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週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2011 年 第 3  季 第 01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耶穌的邀請

參考經文:馬太福音11章16~19,25~30節

16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 17 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 18 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 19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有古卷:但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25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9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當我們向人傳福音時,常容易遇到拒絕、排斥等困難,也因而阻礙我們傳福音的勇氣。韓國李東炫牧師曾分享,他傳福音的祕訣在於思考「如何把人帶到耶穌面前?」至於牧會的技巧、方法,則是其次。促進教會增長最重要祕訣,在於人與上帝的關係。我們要懇求聖靈同在,熱切禱告,以更新的靈命向人傳福音,讓人因為看見我們生命的改變而願意親近主。

◆冷漠悖逆的世代

  在耶穌所處的時代,人們拒絕祂所傳講的上帝國福音。當時人們對上帝國的期待,是以武力革命、以暴制暴的方式來建立新的王國。然而,耶穌來到世間所傳揚的上帝國異象,卻不同於人的期待。耶穌走遍加利利各城鄉,行各樣醫治、教導,將上帝國的福音身體力行地實踐出來,讓人能親自體驗生命得救贖的喜悅,領受上帝國的大能與奧妙。但人們卻不願接受耶穌的上帝國福音。

  耶穌所提出的上帝國異象,給當時代的人極大挑戰。耶穌的行為不符人們的期待,其教導更挑戰人向來認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耶穌用孩童來比喻當代的冷漠,不管用怎樣的方法都無法打動人心:與眾不同的禁慾生活,無法打動人心;親和的進入人群中,一樣被棄絕。

今日,我們的處境其實和耶穌的時代相仿。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人們處事的觀點往往過於高舉理性,過度推崇自我的推理、判斷,甚至走向「人是萬物的權衡」之極端地步。人們習慣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偏謬的自我觀念為行事中心,堅持自己的價值判斷,難以接受不同的目標異象,對真理的態度亦如此。在筆者的經驗中,曾與同學談論基督教信仰,對他們而言,基督教的「逆理」無法說服其邏輯推論與理性思考,因而採取冷漠態度來拒絕福音。

◆智慧的乞兒

  猶太民族是一個很講求「智慧」的民族,他們常以熱情的態度來談論智慧人的智慧。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經常謙虛地說,自己沒什麼智慧,只是「愛好智慧」(Philo-sophia)而已。這「愛智」一詞,後人沿用為「哲學」的專有名詞。畢達哥拉斯曾以當時奧林匹亞運動比賽為喻,將人的存在區分為三類:一是好營利者,如同賽場裡的小販;二是好名譽者,如同參加比賽的選手;三為愛好智慧者,亦即哲學家,如同賽場中的觀客。唯有最後一類的人才是最高且能獲得淨福的人。可見,追求「智慧」的心志,是人類普遍皆重視的重要精神活動之一。

  在猶太人的「敬虔傳統」中標榜:「那些獻身學習律法並設法找出其中更好論點的人,都會變得有智慧,最終都會認識神。」然而,耶穌卻說:「天父,天地的主,我感謝祢;因為祢向聰明、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耶穌不推崇以過度的形式主義來認識上帝,耶穌要求的是如同嬰孩般地單單跟從祂,不需要學習那些宣稱擁有複雜理論卻行為不一致的文士,更能發現豐富的屬神奧秘。是以在探究萬物的道理上有深刻睿智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亦不得不發出讚嘆:「真正的智慧只為神所擁有,人不能被稱為智者,只能稱為愛智者或求智者,人甚至是『智慧門前的一名乞兒』。」

◆耶穌的邀請:進入上帝國

  近代以來,新興宗教相當盛行。人心的終極關懷與安頓之處,幾乎是每個人走到生命某個階段時,都會探詢的問題。即便在科技昌盛的當代,人生的目的、生命的意義、存在價值的思考,亦仍是每個存活著的人都會關注的議題。許多新興宗教打著「靈修」、「靜默」、「潛能開發」的口號作為傳教訴求,這些現象皆可視為現代人心靈空虛、渴求靈性滋養與安頓的另類移轉。事實上,心靈的關懷與安息,在今天的經文中,耶穌已經對你我提出柔和、鼓舞人心的深刻邀請。

  法利賽人曾說,人要被召出來背負「律法的軛」,就是猶太律法加上其中所有誡命的重擔;然而,耶穌卻說:「來吧,所有勞苦、背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我要使你們得著安息。」耶穌呼召你我「來」到祂那裡,意思是「離開某事物,來到下一件事物這裡。」耶穌應許我們來到祂面前,要我們離棄自己的罪,讓祂把罪的重擔從我們身上卸下,我們便能得到安息。

  然而,心靈的安息並不是無作為的內在滿足,而是在動態中有所體驗。耶穌應允的安息,是必須負起祂的軛,學祂的樣式。軛的用途,通常是用來套住兩頭牛。如果一頭牛躺下,另一頭站著,軛就無法發揮功效;唯獨兩頭牛同步調,或一同躺下,或一同向前走,軛就容易負擔了。我們要負起耶穌的軛,與主同軛的基督徒會發現擔子輕省而且蒙福,並在學習耶穌的動態歷程上,充分體會祂所應允的安息。因此,人心的平安,並不在於一個靜態的結果,而是在於一個動態的過程。正如舊約先知的信息,指示人只能在遵行上帝的旨意中,得到心靈的平安(參耶利米書6章16節)。

  願我們敞開心胸,以柔和謙卑的心接受耶穌的邀請,也向四周的人發出愛的邀請,將人帶到上帝面前,讓人們心靈所尋覓的終極關懷與安頓之處,能得著真實的安息。願我們放下智性上的自大偏見,柔和謙卑地走向耶穌,唯有在耶穌基督裡,我們才能看見上帝的模樣;而耶穌也應允我們,將認識上帝的知識,賜給那擁有謙卑、充分信靠的接受者。

  認識上帝的道路不能單靠理性思辨與形式規條來尋求,而是要將注意力貫注在耶穌的身上。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說:「祢創造我們,吸引我們歸向祢,並激發我們讚美祢,為要使我們欣喜。我們的心若不安息於祢,便永無安寧。」願你我一同打開心胸,謙卑地來到主前接受耶穌的上帝國邀請。

討論題綱:

1.今天的人們會用什麼藉口來拒絕上帝國度的福音?身為基督徒,如何能在神聖與世俗之間,將信仰落實於文化中?

2.我們的信仰是否給人「安息」?或仍和當初的猶太教一樣,充滿規條與繁文縟節,讓人難以進入信仰的核心,必須疲於遵守外在的形式教條?

3.為什麼學習耶穌心裡柔和謙卑,便能獲得安息?

代禱事項:

1.為悖逆、冷漠、拒絕福音的人禱告,求神親自開啟他們的心,使他們的心柔軟,願意接納耶穌成為救主。

2.每日親近神,將心中的重擔、苦毒、嫉恨、憂慮卸下,讓我們真正能在主裡獲得安息,重新得力。

祈禱文:

  親愛的主,謝謝祢的邀請。懇求祢賜我謙卑柔和的心,讓我能進入祢的國度中,使心靈重新得力。也懇求主使用我,讓我學習祢的樣式,引領更多未信者到祢面前來認識祢,讓飢渴漂泊的心在祢的靈裡獲得滋潤與安息。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落實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邀請朋友參加教會的聚會。
2.為災難頻傳的世界各地禱告,並獻上自己能力範圍的幫助(如小錢奉獻、捐贈衣物、資源)。懇求神憐憫處於患難中的人民,使他們在災難中得著生存的勇氣。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