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60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突破青年牧養的困境,建立冠軍團隊
作者 / 許夏賓

■最強壯的人,就是你了

2009年7月當時教會青年牧區負責人因為工作因素,不得不御下職責,就在一場小會會議之後,我就接下了青年牧區的責任,我們的青年牧區是以小組模式來牧養,所以學生群組和社青群組及年輕夫妻群皆已有許多同工牧養,而我只要看頭看尾就好了,真的,成為青年牧區負責人,一點都不難。

一年之後,2010年9月學生群組的輔導也因著人生的規劃,辭退了牧養事奉,這個突如其來的困難,使得我不知所措,只好詢問我的牧師,該如何辦理?

黃顯光牧師說:「通常最軟弱的地方,就應該讓最強壯的人來面對。」這句話說得很玄,我還是不懂,黃顯光牧師很堅定說:「就是你了,你一定要自己下去帶。」這句話把我捧得很高,讓我無法回嘴,只好倚靠上帝,呆呆向前衝了。

下一週,當我來到學生群組時,發現原本的30多人,掉到了10人,我的心情彷彿從天堂掉到了地獄,在我還來不及反應時,有一位高中生很客氣的對我說:「賓哥,我們已經開會討論好了,我們會自己來帶小組,我們不需要你,如果帶不起來,我們會自己解散。」

這個小子,我永遠不會忘記他,我來這已經很委曲了,還對我下馬威,我不知怎麼回應,卻說出:「不管我們帶不帶的起來,但你不用擔心,我會一直陪伴你們,我們不會解散。」結果約有一年的時間,就只有6-15人。

我心中一直在思考,應該如何做,才可以有些突破和改變。我思考我到底有什麼?我無法給別人我所沒有的東西。便想到我學生時期的教會生活,我的學生時期都在少年團契和青年團契成長,在少年團契和青年團契時期,都有不同的輔導盡心竭力的陪伴,也為我的人生價值觀和信仰打下基礎。我想到我的輔導鼓勵我、愛我,帶領我們傳福音給需要的同學、朋友,也為家人禱告,這些過去的記憶,如同電影般從我的腦中浮現出來,越想越開心,也更加有熱情和盼望。

我開始找了5個同學,視他們為學生群組的領袖,以他們為核心,他們成功,我就成功,他們失敗,我們就一起承擔;我請他們吃飯,努力記得他們的生日,為他們禱告,心中想著他們的需要,努力的陪伴他們,他們的事,就是我的事,而我心中的夢想,最想和他們分享,他們自稱5CC(5人、Close Cross),雖然他們只是國高中生,但是青春無敵,應該是這樣吧!!

■他們的事,就是我的事

他們的事,就是我的事。記得有一週日的晚上九點,我接到了一通電話,學生牧區的女輔導說,有一對牧區的姐妹現在正在榮星花園,不敢回家。當時這對姐妹只是國中生,家中是隔代教養,由阿嬤照顧,妹妹欺騙阿嬤要去圖書館看書,但實際上是和朋友去逛士林夜市,玩得太晚,又被阿嬤知道實情,阿嬤氣的叫他們不要回來了,姐妹倆緊張的在榮星花園,不知所措。接到電話後,我只好立刻出發,去找他們,雖然很累了,隔天還要上班,但他們的事,就是我的事。

我拉著我的母親一起去,想著,學生我可以陪伴,但還有阿嬤的情緒要處理,我想我的母親應該就是可以緩衝阿嬤情緒的最好人選了,一路上和我媽沙盤推演,等會該如何面對。確實當我們把學生帶回家時,阿嬷用力的把學生駡一頓,連我和女輔導也一起駡的臭頭,感謝主,我有邀請媽媽一起來,媽媽把阿嬤拉到旁邊做個人陪談,也要求學生要好好的向阿嬤道歉,透過媽媽的溝通,真的幫了我們一個大忙。他們的事,就是我的事,也是我全家人的事。這個過程,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當人的生命中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不管,因為這是一個極可貴的時機,當我們陪伴在當中,他們一定也會感激在心,並且一生記住。

■鼓勵青少年一起來為主夢想

給青少年夢想:讓更多人來認識耶穌、在教會中生命可以成長。耶穌呼召門徒來跟隨祂,在上帝裡成長,接著叫他們:「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們定了一個目標,我們不要只是自己人每個禮拜在小組中開心、查經,我們盼望不只是這樣,還可以有更多的人信耶穌。會有這個想法是因著榮星教會的氛圍本身就是一個以傳福音為使命的教會,並且當我還是學生時期,每到了寒暑假,我們的輔導就帶著我們到偏鄉出福音隊,及辦福音營會,邀請身旁的親朋好友與同學來營會認識上帝。因著有這個生命的經驗,我便如法泡製,我鼓勵青少年一起來為主夢想,把福音分享給身邊的人。

從2011年的暑假,我們開始了學生的福音營會,我們讓學生自己來籌備,把原則和核心價值給他們,讓學生領袖群5CC來發揮他們的創意,他們著手分配工作,美工、手冊、場地租地、食衣住行、活動內容、小組分享、敬拜讚美、樂團,全部都由學生自己來負責,而輔導們在旁協助及提諮詢,隨然活動規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禱告來讓營會對焦於神。我們鼓勵學生一人至少帶一人來參加營會,可能不容易,但我們認真禱告,勇敢邀請,這一年的營會共有26位學生,我們感謝讚美神,也有美好的回憶和成長。

接著2012年的暑假,我們一樣用我們漸漸熟悉的方式來進行營會,我們全心的預備,認真的禱告,勇敢的邀請,這一年的營會共有23位學生。到了2014年的暑假,這個營會已經成我們學生的招牌,每年學生們都期待暑假的到了。一過新年,學生們就主動的問我們何時要開始籌備,看見學生主動的態度,我們心中感到充滿盼望,一樣的,我們全心的預備,認真的禱告,勇敢的邀請,並且不斷的修正和檢討,這一年的營會共有55位學生,整個學生的聚會活潑了起來,並且來信主的學生也經歷生命的改變,也有不少人受洗成為基督徒。

到了2015年的暑假,學生對營會的熱情與火熱,已經不用我們插手了,學生領袖群不只獨當一面,甚至比我們輔導群更加優秀,我們仍然全心的預備,認真的禱告,勇敢的邀請,這一年的營會共有86位學生。接著2016年的暑假,我們為了找到合適的牧養方式,把營會分成國高福音營和大專福音營,仍然由學生領袖群來號召同工一起籌劃,我們仍然全心的預備,認真的禱告,勇敢的邀請,這一年的營會共有26位國高中生、43位大專生。

■從過去的經驗來回應現在的需要及機會,努力看見每個青少年的未來

陪伴教會的青少年,是教會權柄託付我的職責,我相信也是上帝對我的呼召,其實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做,我只能用我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來思考可能方法,從我過去的經驗中來回應現在的需要,從好的經驗中得知,我雖然不好,但輔導仍然給我機會,使我被接納,得以有悔改,從新來過的機會,所以我努力的給每一個青少年機會;在我還沒有成形前,我的輔導就看見我的未來,告訴我,我的優點和我可以做的到,所以我努力的要看見每個青少年的未來,相信給予青少年鼓勵和機會,他們的未來就有可能;在我軟弱的時候,我的輔導告訴我可以靠主得勝,所以我努力的想要成全、鼓勵、陪伴、服事青少年;從教會文化和輔導更換輪替的過程,我看到青少年的心有適應不良,無法將心交給不斷更換的輔導,所以我努力讓自己可以陪伴他們,不要放棄而離開他們,給青少年滿滿的安全感。

在牧養陪伴青少年的過程,我的原則是,優先牧養領袖,因為我一個人,無法完成上帝的託付,需要一群人,才能完全,有句話說:「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因此,要走的長遠,我們都需要夥伴。他們曾經是青少年,但現在他們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沒有他們,我什麼也無法做。

我牧養、陪伴領袖,給他們方法和經驗,讓他們參考,給他們即時的提醒和鼓勵。我努力的想要發現他們的恩賜和專長,想要把他們引導在對的位置上,並且努力的看見他們有的,而不是看見他們所沒有的,盡力的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思考,也思考上帝會如何來幫助青少年。

陪伴這群青少年將近10年,他們從國高中生,到現在都成了社會新鮮人,我心中以他們為榮,覺得這10年,真的不虛此行,這些當時的學生領袖,現在也成為教會青年牧區重要的領袖,他們真的是最棒的冠軍團隊,回頭看看,發現其實自己什麼也都不會,好在有他們,才能讓這些年,充滿回憶和感恩。

文章與照片來源:傳福會


資料提供單位: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