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7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等後那座有根基的城
作者 / 荊棘

年幼時,家裡經營旅社,是外祖父母退休後的事業,小本生意,家族經營。母親離婚後攜我避居娘家,將我託付給外祖母照養,自己所有心神則幾近投注在旅社管理上。

記憶裡,旅社生意繁忙。家鄉位處縣市交界,鄰近又是軍營與工業區,鎮日不乏往來客旅。母親和員工總愛誇我乖巧,懂得在一旁安靜玩耍,全然不需他們分心照顧。

或許是每天看多了人進人出,分離於我並非一件難受的事。難受的,是母親不時突如其來的憤怒。那憤怒挾帶狂風驟雨,傾盆打落,無可預警,卻又危及生命。年幼身體修復能力好,傷痕痊癒不難,只消幾日,但因創傷而來的痛楚,才是真正的困境。每遇一次暴虐相待,就恍若又多一分陷落泥沼,沼漿淹沒,將我與外界隔絕。少言少事,多察言多觀色,警戒使我人雖在世界,心卻像是在另一個空間。

不被母親追打的時間,外祖母將我帶在身邊,無時無刻不噓寒問暖。對年幼的我而言,她是比母親還重要的存在。風雨過後,她為我上藥,為我受傷而流淚,她的憐惜使我感到安全,也使我即使因施暴而遍體鱗傷,但仍感到是被愛的。

■心鎖高塔

外祖母殷實一生,卻憂煩子女一世。母親與我,都是她心上的一根刺,叫她無法安然鬆懈。她曾撫著我的背,嘆道:「如果我死了,你怎麼辦?」那時我還小,聽不出她真正的意思,只是直覺回應,微笑安慰她:「沒關係,外婆,沒關係,我會沒事的。」

不過,年幼的我不曾想過,自己遭暴後的慰藉,自己所仰賴的溫情,猶如薄冰,隨時可能化去。

甫入小學,外祖母痼疾犯了,病入膏肓,難以回春。她離世那夜,我自夢中驚醒,悵然若失。那年冬,家人齊送了外祖母最後一程;未久,輪到我被送走。我自小學一年級下學期離家,寄居親戚之中,週末回家小憩,直到高中才真正返家。

寄居的日子是孤零零的,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在親戚家中。這段時間,「家」成為魅惑我前行的一個空洞概念。

一名轉學生可輕易被安插進一個班級,卻不見得能輕易融入班上成為一分子。很快地,這麼一個從都市邊郊來的女孩,因為做任何事都顯得憨呆,成了同學眼中的笑柄。年輕孩子之所以能傷人,乃在於不懂言語威力而用勁使力。為了不再被嘲笑,我只能努力學習都市小學的規矩,努力讓自己在人群中不顯得突兀。

在親戚家,我被安排獨自住在一個樓層,那裡除了擺置祖先牌位,便是堆放雜物。除了到其他樓層飲食與盥洗,偌大空間只有我單獨起居,原本偏靜的我,也就更安靜了。然而,往昔家人稱讚的乖巧,在親戚眼中卻是畏縮無趣,徒然惹人生厭。

親戚家做生意,員工不少,多是年輕貌美的女性。人一多,嘴就雜。阿姨們眼裡的我是蠢陋的,即便知道我是個小孩,是老闆親戚,仍忍不住要嘲弄我一番。很長一段時間,我怕極了面對這些年輕貌美的阿姨,更要竭力忽略背後傳來的一聲聲:「小白(痴)!」

母親獨自一人在家,難免胡思亂想,規定我每天打電話報平安。剛開始,我管不了自己的舌頭,多談了幾句委屈,沒料到卻引來針鋒相對。母親為討公道,氣急敗壞奔來,卻留下我獨自面對眾人的冷嘲熱諷。如此反覆幾次過後,我終究是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壓抑,學會了偽裝,學會了勒住自己的舌頭。

如今回想,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在那時就學會了如何當個異鄉人。為了「回家」,我必須好好活在異鄉;而為了好好活在異鄉,我在心裡築了一座高塔,無人能進入塔內,除非我墜下長辮。

■瞻仰殿堂

升上小學二年級,我仍維持週末回家的習慣。不同的是,原本平淡的例行之事,卻因有了「新人」,而使我升起了不同的期待。

那年,一位基督徒長輩披著潔白婚紗,對這個家敲了門,她拎起裙襬踏入了這個家庭,也為這個家帶來了寶貴的福音。

週日上午,她妝飾整齊,臉上掛著婉約笑容,溫柔牽著我,徐步前往教會。不常與人接觸、容易害羞的我,則被視為會友的孩子,安置在兒童主日學。

兒童主日學是熱鬧的,但比起從小聽聖經故事長大的孩子,我對聖經故事總不熟悉。我靜靜坐在座位上,看著老師故事說得眉飛色舞,也看著同學爭相回答每一個老師拋出的問題。其實,老師們說了什麼故事,帶大家玩了什麼遊戲,早已不復記憶,始終記得的卻是:我是多麼期待主日學結束後的時光。

熬到課程結束,我會溜進仍在進行禮拜的殿堂。好幾次牧師仍站在置中的講台上宣道,而我就甜膩膩地窩在長輩身邊,好奇地注視著殿堂裡的奇妙。

講台上,牧師宣講上帝的話語,那聲調跌宕起伏宛如刻刀,在我們心版刻下信息。長輩專注聽道,敬虔禱告。年輕秀麗的她,目光柔和,額際潔白似雪,臉龐靜謐。窗外沙沙樹聲是清風掠過的足跡,日光一束束越過窗台活潑恣意灑落,彷彿凝結了百年、甚或千年、萬年的時光,何其奪目,又是何其榮美。

那個殿堂存在著某種奧祕。那奧秘,是小時的我不能理解的。雖不能理解,卻吸引我專注仰望,如癡如醉,心滿意足。

此後,身體幫我記下這份奧祕,一遇到不符合的樣態,就升起排斥與厭惡;心也幫我記下,沉得很深、很深,到很後來,才一點、一點地浮現。

■羨慕家鄉

往後數十寒暑,我返家,又離家。長久客居他地,久到自欺異鄉是家鄉了,卻又離開,回到陌生的家鄉,再次作了客旅。不知根何在的生命,不曾真正認真而活,也不知何為認真而活。我感到疲累,真的想回家了,卻找不到回家的路。因為,長年客旅寄居的我,早已忘了家在哪裡。

可是,究竟是忘了在哪裡,還是從來就不知道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對於客旅來說,是豪無意義的。人事好似起落之潮,這時日也如影兒,而我曾矜誇的,不過只是轉眼成空的勞苦愁煩。

曾有人指著基督徒問我:「這些人怎麼能那麼無憂無慮?」我回答:「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深深被愛著的。」那時,我憑著理智回應,實際仍只是一片無根浮萍。心目未開,縱使有再清晰的觀察與感受能力,給旁人的也不過是一個瞎眼人的評析。

歸信時,我的淚水流淌不止,宛如在父神面前盡數傾倒作客旅的委屈。然而,每落下一滴淚,內心就輕盈、踏實了一分,及至最後,我心只感到雀躍、平安與喜樂。當下才明白,原來,真正的家鄉不在這個世間。

正如希伯來書11章13節記著的:

這些人……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無限的上帝看有限的我們在世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們也應看自己在世是客旅,是寄居的。因為,我們羨慕的,是「天上更美的家鄉」,等候的,是「那座有根基的城」。

文章、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59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