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6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成為新移民姊妹的好朋友3-1
作者 / 謝明倫

40年前,有鑑於社會型態變遷,造成婚姻與家庭之變化與衝擊,長老教會壽山中會成立了高雄基督教家庭協談中心,深耕服務於婚姻與家庭輔導。多年來,高雄家協以基督博愛精神為堅強後盾,投入性別公義不遺餘力,並藉社會工作方法,不斷擴展服務疆界。

◆一切始於關懷弱勢

高雄家協所拓展的服務疆界,首先是旗津的老人服務事工。

旗津是個潟湖,地理位置特殊,宛如孤島,當地居民謀生不易,由於中壯年人口大量外移,老化情形嚴重。高雄家協於1990年末,決定進入旗津。1990年代,也是台灣東南亞婚姻移民人口漸增的重要時間點。高雄家協進駐旗津,原是為了推動老人服務事工,無意間卻開啟了對新移民姊妹的關懷。

高雄家協服務長輩的過程中,發現不少長輩家中有新移民姊妹相伴。她們離開母國,來到語言、文化不通的台灣,不了解台灣社會的資源系統,卻留在家中照顧年邁長輩。那是2000年,距離開放東南亞婚姻移民至多才10年的光景,政府尚未正視新移民姊妹的需求。

◆關顧需求,設計服務

高雄家協憑著長年服事婚姻家庭輔導事工的敏銳度,想到:「台灣是個父權結構的社會,一群女性離開母國來到此處,文化殊異,語言不通。她們究竟該如何適應,成為這塊土地的一分子?」這個發想,讓高雄家協醞釀出一連串的新移民服務事工。

先是2001年的「愛家聯合國」,讓新移民姊妹們有機會走出家庭,接著是供應一系列著重生活與社會適應的方案服務,如:學習中文、教導烹煮製作台灣飲食、機車考證班等。2003年,在未終止原有服務的情況下,高雄家協接受政府委託,開始提供新移民家庭的個案服務。

服務持續來到2004年,高雄家協留意到有些姊妹難以走出家門,開始想著,若能把聲音送到家,對難以出門的姊妹而言,無疑是大好消息。於是家協與高雄廣播電台合作錄製「南國姊妹情」(2011年易名「新移民台灣通」,下文沿用舊稱),透過一週一次的廣播節目,把聲音傳遞出去。2006年,網路與3C產品尚未普及,家協考量姊妹一來台就難以再見母國文字;再者,有些福利資訊若用母語來讀,會更易吸收理解,因此《越南好姊妹》出刊了。

2007年10月,高雄市政府成立前金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家協承接委託業務,盡心在培力與多元文化宣導。2014年,由於政府與機構的使命、著重方向有所不同,合作關係於是劃下句點。

從2001年到2014年,高雄家協一路走來,總有一群姊妹相伴;每一個服務設計,也都存在著姊妹們最真切的需求。

◆成為她們的好姊妹

現在新移民姊妹的在台生活,已逐漸成為眾人關注的議題了。不少社福團體也紛紛投入資源,提供各式服務。綜觀眾多為新移民姊妹提供的服務,「南國姊妹情」廣播節目,始終是一個亮點。廣播節目的內容,從發想、設計到執行,全是從姊妹的實際需求出發,除了供應在台生活所需要的主題,還提供了印尼語與越南語兩種語言,給不同國族的姊妹。其中,越南語部份由會內的越南籍社工阮貞主持。

另一個亮點,則是《越南好姊妹》。以越文與華文(並注音)寫成,免費提供給在台越南人,撫慰不少越南籍姊妹。

曾有位姊妹致電家協,正巧由阮貞接聽,兩人相談甚歡。一問下,才知道姊妹嫁來台灣多年,夫家較為保守,處處限制姊妹行動。孤立無援的她,就是靠這本一季一次的薄薄刊物,把中文學好。《越南好姊妹》對她而言,並非一份普通刊物,而是一位好姊妹。

訪談過程中,阮貞談述姊妹時的表情,相當慈祥柔和。那是一種深深凝視痛苦的神情。她說,若非上帝安排,若非來到台灣,驕傲的她仍是那位驕傲的她。

阮貞在越南學過中文,擁有不差的工作。她表示,在越南是「中產階級」的她,光是吃個東西都有階級意識,更絕對無法接受有人會出賣自己的身體。

十多年前,多數台灣人抱著輕蔑的眼光看待東南亞婚姻移民,認為她們貪婪愛錢。2001年即接觸家協的阮貞,抵台之初還驕傲著自己的身分,但很快地她就感受到這股輕蔑。當時,若能不出門,她便不出門,不願面對打量的眼神。她也盡可能不看電視,因為新聞常見對外配姊妹的負面評語。在她無法忍受時,家協不斷供給她所需的支持。最後,她也進入家協的工作團隊,與更多的姊妹接觸,看著姊妹們在台的辛苦生活,她的思想也更成熟了。

「她們有我沒有的,我們只是『有』的東西不同而已。」阮貞感性地說,在台灣的姊妹,身上有兩種文化,她們就像是地基打在母國,卻蓋在台灣的房子。不同時期的姊妹,需求也不相同。剛來台的姊妹,地基還在母國,但卻要開始蓋房子了,她們可能最需要語言、生活與社會適應的協助。有的姊妹在台灣久了,地基就算在母國,房子也蓋得差不多了,她們有心回饋這片土地,也有能力走出家裡,就會到不同地方進行志願服務。

◆人是照上帝形像所造

高雄家協為新移民姊妹提供服務,今年已進入第15個年,現由阮貞主責此領域業務。在給予實物或提供路徑之間,高雄家協選擇了後者。

阮貞目前致力於大眾傳播媒體的平台營造,與相關人才培訓。有了傳媒這個管道,姊妹能夠了解社會資源,也才有繼續學習的可能。

尤其身分同樣是越南姊妹的阮貞,更語重心長表示,人們實在不需使用過度憐憫的眼神,去看待新移民姊妹,將其視為悲慘的化身。她希望大家能夠看到,姊妹們是有能力的。透過媒體平台,可以進行文化交流與分享,而透過對彼此的更多了解,社會的幸福與快樂,也就更多。

在貼上標籤之前,一切都回歸人性尊嚴與價值,而這正是關注性別公義的高雄家協所看重的。

●各地都有「新移民中心」或「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欲知詳情請上網查詢。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