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60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古韻仍新】耶穌是唯一道路
〈此時當就耶穌〉
作者 / 李糠

在1963年版《聖詩》收錄的詩歌中,有些詩歌有共同的旋律,雖歌詞有所不同,傳達了截然不同的信息,但同樣扣人心弦,提醒我們所信的道。〈此時當就耶穌〉即是如此,結合羅威爾‧梅森(Lowell Mason,1792~1872年)經典的旋律〈救主我愛就祢〉(Nearer My God To Thee),以及蘇格蘭女詩人珍‧倫迪‧博納(Jane Lundie Bonar,1821~1884年)的歌詞,傳揚福音真理。

不同於〈救主我愛就祢〉以雅各的口吻表白親近救主心意,〈此時當就耶穌〉和使徒同聲呼喚罪人:「耶穌以外無路,耶穌在此!」(參使徒行傳4章12節)有人認為這樣的信息太過獨斷,這樣的人實在不知道自己真實的光景乃是「自己攏無法度,自己氣力無夠,自己德行無齊」,還以為除了倚靠耶穌,尚可以靠其他方法滿足上帝公義、聖潔、良善的標準。

然而,摩西所傳的律法,指證了我們得罪上帝的事實,整部聖經可說是人類犯罪的歷史。而律法中記載以祭物替死的情節,更應讓我們與詩人同聲感嘆贖價過於沉重,叫人只得放棄(詩篇49篇8節)。我們如果真明白聖經見證的福音,就不會質疑難道真只有這條路,而是頌讚:「竟然有這條路!」藉著中保耶穌成就的恩典福音,我們竟可以白白擁有屬天生命,坦然無懼到上帝面前。

太多人還不明白這條路,是故,雖然〈此時當就耶穌〉旋律悠揚,歌詞卻透露著懇切:「眾人攏總著來,勿得延緩疑訝。」一方面我們憂心世人沒有因福音得救,另一方面我們憑著聖經的啟示深信「罪過雖然極重,尚且不免絕望」。

罪惡是沉重的,但耶穌在各各他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足以成為贖價,使我們的重罪得赦。這樣的恩典不是因著我們的行為,乃是純粹出於「救主滿心愛疼」。

〈此時當就耶穌〉簡要地敘述,主的拯救核心是愛,而這正是我們蒙愛者彼此相愛的基礎與源頭(約翰一書4章9~12節)。

〈此時當就耶穌〉為何能以篤定的語氣呼籲「耶穌在此」?時間上,我們與人子在世時相隔有兩千年之久;空間上,各地信徒與應許之地相距可能有萬里之遙,那麼,何來的憑據聲稱「耶穌在此」?

如此宣告乃是因為耶穌曾應允與奉主名聚集之人同在(馬太福音18章20節),我們雖沒有見過耶穌,卻因信祂而有難以言表、滿有榮耀的大喜樂(彼得前書1章8節)。因著信,我們領受主應許的聖靈(加拉太書3章14節),隨是隨在都有主同行。因著聖經與聖靈的見證,我們能與詩人肯定地歌詠「耶穌在此」。

我們雖不可能靠自己得到上帝喜悅接納,但因為相信「救主極大權能,施恩共咱洗清」,便能以「感謝稱呼」之心就近人子。於是我們這些蒙恩的罪人,因著救主基督流血成贖價,得以被赦免過犯,得以被上帝稱義,得以成為上帝的兒子(以弗所書1章7節),「好膽近前」就近聖潔、公義的上帝。

〈此時當就耶穌〉
1. 此時當就耶穌,耶穌在此,以外無別條路,耶穌在此,眾人攏總著來,勿得延緩疑訝,耶穌以外無路,耶穌在此。
2. 此時當就耶穌,耶穌在此,自己攏無法度,耶穌在此,自己氣力無夠,自己德行無齊,救主便便聽候,耶穌在此。
3. 此時當就耶穌,耶穌在此,天下無別條路,耶穌在此,罪過雖然極重,尚且不免絕望,救主滿心愛疼,耶穌在此。
4. 此時當就耶穌,耶穌在此,人人感謝稱呼,耶穌在此,救主極大權能,施恩共咱洗清,咱著好膽近前,耶穌在此。
資料來源:《聖詩史源考》基督是主音樂叢書。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29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