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19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老街之外的南庄心風景【農創篇】
作者 / Yvette Chen

旅行,對你來說是什麼呢?作家、環保人士Anna Lappé說:「每一次消費,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身為一個熱愛旅行、也關注社會議題的OL,我也想像,我的旅行能否像購買公平貿易或環保認證的產品,能為我想要的世界投票?所以,來場接地氣的旅行吧!這次的旅行,不在遠方,而是帶著支持在地農業、產業、文創的心,好好親近這塊土地,用稍微不同的旅行路徑,去閱讀當地的風土故事。

於是,這天我來到苗栗南庄。提到南庄,你會想到什麼?老街?桂花釀?其實,除了吸引大批遊覽車與觀光客的桂花巷之外,有一群在地青年人,已默默打造出獨特魅力的南庄心風景。

■芳山農吧——用調酒展現南庄風土

十三間老街上的芳山農吧,是間隱身在磚瓦房裡、播著爵士樂、無菜單的療癒系酒吧。走進去,你會得到小芳和阿山親切歡迎,然後詳細詢問你的喜好,再送上一杯專屬於你的客製化調酒或無酒精飲料。

阿山與小芳是返鄉的苗栗青年,因看見南庄缺乏夜間觀光資源、看見過度商業化使老街成了外地人賣外地貨的桂花巷,他們決定放下城市裡設計師、工程師的工作,從零開始學習調酒,然後開了台灣首家推廣農產的農創酒吧。要重新找回南庄的產業與在地的連結,如他們自述,用「調酒的方式來感謝這片土地。用一杯酒,調和在地的味道,道盡苗栗樸實、執著的小農。」

這個夜晚,我走進芳山農吧,跟阿山說想要一杯南庄專屬、有農產與客家特色的酒,結果得到一杯「香菇菜脯Rum Coke」,香菇特有的濃烈香氣與蘭姆酒、可樂意外協調,史上最台灣味的Rum Coke無誤。

農吧吸引人的不只是獨特飲品,更是吧台邊歡樂又溫馨的氣氛,讓每個來到這的旅人,不由得敞開心聊成一片。就像這個熱鬧的夜,吧台左邊一群遊客,拿著老街買來的口風琴即興演出一曲,奪得滿室掌聲;吧台右邊的背包客,則講了他的環島動機──像八點檔般被劈腿失戀,他要求一杯綠色的酒,然後老闆請了全場人喝冰琴酒shot,祝福他在旅行後有個新開始。就這樣,一群人來的、一個人來的,都融入在這閒適、隨性又療癒的氣氛裡,因為這個祕密基地,旅人們又更喜歡南庄了。

■老寮Hostel——認識土地最好的方法,是生活

帶著微醺走出農吧,最適合的下榻地點,就是隔了一座康濟吊橋的老寮Hostel。台大社會系、清大人類所出身的南庄子弟邱星崴,看著家鄉從寧靜山城,變成熙熙攘攘擠滿遊覽車和觀光客的景點,孩提記憶裡的田野和傳統文化卻漸漸流逝,於是,他花了8年時間返鄉溯源,舉辦營會、投入社區營造,然後成立「耕山農創公司」,將老屋改造為青年旅社。

老寮認為,「認識土地最好的方法,是生活」,所以他們提供背包住宿和深度旅遊行程,帶著旅人進農村巡田水、學做客家水粄,或登小百岳加里山看雲海,走進部落採甜柿,也在十三間老街經營咖啡與農產選物的「Valai農創店」,要讓遊客透過Valai的餐食和小旅行,認識融合客家、泰雅、賽夏和日治時代歷史風華的南庄。

山城南庄,從林礦業的繁華年代,走入礦業落幕的寧靜農村,再到九二一地震後,南庄長老教會投入社區營造,整頓當時破敗、髒亂的老街,主打桂花巷的觀光產業慢慢興起,吸引觀光客湧入,使南庄繁榮再現。但是,隨著老街越發商業化、店租從3000漲到了3萬,原非桂花產地的南庄,開始一桶桶進口桂花釀,形成一條外地人賣外地貨的桂花巷,也與土地產生了斷裂……。

然而,在老街之外的南庄,像小芳、阿山、星崴這樣的返鄉青年們,正努力建構與土地、農業連結的產業。談起創業過程,阿山說,第一年真的很辛苦,長輩總說他們會失敗、說店裡應開放吸菸、賣台啤和裝KTV,但他堅持走自己的路,要用紮實、有文化深度的獨特產品,打造具在地特色的舒適空間,希望讓遊客更願意在南庄多待一晚,放慢腳步感受山城的美。

阿山的堅持得到了回報,如今,芳山在背包客間和網路建立起口碑,開店一年半後營運已上軌道,甚至正計畫要開二店。而星崴與他的團隊,也獲得《天下》雜誌、《中時》、TVBS等媒體報導,並獲選2016年關鍵評論「未來大人物」。芳山、老寮和同是返鄉青年創立的「好客在一起」「友善南庄工作室」、

Mata Taiwan和東河鄉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的部落小旅行等文創、農創事業,正在這裡掀起觀光產業改革,打造老街之外的南庄新風景。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4期

攝影:Yvette Chen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