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75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北台灣要塞地的傳教-艋舺教會

設教日期:1876/3/14
升格堂會:1906/1/13

艋舺地區的族群結構和民眾篤信佛道儒,源遠流長,相對的,接觸異教的初始也顯得格外的保守和抗拒。
1872年來自加拿大的馬偕牧師初次踏上這個極力排外的城市傳播福音,當他走在艋舺的街頭,迎面而來的是石頭、果皮和糞便,還有當街張貼的標語—「漢民族應當合力把外國鬼趕出台灣」。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偕被趕出城去。

艋舺當局旋即公告,試圖以監禁和死刑來阻止民眾將房屋租賃給教會,但馬偕經歷萬難,終於在萬安街仔(今龍山國中南側)賃屋創會,於1876年三月十四日掛牌傳教,不料房東被捕,馬偕只好應允退租,以免房東受其牽連。

接著教會遷租草店尾街(今貴陽街二段),阻力還是跟著來,艋舺三大姓「黃、吳、林」和大批民眾聚集在教會門外抗議叫囂,威脅要拆教會。

1877年四月八日,數百民眾終於動手拆除教會,馬偕趁亂搬進附近客棧,一星期後他拒絕了政府在郊區提供土地建屋的盛情,而堅持在原址重建。

馬偕牧師同時也是一位醫師,當時台灣尚未引進拔牙技術,他率先以獨門的拔牙技術替患牙病的民眾拔牙治病。他拔牙前後必唱聖詩、說教義作為心靈的撫慰,為他嬴得廣大的友誼。

1879年,馬偕在八甲庄(今貴陽街現址,當時泛指貴陽街二段、柳州街、廣州街一帶)購地自建教堂,建構他在台灣設立的第十二座教堂,艋舺人不再強行抵制。

竣工落成典禮,馬偕向艋舺人說:「你們若是拆毀這座教堂,將會有比本地的廟宇更高的教堂在原地重建起來。」為了安撫當地民眾情緒,他在哥德式尖塔下配置數座中式的玲瓏寶塔,以爭取民心。恰巧,艋舺人連中三秀才,從此許多和教會對抗的人也入會信教了。

1884年中法戰爭起,暴民再度攻擊艋舺教會,將教會夷為平地,馬偕親自拜訪欽差大臣劉銘傳,經多次交涉,官方共理賠一萬洋銀,重建七座教堂。三個月後,一座高七十英尺石塔的教堂在原地重起,馬偕對艋舺人說:「現在是用石頭做的,如果你們再拆毀她,我就用鐵來建造一座新的。」

在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過程中,馬偕替基督傳福音的赤忱和固執打動了在地人的心坎,從此艋舺教會在萬華生根了,變成萬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也為艋舺的歷史留下一份見證。

如今經過了一百二十多個年頭,艋舺教會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的教會,擔負起社區教育的使命,除了開辦幼稚園外,現又感於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更創辦了「松年大學」,全校學生三百多人,無異替銀髮族打開充電、再教育的大門。另外教會還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團契、社區媽媽教室等活動,逐步達成教會社區化的目標,這也是馬偕牧師歷盡艱辛的心血結晶吧!

文章及圖片來源:西園國小http://www.hups.tp.edu.tw/


資料提供單位:西園國小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