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79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世界這麼大,信仰原來可以這樣!
作者 / 吳以琳

這是今年(2015)在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神研班)工作坊分享的題目「世界這麼大,信仰原來可以這樣!」第一次公開分享,才能再次細細回顧這兩年的普世旅程。要下筆之際,才知道原來當初的感受仍記憶猶新。像被丟進汪洋大海中,深得踩不著地,有時載浮載沉,卻又同時享受探索世界的樂趣。走進可能一輩子不會接觸到的人群中,聆聽不同生命故事。節奏有點快,常來不及消化衝擊後的失落和資訊爆炸的會議,仍有無數個無解問題,但這兩年的普世經歷,無疑是在累積生命養分,心中更是無比感謝。

2013年暑假開始了普世旅程,從參與者到事工委員,從亞太區活動到全球會議,從信仰衝擊到體會信仰能使人得著完全自由,這條普世之路走得有點孤單,看到人的有限與軟弱,但震撼的背後卻有上主滿滿的愛與恩典。

■WSCF是?

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簡稱WSCF),於1895年成立,以基督徒學生(含學生工作者)為主體關懷人權議題、透過跨宗派對話共同實踐信仰的合一,從多元批判視角重新詮釋聖經及社會和平公義議題。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全球共六大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又稱TSCM,Taiwan 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為會員之一。

亞太區人權委員會(Human Right Justice and Peace Committe,簡稱HRJPC)於2014年亞太區會議決議新成員,一任兩年,我目前為該委員會的東北亞代表(依照區域及男女比例平衡原則,各區選出一名,並由亞太區總幹事兼任人權委員會召集人)。HRJP是我的第一個WSCF活動,格外印象深刻,希望可從參與者的角色進入另一個層次,主要抱著學習的心態去發掘和參與普世運動,同時找尋自我定位。

■忘不了在自由島的那一夜

在旅程中有好多故事可以說,但礙於篇幅限制,這裡有兩個小故事先跟大家分享:

2013年暑假,參訪菲律賓自由島(Freedom Island)並在當地住了一晚,跟著居民一起生活。這是目前到過最貧困卻是最開心的地方。「自由島」乍聽之下挺浪漫,實際上是被菲國政府遺棄的島嶼。7年前政府將一群人暫時安排在非正式社區,但因安置於永久社區的計畫落空,那日起,當地人就一直生活在極度脆弱的遮棚下,竹編地板,防水油布作「屋頂」。所有屋子都建在海灣上,隨著漲潮能明顯感受搖晃,若碰上颱風,將會有近70~100戶家庭需要疏散,並不斷再重建。

混濁又有難聞氣味的馬尼拉海灣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水域。由於生活貧困,很多孩子不上學,自學齡起就跟著大人在魚市場中工作,如鑿蚵仔。在當地,教育可說是奢侈品。生活環境相當惡劣,晚上睡覺時,貓狗甚至老鼠是室友。但即便回台灣,仍非常懷念在那的生活。真正可貴的不是享受優渥的物質生活,而是真實感受最真誠的心意。在那裡,我們分享著彼此的生活和夢想,深刻體會孩子們的活力與豐富想像力。離開前,他們在我的筆記本畫上滿滿的愛心並寫下每個人的名字,好幾頁的童言童語至今看了仍會會心一笑,真的好溫暖。雖然記不住名字,但每個最燦爛的笑容已刻劃在心坎裡。

■致力促進多元、跨領域對話的WSCF,也難逃多元處境下無法對話的困境

2015年於哥倫比亞參與大會,有別於以往,面對財務瀕臨破產,組織結構、人事等內外部衝擊,會議中籠罩著沉重氣氛,有目的藉由程序拖延或反對特定議題可說是常態,各處充滿緊張關係。其中我想分享通過《認同、多元與對話》(Identity, Diversity and Dialogue,簡稱IDD)建議書的過程。2008年WSCF意識到有必要正式談論性別認同議題,經過漫長努力,終於在今年大會表決通過。

《認同、多元與對話》委員會在提出報告前,有工作坊分享。工作坊中有從三位一體概念詮釋多元,也有長年從事性別研究的學者分享以及同志本身的生命故事。20餘人參與,約莫半數是中東與非洲區代表,當下的確有點驚訝,就整體WSCF來看,中東與非洲區的人保守許多,卻是此工作坊的多數。

在Q&A時間,中東與非洲區代表不斷提出對同志的質疑,並認為不應以聖經、信仰為基礎支持同志,甚至認為WSCF不應強迫任何人接受同志。然而,有趣的是同一時間有其他工作坊可選擇,而為何一定要來此?工作坊的意義在於促進對話與雙方理解,若不打算交流、聆聽同志的生命故事或者相關聖經詮釋,那參加工作坊的意義何在?每個人有自由選擇是否認同的權利,無論自己的價值觀為何。

WSCF致力於促進多元性、跨領域對話的基督徒組織,也難逃多元處境下無法對話的困境。

相信傾向支持多元性別認同的人已不是第一次面對一連串的質疑與挑戰,以娓娓道來且堅定的口吻回應,用幽默打破冰點,邀請大家聽聽他們的故事。一直以來深深敬佩這些被打壓卻不自怨自艾的人,面對許多掙扎,仍堅立在穩固的信仰基礎上,用自己的生命做見證。記得有人說過一段話,很喜歡:「耶穌來到人間,打破許多社會框架,創造一個能擁抱人類軟弱和有限的世界。」從聖經上來看,經文中也未曾利用信仰阻隔任何人接觸信仰。若試圖用經文將特定群體排除在外,而非使生命更加豐盛,那話語是否從上帝而來的確需要再思考。

「如果你想要與上帝連結、對人有憐憫,如果你想要告訴他們好消息,請走近他們,傾聽他們的故事。如果你決定投入公義和平的工作,請像人一樣的尊重他們,需要恢復他們的尊嚴。如果你只是想要定罪他們,請不要接近他們,他們已被定罪太多。好消息將不再是『好消息』。」這是WSCF Senior Friend, Fulata L. Moyo在閉幕禮拜所分享的一段話,一直在心中迴盪,反覆思考。

究竟人跟人的關係是什麼?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曾被人用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上排擠與壓迫?自己也可能在有意識、無意識中壓迫其他人。或許無法體會長期掙扎於自我認同與社會壓力的人的心情,但對於人之所以為人,應該給予的尊重不會輕言妥協。無意說服所有人須接受跟我一樣的價值觀,只是邀請你來聽聽他們的生命故事。

對我而言,在一個著重單向溝通的世界中,透過對話促進雙向理解,顯得特別重要,只是有時候我們懶惰了,不想解釋了,只想用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甚至急於先否定對方。在普世旅程中,衝擊和孤獨都是必經之路,原來接納包容異己是怎麼不容易。然而,每次的旅程都是讓自己與信仰重新對話。也許常常因與既有價值觀的拉扯感到無助與不安,或者看見社會充斥著許多不公義和人權迫害,卻同時看到信仰無限的可能性和上主無差別的愛。也學習著在衝突關係後,再次來到上主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尋求原諒和解的力量,繼續委身在公義和平事工中。有許多想法正在醞釀,無法透過文字精確表達,但希望透過文字記錄真實的掙扎與感動,這也將成為面對未來的動力之一。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https://tcnn.org.tw/archives/154632015年5月27日,2020.03.07摘錄。

圖片來源:Jeremy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