學院接受正規訓練。在擔任傳道師的三年裡,海外宣教的異象不斷浮現,因此當時已婚的蔡牧師決定和在高中任教的師母一起申請CWM的海外宣教方案。就這樣,蔡牧師夫婦和他們的孩子搬遷到台灣生活。

從申請到真正抵達台灣,整整花了一年等待的時間。當時台灣還在戒嚴時期,因此有許多朋友警告蔡牧師夫婦到台灣說話要小心,甚至很多人認為台灣政府根本不會核准簽證,海外宣教也許只是一場夢。但上帝的作為卻使大家跌破眼鏡。蔡牧師回憶當年他們在香港只待了一個星期就拿到簽證,順利來台,比起其他人得等上一個月都不一定能拿到簽證,他們的際遇更印證上帝差他們來台灣宣教的心意。

初到台灣時,夫婦倆一句中文都不會,但是他們卻感受到台灣人純樸熱情的性格。蔡牧師回憶起到台灣的第二天,他要前往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不知道怎麼去,於是向一位先生問路。然而一個不知道怎麼講中文,另一個完全聽不懂英文,只憑著一張名片,這位先生索性要蔡牧師坐上他的摩托車,親自送他到總會事務所的門口。蔡牧師說他至今都不知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但卻一直記得這個敦厚熱心的陌生人。

蔡牧師夫婦在台灣的第一個服事工場是在南投,主要服事的對象是信義鄉的布農族教會,之後則在台中服事都市原住民。在教會牧會七年,與原住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一九九四年蔡牧師的福音工場又有了新的轉變。這次蔡牧師受聘到海員/漁民服務中心擔任機構牧師,於是全家從台灣的中部遷移到南部,搬到高雄居住,並開始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機構事工,服事的對象換成海員/漁民族群,這對蔡牧師而言又是一個嶄新的經歷,卻也充分展現蔡牧師在語言及跨文化宣教的恩賜。由於海員/漁民中心的事工常需要跨國合作,又經常舉辦國際型的會議及活動,精通英文的蔡牧師此時就成為最佳翻譯,運用語言或文字的方式參與海員/漁民的事工。

然而,蔡牧師始終無法忘情牧會的日子,於是在海員/漁民中心服事三年後,蔡牧師決定再次回到熟悉的教會,熟悉的原住民事工,繼續他的宣教使命。因此,一九九七年接下排灣中會鳳原教會的牧會工作,一九九九年又再度兼任海員/漁民中心的機構牧師,二○○一年則在排灣中會佳義教會佑昌福音站牧會。蔡牧師說,這個福音站的會友主要是來高雄討生活的原住民,星期天這些原住民就聚在一起作禮拜。剛開始只有七、八個會友,禮拜堂就設在一個三合院房舍。後來聚會的人數漸漸多了,教會就另外租個房子的一樓聚會。師母說剛開始教會沒有主日學,但師母很重視兒童事工,於是招呼了幾個小孩在一起,開始了兒童主日學,六年下來,現在已經有大約十五個主日學學生。

蔡牧師夫婦除了在教會牧養來異鄉生活的原住民信徒外,還主動出擊到社區開辦查經班。每週三上午在橋頭鄉甲圍眷村的大樹底下,你會看到有一對印度夫妻檔和當地的外省伯伯或婆婆媽媽們一起查考聖經,分享信仰。蔡牧師強調這種時間不冗長、內容去靈異化,單純用聖經為工具的宣教策略,反而吸引了很多非信徒參加。不少居民成了固定班底,時間一到就自動出現,更感動的是有人因此決志信主,接受洗禮。

蔡牧師表示,目前事工的挑戰就是會友人數不穩定,平常主日約三十人聚會,到了節慶時會倍增到上百人。再加上教會只能租一樓當禮拜堂,聚會空間不夠,不僅主日學無法分班,連成人禮拜也得坐到外面的騎樓,空間擁擠,噪音也常干擾信徒作禮拜的專注,甚至有一次還曾因為空氣流通不佳,導致會友喘不過氣來而昏倒。然而教會信徒多半是年長婦人,經濟能力不佳,若是要租大一點的房子,租金就會超過一萬元,負擔沉重,所以目前教會還在積極尋覓合適的禮拜堂。

二十年或許不是太長,但對蔡牧師而言,卻是將生命最菁華的部分奉獻給上帝。蔡牧師夫婦從異鄉人的身分逐漸發展出對台灣的濃厚情感,一口流利的中文讓人還以為是正港的台灣人。台灣何其有幸,能獲得上帝為台灣人預備的印度宣教師夫婦。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2910期
圖片來源:滋膏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