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62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公民合作經濟2-1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發揮草根影響力
作者 / 陳來紅

■一群地球媽媽愛地球,務實就在生活的日常裡,30年始終如一。

這樣簡單的道理,素樸的精神,確切的態度,從1987組織「主婦聯盟」到1989年成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都是堅定主張「從身邊小事做起」。大力推動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生利用」,持續至今前前後後足足過了30年。1991年甚至催生了「共同購買運動」,進一步推進至消費的一刻落實理念,企圖以消費者集體的「綠主張」力量去影響生產端。累積8年的共同購買力,鍥而不捨地號召全國主婦聯盟起來,2001年創立了全國性的組織──「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開創了台灣全國消費者團體中,最具有影響力公民合作事業經濟體的法人社團。

我們一群主婦聯盟的思維和價值邏輯是:唯有進步的公民,才有進步的政府。「知識、概念、行動、經驗、智慧」,是人類的認知模式,大都依據這樣循環性而使得人類有了智慧,能夠增加智慧全賴世代不斷地修正、精進。有幸躬逢其盛而分別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草創者之一,藉由《教會公報》一角細說初衷如何秉持著。且由兩個組織的識別標誌談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地球媽媽」自許,參與環保運動是志在搶救受傷的地球。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綠主張」為共同購買原則,志在做綠色生活者,從消費力量的集結影響生產改善。

兩個組織的成員世代相傳,或許行動有激進. 有保守;有認知與行為落實上容有程度的深、淺差異。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一群先來後進的兩個組織的成員,皆奉行環境保護地球的使命不渝。「主婦聯盟」四個字得以共名「初衷」,是我們草創者承諾也是對於參與組織者的期許,世世代代成員都是愛地球的地球公民,不分組織彼此同心攜手合作於日日皆是「地球日」,永遠信守這樣的理想努力實踐,以實現創立組織的願景。

■一個地球公民綠主張,天天愛地球,盡力而為,做自己能夠做的一切。

1987年在《中國時報》家庭版,筆者策劃了「食.衣.住.行.育.樂」的天龍八部專欄,由主婦聯盟幹部輪流執筆,詳細地介紹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可以實踐的做法。當年主張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生利用」,目前已經是國家政策。

此刻我們更要聚焦「節能減排」救地球,我們每位「地球公民」可再度檢視生活中,自己可身體力行的行動內容。僅以個人實際生活舉例說明:

住:綠建築,節能環保,減少碳排放

關於設計:回鄉10年居住在木構造房子,這是透過朱鈞教授師生聯手的建築設計,他們秉持「設計可以解決的就不用設備」的建築設計原則。通風良好的設計,我們得以不用冷氣而節省不少能源。屋子裡的動線規劃良好,節省空間,管線最短原則所省下的資材,真可謂:環保即省錢,很有經濟效益。例如熱水管線的縮短,有利於熱水能源和水資源的浪費降低。「夠住就好」的概念下,將室內空間設計縮小,保留多些戶外空間,得以多種綠植栽,採用原生樹木.花草。拒用外來樹種,減少了植栽的哩程數,相對地就減少了運輸的「碳排放」。

關於工法:全物料的利用,依據出廠規格的使用,及比例性裁剪工法,有利剩材拼接,進而形成「零廢材」,降低材料浪費,每一份節省的材料都視為「節能減排」的貢獻,這樣的概念很值得蓋房子的業主和建築師參考。「斷水工法」則是參考德國傳統工法概念,施作於自家的基地上。慶幸這樣而在10年當中,屋內不曾反潮,也不曾使用除濕機,進而節省能源的消耗。(可參閱《我家房子160歲》)

行:腳踏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使用,「節能減排」為原則

賣掉自用汽車是回鄉的重要決定,行的原則是: 能走路的第一,能騎腳踏車次之,出去外地則多利用汽車共乘、公車、火車、捷運。每次移動,都考量一下自己的貢獻或破壞,以節能減炭為原則。

科技用品之運用:用電腦就不用手機,是個人目前的原則

不用手機,主要是因為已過度使用而導致頭痛問題,3年引起的習慣性頭痛,令筆者意識到「改變才能改善」的健康治本是上策。停用6年後,頭痛已漸漸消失了,這足以令人警惕科技產品威脅健康的影響。同時,生活趨於簡單,連繫的方式簡化,令人身心放鬆很多。人類善加使用科技產品?或被科技產品左右生活品質?這件事情因著手機意外事故頻傳,台灣社會已經開始出現反省的聲音了。

食品安全:《菜籃子革命: 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

食安議題連環爆,資本主義運作下的無良企業唯利是圖。消費者除了消極抵制之外,還可以更積極做些什麼?

早在20年前,台灣就同樣因為鎘米污染、毒奶粉、餿水油事件、綠牡蠣……持續爆發,造成大眾食不安心。一群家庭主婦忍無可忍,因而透過一包米、一籃菜的共同購買行動,引爆了台灣的生活消費革命。更以此為基礎,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生活消費型合作社,開啟台灣劃時代的生活消費革命,以及合作經濟模式。

所謂「共同購買」,就是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依生活的需求,尋找有共同理念的生產者,提供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也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直接對話,協助解決彼此的問題,找回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並透過對生產環境的親近與了解,重溫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

全書以說故事方式,從所謂的「合作社」、共購精神、產品開發、社會議題參與……等,呈現共同購買的核心價值與意義。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單薄, 一群人的合作,就能用合作的力量,改造社會!

本書特色:

■從一群媽媽開始的消費革命

■從一包米開始,表達照顧小農和土地的心意

■從一籃菜開始,尋回久違的真情與真味

■從一塊豆腐開始,倡議反基因改造運動

■從不漂白再生衛紙開始,為台灣留下好山好水

■在消費中注入環境意識,守護永續家園

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台灣方興未艾的所謂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從產地到餐桌、碳足跡、支持在地小農……等概念的先行者。20年來,主婦聯盟以共同購買行動帶動了民眾友善環境的消費意識,以碗中的未來,做為一種生活的價值與態度;以菜籃子裡溫柔而堅定的生活革命,展現消費力為改變社會的動力。

在食安問題屢爆不鮮、因「看見台灣」而讓環境議題備受注目,318學運後,公民力量崛起的台灣社會,主婦聯盟先行者般的「共同購買」行動,現階段重新省視,別具意義與價值。

坊間,除了翻譯書外,幾無同類型產品,而且是從台灣自己土地上,由一群女性摸索、誕生的在地經驗。所以,此書主題雖是共購,但可以從社會、經濟、性別、食安……等多元交度切入討論,有話題性,且深具啟發性。

閱讀是吸取知識、經驗的途徑,以上的延伸閱讀若是有助於一個人或一群人,從身為地球公民的義務出發,明確理解地球永續的重要性,活出共生共榮共存的方式,我們已經別無他途了。

「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申命記11章11節)

(作者為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創社理事主席)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07期

照片提供:陳來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