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40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燕尾飛簷,時移事往
台北林安泰古厝
作者 / Arsone

台灣這塊土地位屬區域交通要衝,歷史上有不少外來客或長或短在此留下足跡。有遠自天邊的西歐如荷蘭、西班牙、英國,亦有近在眼前的中國、日本,先後形成了台灣豐富多采的人文地景、兼容多樣的文化。今日台北新生公園處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閩式宅邸「林安泰古厝」,靜靜地倚河而立,即為昔時福建人落腳台灣的記號之一,為台北現存最完整的閩式建築。

相比於林安泰古厝今時的低調安靜,其古早的歲月卻不尋常。不尋常的是住在這幢宅邸中的人,並非布衣百姓;不尋常的是這座建築,並非原先就座落基隆河畔,乃是經過拆遷、搬移,方立足於此。也因此,林安泰古厝雖是古老建築,卻未能列名於古蹟,而以民俗文物館的形式保存。

■建屋不忘本源

近300年前,本籍中國福建泉州安溪的林欽明,來台在台北的西南方定居,其子林志並於左近的艋舺創建「榮泰行」,從事船運與貨物貿易而致富。由於林家落腳之處由安溪移民所開發,故稱「大安」,意為「偉大的安溪」,為今日大安區名稱來源說法之一。

林家致富後,於1783至1785年間興建了這座閩式四合院,取安溪之「安」,不忘本源,取榮泰之「泰」,不忘本業,取名「安泰厝」。林安泰古厝是台北現存最具規模的閩式建築,古色古香的燕尾飛簷,叫今時人們穿梭於古宅時每每發出驚嘆之聲。這座二進五間起(註)的四合院,從大門處進入第一進的門廳,可直接望向中庭另一端、位在第二進的正廳,那裡是整座大宅的核心,家中重要的祭祀、婚喪,均是在正廳舉行。處在其中,仍可感受到這個空間的肅穆莊重。不需要太多的時間,訪客就能發現這座古厝的講究。房間的配置依照民間文化倫理,左尊而右卑,以正廳為中間軸線,區分正、偏、內、外等房間,許多細節傳達出民俗信仰、趨吉避凶、居住舒適等各種考量。

譬如說正廳高於門廳,除突顯正廳的重要性外,含有「步步高升」的寓意;通風、採光良好的設計,即使在炎炎夏日,穿梭於大宅間時仍感涼爽,不會讓人感到陰暗。而34間左右對稱的方正房間,因為大小不一,產生錯落有致之感,更引人入勝,大開眼界。

■遷址難捨舊厝

但這座古老的豪宅,如今與人相會的地方,並不是昔日落成之址。那幢興建於18世紀的四合院,原位在今日敦化南路上,1977年當都市更新計畫推出時,安泰厝的位置正好位於拓寬用地的範圍內,因此面臨拆除的命運。所幸經過文史工作者、學者專家多方奔走努力,以及林家後人林思訓無條件捐出古厝建材,諸多條件俱成下,終促成遷建代替拆除。然而,這也是好事多磨的開始。不同於拆除,遷建目的在於原屋重建,所以不能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接夷為平地,而必須小心翼翼地解構、拆卸,由文史工作者丈量、分類、編碼、拍照、造冊、覓地保存,以待來時重見天日。此解構流程固然為閩式建築研究留下重要的資訊,但也增加龐大的作業成本,前後共歷經三次搬遷,才從原址移到了今日的新生公園。重建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建材經過拆卸、搬遷,有的佚失,有的損毀,在在考驗重建者的修復、重現、仿製能力。

回顧那段過程,著實叫人感到大宅處處可見先人的智慧以及今人的拳拳愛護之心。大量挹注的人力與金錢沒有付諸東流,搬遷後的安泰厝1985年底落成於基隆河岸,1987年以「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的面貌出現在市民面前,嚴謹的結構、豐富的細節,讓人得以一窺昔時大戶人家的富裕生活。並於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展館增建「花茶殿閩式庭園」,有象徵風水的假山、雲牆、小亭、步道等園林景觀,同時建設雨前樓、隨月閣及映月大池,讓整座文物館的風采多樣性更勝往昔。

■盼望常存天家

林安泰古厝雖在多方努力下得以保存,讓現代人不忘先人足跡,得以緬懷昔日生活,但它的重建、遷移畢竟是意外,拆毀才是必然。古厝的移動軌跡、拆除復建,佐證聖經告訴告訴我們世上沒有常存之城的說法(希伯來書13章14節)。即令世上的建物有根有基,存留的時間也較人的時日長遠,但仍然有著盡期定時(傳道書3章3節)。使徒敏銳而直接地體會到,我們現在所處的,不過是長興嘆息勞苦的帳棚而已,有一天將要拆卸盡程(哥林多後書5章1~2節)。這樣的論述不是要讓我們悲觀,而是讓我們真實曉得,我們的盼望不在這個可見的地上,乃是在那不可見的天上家鄉,是上帝所興建、永存的房屋。

更為可貴的是,上帝為了堅固祂的應許,使信靠祂的人保持堅定的信心,更賜下聖靈為憑據,以表明將來基業的確實(哥林多後書5章3~5節),使我們這些在世寄居的屬天客旅,存盼望、放膽之心,企盼與主相會,期望得主喜悅(哥林多後書5章6~9節)。

註:四合院用語,二進,指前院和後院,後院又稱為內宅;五間起,指正廳兩側增建廂房,以「護龍」為名(大陸的稱呼為東西廂房),作為臥房、客房之用。

※參考資料:
https://linantai.taipei/Default.aspx
https://linantai.taipei/News_Content.aspx?n=48C7E65E1F3C887C&s=E7DD61D58A7F2C1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林安泰古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安區_(臺北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安_(臺北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四合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_dIrpQJ_r8
http://gogohsu.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html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685
https://beta.gov.taipei/reading/News_Content.aspx?n=679BA0837E3C4977&sms=FA52CB64EF71DB22&s=0AAC2BE7AAB23CBC
http://www.lhps.ylc.edu.tw/country-material/Erthlen/class1.htm
http://163.17.96.1/建築/宅第/格局.htm
https://arsone14.wordpress.com/2012/05/28/合乎主用/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76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