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33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電影《計高一籌》──創造真實?
作者 / 李柏生

藝術是什麼呢?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西元前384~322年)的觀點為:「藝術是自然的模仿。」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75~1854年)解釋藝術是:「於有限材料之中,寓以無限的精神。」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Толстой, 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1828~1910年)則認為,藝術是傳達情感之媒介。然而,電影《計高一籌》(My Masterpiece)中的藝術經紀人亞瑟羅(Arturo)會說:「那是促進個體經濟活躍的途徑。」畫家倫佐(Renzo)則會補充:「那是一無是處的人才會做的事。」

2018年阿根廷電影《計高一籌》以藝術商業為主軸,由加斯頓‧杜帕拉特(Gaston Duprat)導演,劇本來自其兄弟安德烈斯‧杜帕拉特(Andres Duprat)的實務經驗。安德烈斯以建築起家,擔任阿根廷國家美術館(Muse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館長,熟稔藝文界生態的門道,撰寫藝術主題的劇本自是得心應手。這對兄弟因此有多次合作編導的機會,2016年探討藝文人士尊嚴與榮耀衝突、身分與自我拉鋸的電影《傑出公民》(El ciudadano ilustre)即是一例。

■一個關於謀殺的自白

電影開場,穿著入時的亞瑟羅,開著耀眼的藍色跑車,奔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道上,細數著他對阿根廷首都的觀察。然後,他的思緒被帶到5年前的謀殺事件。

當時亞瑟羅已經負債累累,經手多年的倫佐作品長年滯銷,藝術評論家對老畫家的作品批評得體無完膚,即使是倫佐曾經炙手可熱的畫作,客戶也是再三猶豫。更糟糕的是,倫佐的個性幾乎是劣根性的總和,讓亞瑟羅的藝廊經營雪上加霜。

不過,痛苦的只有亞瑟羅,毫無金錢概念且有仇富心理的倫佐,只要日子過得下去,畫作有沒有賣出去是亞瑟羅的事。當亞瑟羅好不容易爭取到客製畫作的案子時,在眾目睽睽下,倫佐心存惡意地在作品畫上生殖器官,讓亞瑟羅當場崩潰。

既然老倫佐性格如此古怪乖僻,往來的人自然屈指可數。除了亞瑟羅、一窩子狗之外,就只有一個關係曖昧的女學生蘿拉,還有慕名而來、想要向畫壇傳奇學藝的西班牙青年亞歷克斯。只是,兩人在所圖未果之後,也分別離老人而去。忍無可忍的房東,因為倫佐積欠房租多時,祭出強制執行,硬是把倫佐、傢俱、狗一起掃到了大街上。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倫佐不知悔悟,仗著自己曾經風光一時,到高級餐廳大啖霸王餐,又在馬路上橫行霸道,直到被閃避不及的卡車撞上,送進加護病房。此前慘遭作弄、幾近山窮水盡的亞瑟羅,基於40多年的交情,還是前往醫院處理照顧事宜,卻發現倫佐性格雖然依舊頑劣,卻已喪失記憶,於是心生一計。

亞瑟羅暗中向醫護人員索要能致人於死、難以追查的毒藥,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帶倫佐悄悄離開醫院。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是倫佐告白自己即將死亡的影片。向媒體公布影片的亞瑟羅面容哀戚,悼念多年老友的永訣,並表示餘生將竭力推廣倫佐的作品,好讓經典永存。

沒有從倫佐身上學到任何畫技卻仍視他為師的亞歷克斯,發現事有蹊蹺。因為最大受益者明顯是亞瑟羅,倫佐的作品隨著斯人已逝,竟開始水漲船高,亞瑟羅的事業蒸蒸日上。亞歷克斯探求真相,決定跟蹤亞瑟羅,終於在離阿根廷首都千里之外的郊區,發現亞瑟羅不可告人的祕密。

■藝術的本質

《計高一籌》呈現的主軸,其一是藝術的本質。一如電影初始,藝術評論家評論倫佐的代表作《北方風景》時所言:「藝術不僅是呈現真實,藝術也能創造真實。當你專心注視這幅作品,必能有所獲得、體驗。」其實,人沒有辦法創造真實,任何藝術不論擬真或意象,頂多只是真實的揣摩。

而在沒有單一、絕對標準的後現代主義推波助瀾下,真實更失去絕對價值,流於相對的眾說紛紜。這段話也預示《計高一籌》中「創造真實」的情節。經過亞瑟羅一番商業炒作,倫佐的作品由千餘美元抬升到上萬美元,顯示決定作品售價的並非僅是畫技、美感,還有不見得能攤在陽光下的操作手法。另一個影響作品價值的因素,則是相對化的欣賞標準。即使是倫佐帶有侮辱性質、幾近全毀的畫作,只要有人欣賞、肯定,仍然可以被高懸大雅之堂,讓人聯想起馬賽爾‧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年)極具爭議、名為《噴泉》(Fountain)的小便斗。

總而言之,在《計高一籌》中,諷刺地指出藝術已與商業行為無異,作品的售價來自有心人的操作、行銷;藝術的鑑賞更在乎主觀的詮釋,而非客觀的標準。

■鮮明對比

《計高一籌》角色不多,卻形成鮮明對比。亞歷克斯受人點滴、湧泉以報,亞瑟羅卻市儈鄙俗,倫佐則古怪偏執、難以相處,清與濁的對比強烈。亞歷克斯力求真相,亞瑟羅卻操弄真相,隨著西班牙青年對真實的窮究,包裝在動人敘事下的扭曲、惡念,逐一顯明在觀眾眼前,「呈現真實」與「創造真實」兩者間至終形成角力的局面。

直至最後關頭,後者還是希望前者放棄初衷,甚至不擇手段的念頭也暗自萌生。兩造價值觀可謂火花激盪,是《計高一籌》中最具零和衝突的一幕,對峙雙方碰撞之後,僅有一者能存留。

■如實與虛謊

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對於《計高一籌》中「呈現真實」與「製造真實」的對比,想必是心有戚戚焉。

從各式媒體接收的訊息,是忠實呈現,還是有心製造,在資訊不對稱的狀況下,分辨真偽有其難度。同樣的問題不限於藝術領域,很遺憾的是,基督教中也不乏類似虛假。

以色列人中,曾有先知假託主名而言,「那些先知託我的名說假預言,我並沒有打發他們,沒有吩咐他們,也沒有對他們說話;他們向你們預言的,乃是虛假的異象和占卜,並虛無的事,以及本心的詭詐。」(耶利米書14章14節)教會也難免有偷著進來的人,情形嚴峻之時,甚至有耶洗別的教導(啟示錄2章18~29節),他們口稱這是至理,實則是人的教訓(馬太福音15章9節)。

誠然,製造出來的產物或許會更迎合人的口味、更有市場價值,而真實卻讓人感到不適、冒犯,但難道我們因為不舒服,就拒絕面對真實嗎?如同使徒見證:「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章2節)他忠實呈現這條唯一的道路,是聖經指明、啟示的真實,讓我們知道創造的永生上帝如何掌權、護理,知道公義的主如何審判罪惡,知道我們自己如何軟弱汙穢,知道唯獨人子在十字架的捨己代贖,是我們唯一可以與至聖上帝和好的出路。

◆參考資料:

https://es.wikipedia.org/wiki/Mi_obra_maestra

https://es.wikipedia.org/wiki/Mariano_Cohn_y_Gastón_Duprat

https://es.wikipedia.org/wiki/Andrés_Duprat

https://www.imdb.com/title/tt7605922/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my-masterpiece-mi-obra-maestra-review-1138509

https://cineuropa.org/en/newsdetail/359249/

https://www.spanishfilmfestival.com/films/my-masterpiece

https://www.filmaffinity.com/uk/film535280.html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266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untain_(Ducham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cel_Duchamp

https://star.ettoday.net/news/1544196?fbclid=IwAR3y_4YDKEGh22MHyRmxSbNkWCWWlLQaI-lVZwMB4nR79f3fK-CtYcdtIZQ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31期

圖片來源:Yahoo!電影https://movies.yahoo.com.tw/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