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16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文字,讓故事持續流傳
作者 / 公報社論

2017年9月,前衛出版社出版了《蘭醫生媽的老台灣故事》。這本書是連瑪玉在台灣生活後,為向英國的青少年介紹台灣的人文風情而先後寫的三本書《美麗島之旅》《福爾摩沙的故事》《福爾摩沙的故事──續集》之合集。雖然對象是英國青少年,卻為1910至1930年代的台灣庶民生活留下側寫。

2012年12月,由鄭南榕基金會策畫、曹欽榮等人採訪整理的《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問世。這本書述說1950年代,6位年輕女性成為「思想犯」,失去青春、自由、甚至生命的故事。在那個反共的時代中,她們被貼上「紅色」標籤,送往台東的火燒島,戶籍設在「流麻溝15號」。

不論《蘭醫生媽的老台灣故事》或《流麻溝十五號》都留下珍貴紀錄,讓我們閱讀時可以感受到對土地、對人、對未來的熱情與無奈,也可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社會氛圍,這都是文字築構起來的力量。

台灣社會流傳許多與文字行業相關的評語,都是以「要害一個人就叫他……」開始,後面的答案有「辦雜誌」「開書店」「經營出版社」。可說反映台灣社會對文字行業的漠視。雖然台灣的父母重視教育,但那只侷限在教科書上,無法更深入到其他的文學、人文社會或科普等閒書上。特別是在網路發達後,雜誌、書店、出版社的經營更是面臨挑戰,無不絞盡腦汁,力求生存。

教會界對文字行業的關心相對比較弱。雖然我們常自詡有最早的印刷機、最早的報紙,但這些「最早」若沒有持續,就會消失在歷史記憶中。當年的那位「傻子」並非一時興起而投入文字事工,而是看見台灣人民的需要,憑藉傳福音的使命感,投入在「辦報紙」「翻譯白話字聖經」的事工裡。

台灣的社會、教會仍有許多故事得傳講下去。例如巴克禮牧師娘伊莉莎白關心在上海的白話字聖經翻譯,抱病從英國到上海與巴克禮牧師相會,最後病死他鄉。只有當我們關心、我們在意這些故事,並文字化,才有可能流傳下去。

關心文字事工就是關心宣教。文字記載會影響教會的思想與信仰,更會左右教會的走向。今天仍有許多故事等待我們去記錄、爬梳、整理。唯有持續關心、參與文字事工,才能繼續傳講宣教時發生的故事,不論歡喜或悲嘆。因為文字能讓故事持續流傳!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16期

圖片來源:《新使者》臉書,2019.07.16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