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41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台灣尾服事的天使(下)──朱鴻鈞牧師
作者 / 邱美雅

朱鴻鈞牧師,在屏東縣潮州鎮撐起一個福音廣播中心將近半世紀。自1960年起,教會在台灣的傳教方式有了積極的新氣象,如學生團契、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等。1967年,芬蘭差會在潮州鎮成立信義廣播中心。在戒嚴時代,所有人事物都飽受警備總部監控,更何況廣播電台是散播消息的利器,須接受嚴格檢驗後才能播放,因此,擔任廣播職務的人員都必須格外細心、謹慎。

1973年,朱鴻鈞因做事謹慎且負責,加上音質優美、口條清晰而受邀到廣播中心工作,那一年,她25歲。不久,為了做好廣播工作,從繁華的高雄市區遷居到僻靜的潮州鎮,一住就是40年。

◆必須讓小孩一聽就懂

在那個沒有影印機、沒有電腦、沒有網路的時代,要做好廣播工作頗為困難,寫好的廣播稿要靠複印紙手寫後才能分送給廣播員各自演練;音效要自製道具或在環境中蒐錄;錄製好的廣播帶要花好多天才能寄送到中央,還得驗收通過後才能播放。

不過,最困難的是廣播稿的編製工作。信義廣播中心成立目的是便於傳播福音,由於芬蘭來的宣教師要求廣播稿的用字遣詞必須讓小學生一聽就懂,而且廣播劇內容必須配合宣教的目標並避開戒嚴時期的禁忌,使得同事們經常熬夜反覆修改廣播稿。加上廣播劇在錄製中也得適時調整,以致於錄製廣播劇到三更半夜成為常態。

因此,許多同事身心俱疲、跨不過撰稿瓶頸的情況下紛紛離職。朱鴻鈞表示,撰寫廣播稿及錄製廣播節目的學習過程實在令人痛苦異常。不過,天籟般的聲音是上帝的恩賜,朱鴻鈞願意擔負這恩賜帶來的使命,即使廣播中心曾經有數個月發不出薪水,她仍堅守崗位。

朱鴻鈞退休前,在1974年創辦了基督教信義廣播中心信音雜誌社,並發行《信音》月刊至今;並曾帶領同事在1987年獲得中華民國優良廣播金音獎第七屆節目佳作獎(中華民國廣播節目研究改進協會頒發),以及在1995年獲得社會建設獎優良社教節目獎(行政院新聞局頒發)。目前,朱鴻鈞退而不休擔任信義廣播中心無給職的董事長,並善用時間到國小擔任彩虹媽媽,講授生命教育課程,為信仰無私奉獻40多年。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60期

圖片來源:聖光神學院校友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