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02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憑信心領受平安
作者 / 陳金秀

愛不分國籍,亦不分宗教。自成立以來,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的資源支持,除了公部門的補助款外,其他大部分來自民間企業、慈善單位以及宗教團體,感謝上帝藉著社會各界的愛心資源,讓我們得以貫徹「以基督的愛疼惜弱勢」之精神,持續拓展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創辦人瑪喜樂阿嬤(Joyce McMillian, 1914-2007)為台灣的身心障礙孩子付出了48年的青春,這位比台灣人更愛台灣的異鄉人著實觸動了許多人的心弦,過去在地方民俗節慶活動時,喜樂阿嬤也常受邀出席,邀請單位多半知道阿嬤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彼此之間雖有不同信仰,卻樂意透過實質的捐獻表達對阿嬤的「相挺」與肯定;當中不免俗地自然有許多宗教交流的機會,喜樂阿嬤總是會帶著親切的笑容感謝大家對喜樂保育院的支持,也用她最喜歡的經文〈腓立比書〉四章13節:「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來說明信仰帶給她的依靠,用生命付出帶來的感動把福音分享給與會的每個人。看到喜樂阿嬤秉持宣教的初衷,參與了不同宗教的慶典,用智慧化解信仰間的差異,也讓我從旁學習抓到了服事的核心與價值。

■面對不同宗教的智慧

對基督徒而言,不同宗教帶來的衝突及矛盾一直是敏感又尖銳的議題,處理過當有可能被貼上「迷信」或「偏激」的標籤;但事事妥協卻又背離了真理的原則及教導,特別是處在基督徒比例偏低的台灣,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議題,如何拿捏當中的界線著實考驗每位信徒的智慧。當我自己在職場上碰到這樣的挑戰時,起初也常不知所措,想到耶穌教導我們要照顧社會的弱勢者,又想到聖經提到「分別為聖」的概念,信念便在其中有許多的掙扎拉扯。

因著職務的關係,我常必須代表院方參加不同宗教的告別式、廟會活動或社團交接,而我是家族中第四代的基督徒,過去未曾有機會接觸過其他宗教,剛開始內心會覺得不安及恐懼,很難適應當時的氛圍,實在坐立難安;而在機構中吃到祭拜過的食物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農曆七月份時,捐贈的物資特別多,面對地方人士的愛心及院內的需要,「拒絕」似乎是不在考慮中的選擇。

今年適逢喜樂保育院創院的五十週年,獲頒內政部第九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評鑑優等,每年到院參觀人次超過六千人,當中除了學生之外,還包括來自不同宗教、派別(佛教、道教、天主教、慈濟青少班、真耶穌教會、耶穌基督後起聖徒教會等)的參觀團體。喜樂保育院在二林院區、萬合院區都設有禮拜堂,星期六、日做為員工及服務對象的主日禮拜,平常則成為活動空間,除各級學校前來上生命教育的課程外,也接待不同宗教人士。我們在神學理論上都很清楚禮拜堂是一個神聖的地方,不容別的宗教在聖殿中有任何活動的進行,但在工作的實務上卻充滿了拉扯及矛盾的張力,在面對與信仰有直接衝突的情況底下,只能祈禱上帝幫助自己隨時做出智慧的抉擇及判斷。

■禱告求主寶血遮蓋

感謝主讓我有機會與彰化中會牧長團隊參訪韓國益山長老會及其他教會,看見韓國教會於讀經禱告上的持守與追求,每天早上五點的晨更,往往四點就信徒滿座,開始全力地敬拜讚美及禱告;有些教會則是租借場地進行聚會,可能是學校活動空間,也可能在大樓裡面,而這些空間平日另做他用,只在聚會時才成為禮拜堂,主日常有好幾場的禮拜,每場禮拜都有好幾千人,這麼多人的聚會卻能在短短換場時間馬上坐滿會眾,讓我看到韓國教會的復興,深深地被震撼了!

上帝的能力大過一切黑暗的權勢,而〈使徒行傳〉十七章24節說到:「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我體會到空間不能限制及代表神的同在,關鍵是在人心的歸主及渴慕,而我們就是聖靈的殿可以帶出祂的能力來。回到職場後我開始鼓勵自己在真理上要不斷追求,暢通與上帝連接的管道,工作中禱告求主耶穌用祂的寶血遮蓋潔淨我所接觸的人事物,即便面對不同宗教的匯流沖擊也能站立得穩,讓人從自己的生命看見信仰的不一樣,成為耶穌的見證人。

■神的話語帶來安慰

我沒有接受過正統的神學教育,只能勤讀聖經,懇求神以祂的話語親自來教導我,讓我有智慧來面對職場中多元化的大環境;當自己謙卑地到神的面前,上帝的憐憫與恩典就與我同在。〈約翰壹書〉四章4節:「小子們哪,你們是屬上帝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及〈路加福音〉十章19節:「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甚麼能害你們。」這兩節經文是神的話語,帶來安慰並幫助我越過信念衝突的盼望,使我可以憑著信心領受平安。

經過多年的磨練及經歷,現在面對這些議題自己已不復以往的生澀,雖不敢說事事迎刃而解,但內心裡有上帝的平安同在,在不同的場合中讓我有機會遇到不同領域的好朋友,建立了連結與人脈,他們鼓勵我勇敢地為喜樂服務對象爭取資源,因為這一切是為了提升教養品質,讓身心障礙者能活出生命的色彩;同時我也與他們分享喜樂保育院的服務現況,邀請大家一起傳承瑪喜樂阿嬤的愛與精神,給這些弱勢者一個家、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及一個希望的未來。在工作過程當中我學習到適度的交流及尊重,可以開啟未曾想過的平台,讓彼此有對話的空間,雖有衝突及差異的存在,但我們都是上帝所造的寶貝兒女,當我們懂得尊榮別人時,相對地自己生命的深廣度也被拓展了!「愛」是最好的溝通語言,「智慧」則是維持原則的最佳利器。

■愛是最佳的潤滑劑

喜樂保育院是為落實社會福利所辦的非營利機構,旨在使身心障礙的福利服務達到永續經營,面對弱勢族群的需要,社會大眾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支持系統,因而有來自不同管道的捐輸,而所有的資源皆用在每月服務的兩千多個個案身上,目的是讓他們能發揮最大的潛能,得到優質的成長環境,當我們給生命一個機會的種子,所帶出的可能性及潛力往往是超乎我們所想像的。或許有人對信仰的原則及堅持會有不同的看法,而從真理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但面對社會資源的有限及時代變遷的挑戰,我想只能鼓勵基督徒多關心主內的慈善事工,不論是人力、物力或金錢的支持,都能幫助基督教的社福團體減少尋找資源來源的壓力,教會的參與及連結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及方向。

不管未來日子如何,期許自己透過內在生命及屬靈生命的增長,能在這個議題上也幫助有同樣兩難的基督徒,以女性細膩的思維,基督信仰的角度再度詮釋,我們一生都在學習如何跟隨耶穌,人無十全十美,只有不斷回到上帝的面前來支取恩典及力量,最後以〈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來彼此勉勵,愛是最佳的潤滑劑,讓我在面臨困頓、挫折、無法面對挑戰時,能想到上帝的愛,重新調整自己,找到「新」及「心」的安息及歸屬。

文章來源:<女宣雜誌>第417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