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13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尋訪日常美食,也追求對文史的理解
台南散步
作者 / 林曉盈
普濟殿燈會已成過年的熱門景點。

跟著台南人的日常腳步踅夜市、吃小吃,對台南的了解似乎多了一些。如果覺得還是有點膚淺,也有可以立刻惡補台南古往今來的地方,地點就在菜市場和美食街。

■水仙宮市場

水仙宮市場因市場內的水仙宮得名,裡頭主祀海神水仙尊王。因早期往來台灣與中國靠船隻渡海而行,海象變化莫測,因而供奉水仙尊王祈求航程平安。目前水仙宮供奉的水仙尊王有夏禹、奡王、項羽、伍子胥、屈原,皆因其生平與水有關。建於1823年的水仙宮,歷經多次重建與整修,已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古蹟聽起來死氣沉沉,不過早上的水仙宮市場可是活力十足。雞鴨魚肉肥美新鮮,青菜水果繽紛飽滿,乾貨熟食琳瑯滿目,惹得逛街的人垂涎欲滴,欲先下手為強,卻又在這攤和那攤之間猶疑不定,迸發選擇障礙。

網路美食家推薦的古早味油飯、海產麵、70年餅鋪……,都是屹立不搖的老攤,或許可以給迷失在茫茫攤商中的觀光客指引迷津。若想嚐鮮,還有日本料理可以期待,現切生魚片、當場炙燒的握壽司是另一種選擇。

生氣勃勃的水仙宮市場只限早上,下午再來,曲終人散,只剩廟口還在自言自語的收音機、邊看報紙邊顧攤的青草茶老闆,還有敲著蛤蜊、為明天生計準備的小販。

■國華街三段

從水仙宮市場出來,沿著民權路往西門路方向走,會先看到橫在眼前的國華街。提到國華街,就不得不提它在台南美食小吃的地位──「保國衛民」的美食口訣中,「國」指的就是國華街。

這裡是美食的一級戰區,知名的割包、碗粿、小卷米粉、春捲、蚵仔煎……全都在此匯集,至於誰是「難波萬」?答案不一而足。能在這條街上站穩腳步,都有真本事,每家店也各有擁護者,只能說這裡是老饕的天堂。

成排的美食、緩步的人群,一種台南特有的悠閒,讓日本雜誌《BRUTUS》將國華街的街景當成封面,放在2017年出刊的台灣特輯上。雜誌一出,引起網路兩極評價,有人覺得照片十分具有台灣味,有人覺得突顯台灣的老舊與髒亂。不過在日本人眼中,國華街這種充滿活力的街頭與日常的生活感,正是台灣最有魅力的地方。

附帶一提,若到了農曆年前後,自國華街三段與民族路交叉口到郡緯街,普濟殿會搭起牌樓,高掛各式彩繪花燈。五顏六色的花燈將街頭變成燈海隧道,齊力綻放,堪稱台南最美的燈會。

■永樂町鼓茶樓

接下來要去的地方,是位在宮後街的永樂町鼓茶樓。宮後街顧名思義是位在水仙「宮」「後」面的「街」,此街在清國時期是聯絡大西門城內、城外的要道,尤其當時五條港商業活動興盛,宮後街是一條十分熱鬧的街市。日治時期的宮後街劃入永樂町行政區,當時的永樂町是集商業、娛樂於一身的耀眼之星,連三大酒樓之一的醉仙閣也在這條街上。時光流轉,曾經見證時代風華的一條街,後來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目前由十鼓文創進駐的永樂町鼓茶樓,是一棟超過140年歷史的老房子,它的前身是「金物許池丰」打鐵鋪。自2018年開幕以來,十鼓文創以台語「答嘴鼓」的形式演繹在地歷史文化,並且提供台南有名的料理、點心,讓觀眾邊看戲邊用餐,五感同時得到滿足。

近期「答嘴鼓」上演的戲碼是《神與藝陣》,這是因為台南有「眾神之都」的稱號,宮廟極多,各式文陣與武陣更是盛行,因此有正統媽祖廟之爭、兒童守護神七娘媽等流傳台南的故事可以搬上舞台。演員們除了有演奏樂器的硬底子,說學逗唱也樣樣行,時而下台與觀眾互動,逗得大夥合不攏嘴。

茶餘飯飽後進入導覽時間。二樓展示台南及這棟老房子的前世今生,老照片和古文物讓過往雲煙彷彿歷歷在目,當然風土民俗的解說也不能少。除了嚐美食,若要進一步認識台南,這裡絕對是個好地方。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61期

相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