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5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母親的房間
作者 / 公報社論

英國文學巨擘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內,剖析女性若要創作,就必須「一年要有英鎊500元的進帳,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附鎖。」表面上講的是女性如何能夠寫小說,實則連結到女性於文化與經濟上「被窮困」之景況。

時序移至90年後。一名約莫60歲的婦人,站在自動洗車隧道的出口處。她費力地擦拭著殘留在車上的水漬,由於不熟悉這項工作,婦人花了比別人更長的時間,完成一台車的擦拭。

婦人興許是二度就業的婦女;她應該是誰的妻子,某些人的母親。婚後育子,依循「傳統」,辭去工作,投入母職與家務──畢竟,她的工作,並沒有能夠提供她很順暢的升遷機會。跟同期的男性或丈夫比,薪水總是少那麼一些。於是,合情合理地,她該是那位待在家提供無償勞動的人。

母職使她的人生從此停格。接下來的歲月,她始終為家人操勞著。她的房間永遠讓給其他人來去。只是,世界與時間從不為她的停格而停頓,資本主義式的競逐不客氣地向前急駛,她數年來無償勞動的「美德」,那蓋不了隔間的房間,並未替母親轉換成等價之資本。當她年華已暮,房間空無一人後,試著掙點錢想買把鎖,或增添房間的裝飾,世界早己將她遠遠拋在後頭。有些則永恆地打理丈夫、孩子、公婆的房間,訕笑那些懷抱著擁有自己房間的春秋大夢者。

於是,我們在洗車隧道的盡頭看見她;在每日替換捲筒衛生紙,或清掃異味四溢的厠所時看見她;在自助餐詢問你要什麼菜色時看見她;在拉著行李箱穿過鋪著短毛地毯準備退房時,看見她拎著要替換的乾淨床單;在超商收銀台掃瞄著條碼問著刷卡或付現時看見她。換句話說,她們是服務業產鏈中隨時可被廢棄與替換的弱勢者。

亦有那些能擁有「英磅500元的進帳」與「自己的房間,附鎖」的職業婦女,然而,為了維持這樣生活型態,卻必須兩頭燒(例如單親),或將家務勞動與照護的工作,外包給跨國而來的女性移工。她們亦是職業婦女,為了讓孩子或大家庭能在「自己的房間」平安長大,飄洋過海寄居至他人的房間裡。

瘟疫蔓延期間放眼全球,這些母親們除了無法「享受」在家工作,也面臨更高的感染危機,更可能因為經濟蕭條而被裁撤,生活陷入困頓。被迫在家工作的職業婦女,勢必再度出讓自己的房間;同時也是母親的移工,則因為外出禁令,連隔間的自由都被剝奪。

母者,「從開天闢地以降就一直窮到現在」。母親的房間,從來沒有理所當然,亦無歲月靜好。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58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