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7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編輯力:鄭南榕與《自由時代》
作者 / 王韶君
《自由時代》週刊「文化類副刊」,〈向台灣作家喊話——發刊詞〉打樣稿。

1984年3月12日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週刊,提出「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挑戰違憲的出版法」等主張,成為眾人對鄭南榕的深刻印象,《自由時代》系列週刊以政論雜誌形象為人所知,更是1980年代黨外雜誌的指標。然而,大家鮮少注意到的是,擁有龐大讀者群、具新聞價值的《自由時代》,背後有實力堅強的資料編採團隊,曾規劃文化類「副刊」。同時,發行人鄭南榕雜食系的閱讀興趣,亦反映在《自由時代》和系列叢書的編務。

◆一本政論雜誌的形成◆

鄭南榕基金會典藏的「自由時代雜誌社新聞剪報」是純手工資料:各輯剪報主題關鍵字標籤、各家媒體新聞資料的蒐集與剪貼、《自由時代》的新聞點撰寫與發稿等作業,呈現當年自由時代雜誌社的知識生產流程。

不同於當代的編輯採訪,仰賴各類3C產品、網路平台,以達到訊息傳播的目的。當年,自由時代雜誌社記者外出採訪,隨身攜帶的通訊設備是BB. Call,以便和雜誌社保持聯繫。社員要找參考資料,憑藉的是對各家媒體發刊時間、上稿議題、當時重大新聞事件等資訊的掌握。

新聞報導講究迅速、事實根據、公正客觀,這些也是自由時代雜誌社「編採信念」所堅持的價值。時空背景造就自由時代雜誌社成員快速蒐集、揀選和編輯的專業能力,直到1989年11月《自由時代》停刊之前,都維持著剪報蒐集的習慣。現存「自由時代雜誌社新聞剪報」的各輯剪報資料,本身就是一個獨立主題資料庫,剪報資料來源多元、具邏輯性,搭配《自由時代》各期主題報導,更可知新聞的編採脈絡。

◆政論之外,文化類副刊的嘗試◆

1980年代是台灣黨外運動和黨外雜誌最興盛的時期,也是台灣各種思潮風起雲湧的時代,除了政治改革,也有土地環境、母語、婦女與兒童、性別、教育、文化等議題的訴求。從鄭南榕基金會典藏「自由時代雜誌社檔案資料」新出土的「文化類副刊」,得以看見自由時代雜誌社的思考與嘗試。

〈向台灣作家喊話——發刊詞〉便清楚揭示:「台灣作家必須有明顯而堅定的台灣人立場」,指出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和社會性是一體兩面,認為在國民黨獨裁統治鬆動的1980年代,台灣文化界應有整體的檢討,故「開闢這樣無禁無忌的副刊版面」,呼籲台灣作家們一同為文化改造、政治和社會運動挺身而出。

作者群有:李喬、李敏勇、楊青矗、林央敏、黃勁連、洪惟仁、李季同等人,文章有論述、隨筆、詩、漫畫等類型。儘管《自由時代》「文化類副刊」的發行年代、期數和讀者效應等,尚待更多資料的出土和考證。不過,鄭南榕和《自由時代》串聯的群眾運動,經常可見台灣文化界人士的參與,這份資料的出土也開啟往後以文化、文學視角討論《自由時代》的可能。

◆作為知識轉譯的編輯力◆

近年,基金會投入「開箱鄭南榕」的資料整理,加之近期解讀鄭南榕寫於1986年的《獄中日記》,因而重新認識鄭南榕及其同時代人物在1986年前後,對台灣國內外政治局勢、國際關係中的台灣國家地位、人際網絡等議題的思索和行動,特別是鄭南榕在被關押期間,閱讀大量且多元的書籍,他在1986年7月8日的《獄中日記》更提到設立「文明基金會」,用以「引介世界名典/翻譯及翻印,由有意人士捐贈基金。」

這些面向的發現,促使我們重新思考鄭南榕思想脈絡的形成、《自由時代》的編務規劃、自由時代雜誌社新聞編採策略,以及媒體作為知識轉譯的傳播力。同時,《自由時代》以政論形象展現雜誌風格之同時,更有著對台灣歷史、文化、文學的關懷,這項特點反映在系列叢書,無論是「自由時代叢刊」、「自由台灣系列叢書」或是「台灣文史叢刊」,其根源都緊緊連結著台灣歷史,從王育德《苦悶的台灣》、黃昭堂《台灣總督府》、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等台灣研究書籍的出版便可知曉。

自由時代雜誌社展現資料蒐集、新聞採訪、文字編輯的專業,《自由時代》透過文字書寫轉譯知識,發揮訊息傳播的動能。當然,從當代眼光觀之,鄭南榕和《自由時代》在主題規劃、美術編排、訊息處理等各方面都有可以再討論的空間。然而,作為戒嚴時代的先行者,鄭南榕和自由時代雜誌社夥伴秉持言論自由的主張,直接不迂迴的批判精神,引起迴響,也顯出鄭南榕和《自由時代》以編輯力打造時代的重要性。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22期

圖片提供:鄭南榕基金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