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陳牧師專欄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5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落實新倍加運動
作者 / 張德謙

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落實新倍加運動

台灣社會在2011年及2012年初,遭遇許多困境-為害健康的塑化劑事件、瘦肉精美牛事件以及隱匿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引發「我們能吃什麼?」的恐慌與懼怕。許多與土地開發相關的法案幾度想在立法院闖關,馬政府欲利用政院版「原住民族自治法」來實踐他的政見。反國光石化、反美麗灣及反核、反核廢運動的展開;反馬祖設立賭場運動的推行…。在這實況中,我們必須不斷自問,我們的責任是什麼?上帝要我們在這個時代做怎樣的見證?今年總統大選雖未如我們所願,由認同台灣的候選人當選。但自發性的「三隻小豬」運動成為一個全民運動。這意味台灣人民渴望改變、吶喊要求公平、正義的社會與政府。選舉結果雖是一昧傾中的馬英九繼續連任,但總會於選後適時發表「價值堅持、人民作主、民主深化、台灣優先主權獨立」等五項呼籲,期待教會持續為台灣祈禱,與受苦的住民站在一起監督馬政府,成為人們的盼望記號。

2012~2013年我們的宣教主題是《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這是自2006年以來,從家庭、教會、社會、國家直到2014~2015年的普世主題,無不朝向《認同、委身、成長》的十年宣教總目標。「疼惜國家台灣」除了在台灣處境中,用愛與受苦來認同所有住民外,更要活出跟隨基督的信心,遇到困境永不放棄的生命感染力。

147年前透過馬雅各醫生、馬偕博士等眾多宣教師來台;他們跨越文化的差異,順從聖靈的風來到台灣,以他們的行動來表明認同、委身台灣,為要遍傳基督福音。福音因著宣教師奉獻的愛進入台灣人民的歷史。1955~1965年「倍加運動」使信徒從59,471人增長到179,916人,成為在宣教100周年時獻給上帝最美的禮物。面對2015年就是我教會宣教150周年的時刻,我們得再次地問:我們要拿什麼獻給上帝。因此「活出大誡命、完成大使命」成為領人歸主的行動總綱與宣教態度,以激勵信徒恢復與上帝和好的關係、經驗在主基督裡生命的改變,進而走出教會熱情地進入人群宣揚愛、悔改與和好的福音是我們的任務。

從整全宣教來疼惜國家台灣

「疼惜」是台灣人特有的情感用語,除了有不捨之意,更是打從心底流露出深層又真實的疼愛。當我們說「疼惜國家台灣」時乃以「生命共同體」的高度來認同這塊土地上所有人民。我們不捨仍有數以千計的人找不到生命出口,因失業、卡債、高房價、政經衝突、家庭危機、無價值感…等等,造成生命不可承受的重與痛。教會必須站在信仰不斷訴說盼望的信息,以行動帶出盼望的記號。近年來,我們推動整全的宣教的六個面向-宣揚(Proclaiming)、培育上帝兒女(Nurturing the People of God)、愛心服事(Loving Service)、社會改造(Social Transformation)、關懷受造界(Caring for Creation)、福音與文化(Good News in Culture)。這六面向的整全宣教模式是期許所有信徒認識我教會的宣教觀乃上帝國的宣教,而不是只強調某一面向、顧此失彼的宣教觀,期許教會檢視目前的宣教方向並調整。

一、宣揚福音

上帝的話語是宣揚福音的內容同時也是基石。無法以自己的母語來讀聖經、聆聽上帝的話語總讓人覺得少了一種親切感。族群母語委員會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母語聖經的翻譯;已出版新舊約聖經的有阿美族、太魯閣、賽德克,而排灣、布農、泰雅爾、魯凱則已出版新約聖經,達悟族已有舊約聖經,比努悠瑪雅呢及噶瑪蘭已有單行本聖經。今年客家宣教委員會已將翻譯多年的《客語新舊約聖經》出版,讓客家族群也可以用自己的父母話來讀聖經。當上帝通過聖經以我們自己的母語來向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對上帝話語力度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推動中心為促進整體長老教會的宣教異象,除了到各中會/族群區會報告年度宣教事工外,也舉行2012年事工研討會;會中廣納教會之建議並鼓勵各教會、中會/族群區會設立「新倍加執行小組」,點燃信徒的宣教熱情。同時與教育委員會合辦7場兒少青牧養研習會及兒少青宣教策略研習會(MEBIG-聖靈點燃,委身戰士),也協辦南與北出版社3場「永續競爭力與職場裝備」,提供兒少青及職場宣教的新看見。

傳道委員會也與原住民宣教委員會鼓勵中區會建立都市原住民教會;如賽德克族群區會於林口設立「林原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於台中設立「原村教會」、西美中會於桃園及台中分別開設「牧人教會」及「依納教會」等。同時也學習宣教師來台宣教的精神,差派12名國外宣教師於非洲、泰國、新加坡、日本、英國、奧地利、紐西蘭等地。傳道委員會也舉辦「傳道事工懇談會」針對已執行2年的「傳道師在職教育制度」做各中區會執行報告與建議,使傳道師能得到更良好的培育與督導。面對社會快速的變遷,鼓勵中會舉辦「教會再發展與事工更新」種籽教會研習會,讓教會以更多元的事工觸碰社區居民的心。

青年事工委員會也透過「我愛台灣宣教營」(I Love Taiwan Mission)及「普世青年交流計劃」(Ecumenical Youth Exchange Program, EYEP)來培育青年宣揚福音的熱情,激勵國內外青年對上帝宣教的委身;更透過OH!My God青少年網站、摘星計劃、影像,以及出版「唱Song聖詩」CD,讓影像音樂網住青年人的心,進而認識上帝的救恩。而大專事工委員會也協助金門大學的福音工作,並持續推動「大專夥伴教會」,喚起更多教會投入大專校園宣教事工。在高雄宣教中心的學生宿舍共有90間,目前入宿的學生大部分為非基督徒,我們也期盼能成為宣揚福音的據點。

過去一年,普世關係委員會與各委員會都與國外夥伴教會進行許多宣教策略交流,如CWM東亞區牧師於台神進修、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派專人來台採訪、加拿大長老教會(PCC)宣教訪視團、美國長老教會(PCUSA)以及日本基督教團與本教會簽定宣教協議。我們也派員參加北美教協2011年年會及神學研究會於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傳道會東亞區圓桌會議於韓國及普世教協假牙買加舉辦國際普世和平會議,派婦女代表參加薩摩亞的阿皮亞市「橋樑建造者會議」(Bridgebuilders)。而客宣委員會努力促成與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建立宣教夥伴關係,將在本次年會中簽立合約讓伙伴關係更加緊密。宣教師馬約翰牧師(Rev. Dr. John McCall)再度由美國長老教會差派來台從事宣教事工,於靈性形成及領袖培育上幫助我們的教會。

二、培育上帝兒女

教會需要透過教育及牧會關顧,將耶穌的吩咐教導所有信徒,讓他們認識真理,委身基督,使靈命得以成長。所以總會於2011年開始規劃門徒培育系統,裝備「慕道友」受洗成為「信徒」,信徒培育造就成為「門徒」,門徒訓練進入社群帶領「未曾接觸福音信仰者」進教會;盼望每位信徒經歷「靈命培育」→「參與事奉」→「宣揚福音」→「建立關係」這四個過程,成為基督精兵去宣揚福音。因此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推動中心規劃出領人系列、祈禱系列以及造就系列三種教材,協助教會培育上帝兒女,使之忠實敬拜和認識上帝的道。

教育事工委員會持繼出版兒童、青少年及成人主日學教材;也透過教會培訓志工進校園從事生命教育事工。婦女事工委員會為幫助婦女可以學習以女性的眼光來理解上帝的話語而著手翻譯美國長老教會婦女會所出版的查經系列,去年已翻譯出版的有約拿書、路得記查經手冊《超越之愛》以及《以斯帖的鴻門宴》。同時也舉辦全國婦女查經營、禱告營、靈修會以及人才訓練,來培育婦女的靈性與宣揚福音的能力,期盼燃起婦女「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的委身與心志。青年事工委員會持續以日光少年營、體驗教育、生命教育及輔導營等來活化青年的生命力;並與中區會青年事工部合作舉辦「輔導培訓裝備課程」及「輔導團契」造就課程,來培育教會領袖人才。而大專事工委員會每年舉辦「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今年已超過500人參與共同研讀「羅馬書」,同時推動「2012年讀經運動」,將上帝的話語扎根於心。

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出版「阿美族簡明詞典」,並已著手進行「泰雅族簡明詞典」,幫助信徒使用母語讀聖經。松年事工委員會持續出版「松年之光」並舉辦「全國中/區會松年幹部大會」;也舉辦花東及西部原住民松年聯誼靈修會,喚起一人帶領一人信主的宣教使命。客家宣教委員會也群策群力翻譯新版《客語聖詩》,期待下半年完成;透過音樂讚美榮耀上帝。

三、愛心服事

疼惜台灣從愛心服事開始。耶穌的「愛」是信仰的核心內涵,而耶穌的「服事」態度是宣教典範。保羅更告訴我們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上帝。」(弗5:2)愛心服事是基督徒的生命意義與價值。當我們愛心服事時,是願意讓自己當成一個器皿—一個流露上帝愛的器皿,「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我們盼望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都因著你我這個器皿來相信耶穌,更盼望上帝國的主權在台灣落實,所以在1999年46屆總會提出「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當時出版許多方案手冊讓教會使用,去年研究與發展中心將已出版的紙本掃描成pdf檔,放罝於研發中心網站上供教會使用。

教會近年來透過各項事工進行社區服事,如:生命教育、課後輔導班、青少年營會、松年日光站、新住民關懷……等等,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所以松年事工委員會、青年事工委員會與台灣基督教福利會合辦志工基礎暨進階教育訓練,除培養青年及松年的專業服務能力與委身宣教外,更能在社區發揮教會的影響力。高齡化是台灣社會萬難抵擋的趨勢,同時也是教會的宣教契機。松年事工委員會


資料提供單位:總幹事室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