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6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和平之日
作者 / 林以撒
從南韓宣教福音團被阿富汗塔利班組織綁架的新聞中,再次讓我們看見人心的罪惡。因為人與人之間不同的角度、立場,產生不同的是非對錯觀念,進而武裝自己、攻擊別人,這樣的態勢繼續的擴大下去,將變成團體與團體的對抗、族群與族群的對立、甚至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綜觀人類的歷史,不乏這類的戰爭記載,而且隨著武器科技的進步,戰爭所造成的影響是越來越大。在這當中,一定有人覺得,似乎這一股好爭、好鬥的勢力在人類的歷史中一直揮之不去、消除不盡,不斷的引誘人們犯罪。究竟「和平」什麼時候會來?無人知曉。

「和平」是一種境界,似乎難以形容,又難以達到。竟然如此,我們就從反面來思考好了。「非和平」的產生,有很多種情況。最基本的起因就是人與人的「衝突」。人是一種奇怪的生物,是一種會思考的生物,因為思考有很多的面向,有上、有下;有正面、有反面;有光明面、有黑暗面;又有是非對錯的分別,所以當人聚集在一起,要表達一件事情或是要共同完成某一協議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它的結局可能是雙方取的共識,可能是不歡而散,也有可能是沒有任何的協議。在這過程之中,「衝突」隨時會出現,甚至會演變成為「對立」,之後產生相互的「攻擊」。這樣演變的過程,我們通常會發現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在協議的過程中,大家都堅持己見,維護自己的利益,自私的想要爭取更多,所以結果就只有「你爭我奪」。因此整個人類的社會成為「弱肉強食」的社會;變成「功利主義」的社會,這真是非常的可悲啊。

難道對錯、是非之間沒有緩和的空間,沒有既不黑也不白的地帶嗎?難道就像以上所論述的,只有「共識」或是「對立」的結局嗎?難道夫妻之間只有「聽你」、「聽我」的分別;談判之間只有「你死」、「我活」的選擇;不同宗教間只有「我是對」、「你是錯」的批判;不同族群間只有「同化」與「歧視」的路徑;國與國之間只有「爾虞我詐」的政治手腕嗎?在這多層面向中,我們終究會自我的反省,原來是我們眼中只有「自己」。我們一直認為自己是最需要被關心的,我們也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的需要,別人的立場是什麼。我們單純、偏執的相信自己永遠是對的。

有人說「和平」不只是短暫停止敵對的狀態,它應該是一種毫無敵對的狀態。「和平」應是人人願意承認自己所能擁有的有限,並願意讓他人保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一部份。「和平」是在堅持屬於自己的權利時,也讓他人保有其權利。【註一】

我們確實要知道和平的基礎在於宇宙間有一生存法則、規範,在基督教我們稱之為「道」,任何事物若是背「道」而馳,終將向鐘擺一樣,以同樣的力道擺盪回來,直到它慢慢的趨向平衡為止。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當時,就是將自己國家的軍國主義發揮到極限的時代,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他們之中有些人的確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並期望整個世界都跟著他們的腳步。哪知道,和平的鐘擺正快速的擺盪回來,就如我們知道的兩個原子彈改變了當時的局勢,這兩顆原子彈也震醒了日本擴張自己的大夢。戰後由盟軍接管的日本,在麥克阿瑟將軍的領導之下將東京逐步的進行現代化電訊設備、衛生設施等改造,同時更對東京進行民主的改造,為要清除日本的軍國主義,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制訂新憲法,於是在盟軍的參與下,日本的新憲法《日本國憲法》其中的第二章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這項條款也被世人認為是「和平條款」。也因為如此,有人稱《日本國憲法》這一段為「和平憲法」。

「真和平」為世人所期待,就如聖經中以賽亞書第二章以及彌迦書第四章所言:「把刀劍鑄成犁頭,把鎗矛打成鐮刀。國際間不再有戰爭,也不再整軍備戰。人人都要在自己的葡萄園中,在無花果樹下,享受太平;沒有人會使他們恐懼。」究竟那日子何時會來,我們真的無法得知,但是我們自己需要努力維持「和平」。最基本的就是尊重他人的觀念,不攻擊傷害他人。放下自我為尊的觀念,相信「和平」的果實會滋潤我們的生命,求神給我們一顆和平的心,願祂的國降臨。

註一:劉建仁撰文,<對錯之間>刊於《人籟月刊》2007年06期,P.9。

(本文作者為台北東門教會原住民傳道)

文章來源:台北東門教會
圖片來源:http://www.crossmap.com


資料提供單位:台北東門教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