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33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教會增長與推行社會服務
作者 / 林昭仁

聖經記載主耶穌走遍加利利,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解除他們的病痛,這是出自愛心所做的社會服務(馬太福音4章23節)。在黃昏時分,祂憐憫眾人正在挨餓,就以五餅二魚餵飽5000人,這也是出自愛心所做的社會服務(馬太福音14章13~21節)。主耶穌在迦拿變水為酒,解除了結婚筵席上無酒的難堪,這又是另類所做的社會服務(約翰福音2章1~11節)。聖經雖然沒有記載,主耶穌行了上列的神蹟之後,有多少人相信祂是救主,不過我們可以推測相信的人必定不少,正如約翰福音2章11節所記:「祂的門徒就信祂了。」

■社會服務乃傳福音的管道

基督教會的主要任務,毋庸置疑的,是遵行大使命,亦即傳福音給萬民。要如此行,跟社區居民接觸是必要條件;而社會服務就是跟他們接觸的良法。藉著社會服務,教會就有機會向社區居民傳福音。當然,教會若只推行社會服務,而沒有藉此管道領人歸主,教會就沒盡到宣教的大使命。

羅榮光牧師當過多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幹事和總幹事,那時候他跟許多地方教會接觸過。羅榮光牧師發現增長的教會常是熱心於社會服務以及力行大使命的教會。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教會並沒有力行傳福音的大使命以及推行社會服務,他們在當地對於非基督徒缺乏見證事蹟。結果,少有未信主的人被帶進教會成為基督徒,因為他們沒有發現要進入基督教會的意義和需要。

拉丁美洲五旬節教會熱衷於佈道,不過,該教會被批評缺乏致力於社會關懷,即沒能參與解決周遭的社會及經濟問題,例如社會上的不公義以及人民的窮困、不幸、疾病等問題。

以教會增長的立場而言,社會服務是佈道的一種方式,主要意義是領人歸主。教會從事於社會服務不見得就會造成教會增長,其關鍵乃在於要看服務背後的目的何在。若是為了賺錢,則無助於教會增長;若是為了宣教目的,即領人歸主,則有助於教會增長。

為使社會服務達到領人歸主的目的,教會需要預先認識所要服務的社區狀況。例如:社會服務的地理範圍、社區居民的主要職業、社區的重要建築物(如學校、公司、商店、住宅等)、居民多數人所使用的語言。

其次,教會對於社區居民的服務,乃要做符合他們需要的事情,社區居民才會有反應而接納。經由接納,教會才有機會傳揚福音,進而領人歸主。

天主教會於1950年代在台灣曾有驚人的增長,其因素歸功於當時大力做出社會服務,諸如救濟、教育、訓練等事工。天主教會當時所做的事工乃符合人民的需要,許多人認同、接納這些事工,終於受洗成為天主教徒。

如果教會所做的社會服務迎合、滿足居民的需要,教會將成為社區服務中心。藉著該中心的服務,教會信徒就有機會接觸未信主的居民,並鼓勵他們加入教會生活,然後按部就班地帶領他們信主、受洗。

就斟酌增長的立場言,教會在社區所做的服務必須是多元化的事奉,具有彈性、機動性和伸縮性。因為社區居民的職業、階層、宗教信仰、經濟狀態、生活水準、教育程度、專長及嗜好等不盡相同,他們的需要不同,有些是物質上的救濟品、有些是精神上的安慰、有些是心理上的輔導、有些是關懷的探訪,這些出自愛心的善舉是會帶來效果的。

■社會服務使教會增長的實例

◎高雄新興教會 多元化社會服務的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新興教會位於高雄市區中心,1957年起分設新教會如下:六合教會、安生教會、德生教會、羅雅教會、重生教會、建工教會、新生教會、民族教會。除了分設上列8間教會,新興教會也開設:新民教會、中正教會、高楠教會、林德教會。

新興教會教勢的驚人興旺,其主要因素是蘇天明牧師(1954年就任)和會友致力於社會服務。該教會所做的社會服務,除了1950年成立附設幼稚園,另外於1964年成立了若干服務機構:(a)經營招待所,使前來高雄的外地基督徒可以住宿;(b)訓練盲人就職;(c)開辦婦女職業訓練班;(d)開辦殘障技藝訓練班;(e)開設才藝班,教授鋼琴、插花、繪畫;(f)成立高雄生命線,於1970年成立;(g)成立基督教協談中心,於1974年成立;(h)成立電話服務中心,福音線(解答信仰問題);幸福線(解答家庭問題);(i)做醫療服務,教會內醫師輪流參與治療服務。

教會成立幼稚園與社會服務機構,其用意乃要藉此當為橋樑、媒介,使教會信徒和社會人士有接觸機會。只要把握機會,善盡信徒的宣教使命,就能帶人進入教會,使教會增長。

◎花蓮博愛浸信會看重婚姻和諧的教會

花蓮博愛浸信會主任牧師張木泉,初到花蓮發現當地居民離婚率極高。因此,他與師母花了大約10年的時間,研讀許多婚姻書籍,想出一套方法有系統地解決問題,而非每次只幫助一對夫妻。研究結果,他決定和師母合編課程,定名為「和諧婚姻課程」。張牧師指出,夫妻關係好比雙手手掌互握,手指代表優點,指縫代表缺點,彼此和諧就產生互補作用。例如丈夫口才良好,妻子若安靜傾聽,雙方就平安無事。若雙方誰也不服誰,就好像以手指對手指,容易發生衝突、摩擦。最要緊的是以自己的優點彌補對方的缺點,才能形成和諧關係。

為了做提前的防範,張牧師發展了婚前輔導事工,化解婚前雙方的歧見,以期建立幸福的婚姻。由於教會內有不少年輕人,他推動了另一種課程「交友戀愛成長班」,教導青少年如何能有健康的戀愛。

至於已經出現嚴重的家庭問題,彷彿是得了「婚姻癌症」已接近末期的,因應而生的課程名叫「婚姻治療班」,專治有問題的家庭,幫助想離婚的夫婦「破鏡重圓」。只要婚姻關係出狀況,就有人去花蓮找博愛浸信會張牧師。前來接受輔導的,有的遠自宜蘭、桃園等地的人,張牧師伉儷就藉此機會傳福音,引人歸主。

◎中壢真理堂 服事青少年聞名的教會

中壢真理堂成立於1991年,當年林雄堅牧師伉儷結束10年旅美生涯,回台要開拓教會。他們倆在中壢從中原大學的學生工作開始,許多大學生因此進入教會。

在那時候林牧師發現,台灣社會風氣每況愈下,許多少年人誤入歧途,以致20歲以下少年的犯罪案件越來越多。他覺悟到年輕小伙子需有成年人陪伴走正路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有的家境拮据,有的父母無力照顧,有的是孤兒。他們越早有人陪伴,就越不會誤入歧途,將來極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樑。於是他決定透過課業輔導,由大學生來關心這群孩子,青少年的負擔因此成行。

自1991年起,11年的時間,中壢真理堂一直在做大學生的事工,訓練、裝備出100多名精兵,包括大學生和社會青年。林牧師的主日講道、信息,都環繞在青少年的議題上,對異象的傳遞不遺餘力,激發會友和大學生對兒童、青少年的熱忱及重視。

就一般教會而言,青少年工作通常是找一位年輕傳道人來帶領;但在中壢真理堂卻有100多位委身神國的菁英作為青少年的輔導。一名青少年進來,一定有一位輔導陪伴他;而輔導的陪伴也有一個陪兩個,一個陪三個的例子。

於2002年,中壢真理堂成立了「桃園縣愛鄰舍協會」,是針對青少年的社會關懷機構。2013年中壢真理堂已有500位稱職的輔導攜手致力於青少年事工,整個教會的活力都在這個領域當中。

站在教會增長的立場而言,教會開辦社會服務並非為了賺錢,乃是要藉關懷行動與人接觸,有接觸才有機會向人傳福音、引人歸主。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首先經由教會開辦的社會服務,互相認識,經過多次接觸,彼此建立良好的感情,然後前者向後者傳福音時,由於後者受到前者熱心服務、博施濟眾的感動,決志歸主的可能性是蠻大的。唯有如此,「得人如得魚」的願景就可拭目以待了。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7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