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59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悔改的呼聲
《給未曾歸正者的警告》
作者 / 荊墨

如果,我們對聖經有粗略的認識,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乍看之下似是矛盾的現象:那聲稱平安、平安的吉語,往往通向淪喪的滅亡之途;而嘶聲禍哉、禍哉的兇言,反指出逃避忿怒的永生之道。當然,不全然是這樣,但米該雅對亞哈的預言如此,施洗約翰對法利賽人和撒督該人的指責如此,保羅對腓力斯的見證如此,17世紀清教徒約瑟.艾嵐(Joseph Alleine,1634~1668年)的著作《給未曾歸正者的警告》(An Alarm to the Unconverted),也是如此。

這本書以篇幅論,並不特別引人注目,然而其內涵如同作者僅得三十餘載年日的生命,雖短暫卻沉重、犀利。此特性可見於書名,艾嵐絲毫不給一點情面,不加一點潤飾,直接表明他的立論是一個警告。只是我們不當誤解這位清教徒是隻四處挑釁的鬥雞,在感嘆他的尖銳之餘,當思想艾嵐何以如此論述?他是否無的放矢?

我們在他的陳述中可見,他的心為尚未歸正者極其擔憂,著急他們雖然有基督徒之名,卻與世人無異,憂慮他們雖熱心事奉、也有聚會生活,看似盼望來生,卻可能將因著未曾跟隨基督,而被救主直言:「我從來不認識你們。」(馬太福音7章21~23節)那是何等淒涼、悲哀的景況!

為此我們理解了艾嵐的急切,是出於一顆牧者的心,深恐迷羊命喪荒野;是一個先知的靈,深願上帝的百姓回轉歸正。艾嵐聲聲呼喚或許刺耳,卻與聖經見證的先知、使徒同感一靈,乃是盼見天人相和。

◆虛假的平安

艾嵐在發出罪人歸向神的邀請之後,必須破除人們對歸正的誤解,必須剖析歸正的性質,必須闡述歸正的需要,以避免人們那蒙昧、麻痺的良心沉默,以為他們已然有分於屬天盼望、將來榮耀。為了避免人們自欺,艾嵐詳實描述未歸正者的特徵和他們無比悲慘的景況,深望指導、呼喚未曾歸正者踏上當行的道。

艾嵐描述的情形,我們其實並不陌生。他留意到好些人自稱是基督徒,卻沒有基督徒的生活和生命,只是徒具虛名;他觀察到好些人雖然經過了洗禮的程序,但未重生得救,對永生的盼望也是虛假;他注意到好些人雖有端正的行止,卻自恃為義、沾沾自喜,好些人看似敬虔,但只是徒具外表的形式而違背了敬虔的實意。

艾嵐也覺察到,有人有意無意地更改了福音的內容,認為可以憑人意教化、教條約制、刻意苦修等作為來約束人心腐敗,達成歸正的目的。因著福音被更改了內容、因著人未真正得到福音的好處,卻擁抱虛假的平安,艾嵐急迫地指出他們的不是,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註定遭人嫌惡,但看到無數人向著沉淪直奔,艾嵐無法保持緘默。

◆真實的福音

艾嵐觀察到的現象,癥結之一可能是人們對福音的認知與聖經所言的福音,有著明顯的差異。尤有甚者,我們雖傳揚福音,卻無法按著聖經的真意向世人陳明他們何以需要福音,福音又是如何使人稱義、使人成聖,以至於顯明神的義(羅馬書1章17節),我們已經失去了辯證、論述、解析基督福音的能力。

於是,這癥結表現在我們將福音簡化,認為只達到信的階段即可,彷彿「這樣就可以上天堂了」。然而這極簡化的福音內涵,不僅使人忽略福音深邃的意義,也可能造成人們接受的根本不是使人重生得救、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的全備福音。

這癥結也表現在我們以別樣的事物填充福音,徒使世界的思想、人間的智慧有福音之名,人們好像也為此而大發熱心、奉獻,卻與聖經的福音大相逕庭──為使絕望罪人有赦罪盼望,上帝的羔羊成為挽回祭,神的兒女不再為罪奴,而有新生的樣式。

接受這種山寨版「福音」(如果這還可稱為福音)的人們,行事為人之荒腔走板,信仰思想之偏差錯謬,令艾嵐不得不憂心忡忡地勸戒他們,正視他們隱而未現、卻迫在眉睫的危機。

《給未曾歸正者的警告》接近尾聲時,這位清教徒一改疾言厲色語氣,聲調柔和地對他的讀者、他接觸到的每個人強調歸正的動機。時勢雖然危險,我們得罪悖逆神的事實雖然可怕,但如示迦尼對以斯拉所言,以色列人雖干犯神,卻還有指望(以斯拉記10章2節)。是的,感謝那滿有恩慈的神,在我們氣息還在的時候,給我們存留歸向祂的指望。

至高者不斷地差遣先知挽回以色列人、差派祂的僕人傳悔改的道,正因現在是拯救的日子,罪人還有靠著主恩離開罪惡的機會,坐在黑暗中的人還有親近明光的可能。天上的門在這末後的世代仍敞開,我們不曉得還要多久關閉,但我們不當拖沓,將神的寬容當作耽延。

◆陌生的基督教

末了,我們仍有個問題應當琢磨,艾嵐的警誡,是盼望基督的教會不斷「革新進步」嗎?我想我們不當如此誤會。改教家或許有些論述是針對那世代的回應,然而回歸聖經、唯獨聖經,一直是他們的堅持,亦是延續保羅的教導:「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2章15節)。

坦白說,「進步」、「改善」這一類詞彙並不適合形容福音真理,因為只有不完全而有所缺憾的人事物,才有進步空間,只有不正確而有所偏差的人事物,方有改善之處。真理卻不是如此,那亙古到永遠不改變、永遠長存的神,未曾改變祂的意旨,未曾背乎祂自己所說的話,未曾更改祂設立的恩惠福音,天地終會過去,神的話永遠不變,人事或有更迭,神的道萬代不改。

因此,那以使徒和先知為根基的教會,其思想、脈絡誠然具有一貫性。那麼,我們在今日怎麼會看到一個嶄新、迥別於教會歷史、讓歷世歷代聖徒感到陌生的基督教呢?或者,令人驚懼的事實是,我們與千萬聖徒所跟隨的,並不是同一位?

若說,神藉著聖經所啟示,有什麼是我們較之前人理應更為長進的,那是我們在基督道路的步伐,因著前人佳美腳蹤的見證理應更加踏實,而非另闢一條新的路線;是我們對福音真理的認識,因著前人領受的緣故而更加清晰,而非發明好些新的教訓;是我們屬神生命的成長,因著聖靈隨時的幫助而更加豐富,而非容讓自己的生命仍在罪中活。

◆持續走歸正的路

我們承認,今日基督教和艾嵐彼時奉行英國國教情況確有諸多不同,英國國教自身的今昔亦不當混為一談,因時空文化之故,他的文字也著實讓今日的我們有些生疏,信息之嚴厲,更教好些人感到不適。然而,本於聖經叫人悔改的呼聲,並未因時移勢轉而無需傳揚,籲求人們正視自己罪惡、尋求拯救、接受基督、棄絕罪惡的指導亦未因環境更迭而落伍,仍是我們今日迫切的需求。

我們當本於聖經檢視自己是否歸正,若否,艾嵐警告的對象正是我們。即便我們已然蒙恩、開始歸正,這是一條持續成聖的道路,周遭必然仍有未曾歸正的人們需要挽回,求聖靈繼續光照我們的心,引領我們走歸正的路。

《給未曾歸正者的警告》(An Alarm to the Unconverted)

作者/Joseph Alleine

譯者/羅偉倫、錢曜誠

出版/加爾文出版社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59期

圖片來源:基道出版社http://www.logos.com.hk/bf/acms/?site=logosbf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