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1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基督徒論休閒神學4-2
從聖經與文化觀點反思
作者 / 王文基

當代基督徒面對一個強調「工作」與「休閒」並重的世代,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可喜之處在於,這是追求某種平衡的理想生活型態,但其可憂之處卻是現實總是歪向某一方,要不是拚死命的沒日沒夜又接近過勞死追求成功與富裕的人生,要不就是滿腦子都在費心費時費錢費力安排行程緊湊又根本不能休息的休閒生活。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這種帶點荒謬又看似矛盾的狀態吧!

基督徒過去幾十年逐漸看重職場的信仰意涵,努力建構「工作神學」的論述與反思,但相比之下,似乎較忽略「休閒神學」的論述及反省。因此,筆者期待以不同的角度來嘗試觀察與反思。

■耶穌的休閒

新約很多內容都是在敘述耶穌做了什麼、講了什麼,過去不少人想從福音書的記載重建歷史中耶穌的生平經歷,但是這樣的生活面貌很容易忽略耶穌也有「休息」的層面,反而把耶穌塑造成一個不眠不休徹夜忙碌的工作狂。我們在讀聖經過程中也許有過耶穌是工作狂的感受,但神的兒子耶穌也具備百分之百的人性,怎麼可能不用休息呢?雖然我們無從得知耶穌有沒有休閒活動,但至少從福音書的敘事中,可以看到祂有一種「退」的觀念,這不僅成全了安息日的意義,也滿足了神對安息之真義!我嘗試分兩方面來說明:

第一,耶穌總是選在事奉的高峰點退去。新約許多敘事突顯出這個有趣的現象,也為我們帶來反思。例如:「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馬太福音14章13節)又如:「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路加福音5章15~16節)再如:「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約翰福音6章15節)這三個故事皆提醒我們,耶穌以「退」為象徵,休息是為了重新調校焦點,免得落入試探及多餘的虛耗。每一次耶穌選擇退去,同時也表達出祂對名聲與權力的抗衡。順此脈絡,不休息反而會失去這種抵抗能力。

第二,耶穌確實肯定並成全安息的真義。其實,耶穌也規律的過安息日,這方面祂沒有太抗命的行為,如:「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馬可福音1章21節)耶穌在肯定律法的前提下,更是突顯在「安息」中是要滿足神對人的心意,而非人以表面行為守著安息日規條而已。難怪耶穌多次與猶太主義者在「安息」的觀點上爭論!(馬可福音3章1~5節;路加福音6章1~4節;約翰福音5章1~10節)

耶穌通過對「安息」的重新詮釋,將愛人、愛神的真義彰顯出來,也帶我們反思休閒的神學意涵,是同時具備對人與對神兩方面愛的回應。因此,休閒不是自我中心,乃是表彰整全的人性,活出一種「愛」的關係。

■十架與休閒

如果要你想福音書中關於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相關故事,你會想到什麼?我猜想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殘忍鞭打與血肉模糊的痛苦畫面吧!如果我告訴大家,在十字架事件中竟然夾著一個休閒活動場景的記載,大家一定會嚇一跳,覺得不可置信。

但事實上正是如此。約翰福音19章23~24節提到:「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祂的衣服分為四份,每兵一份;又拿祂的裡衣,這件裡衣原來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兵丁果然做了這事。」

這個分外衣與拈鬮裡衣的記載,令很多人覺得不解!也許使徒約翰的筆下明示了「應驗經上的話」(詩篇22篇18節),「分衣服」一事顯明了彌賽亞受苦應驗在耶穌身上。但按照歷史上的理解,分外衣與拈鬮裡衣,是處置犯人後的一種活動。這也許是兵丁為了自我誇耀,或者是帶有神祕的死亡力量,不得而知。這幾位(至少是4位)羅馬兵丁在釘十字架的刑場做這等事,也可以算是在做某種「休閒活動」。雖然我們不太明白這些帶著犯人血腥味及臭汗味的衣服有什麼好收藏的,但這段經文顯示出,十字架是帶著神學性批判,並對「休閒」提出另類啟發作用。從兩方面簡單論述:

第一,十字架批判了休閒中的自我誇耀。現代人在過休閒生活時,很容易落入自我中心及自我誇耀的試探,很多精心安排好的活動與行程都帶著自我中心的傾向,為了自我滿足而顯得極盡挑剔。更有甚者,網路及各式媒體都在吹捧某種「一生必去的十大景點」等,形塑出一種分高下與階級化的思維,導致自誇變成某種理所當然,真是諷刺!

第二,十字架批判了休閒的神祕力量。有些人變本加厲,把正常的休閒變成享樂主義。這些人信奉休閒帶來的活力及能量,於是休閒成了他們的生命目標,這種錯置與顛倒狀態就如同拜偶像,反而喧賓奪主,套牢現代人的生命。要是一個人一年出國30多次、一季坐郵輪10次,你還認為這是正常的休閒活動嗎?

■門徒休閒學

我們有個刻板印象,以為所謂「休閒」便是停止工作而無所事事,甚至可能只是吃喝玩樂。當然,若是能夠在工作之餘安排一段休息時間,總是好的。這不禁讓我想問:聖經中耶穌的門徒有沒有過休閒的生活呢?

老實說,新約福音書幾乎沒有明顯的敘事,所以也導致人以為門徒都是做到累得半死。但我認為這種想法與事實不符,而且我們不應忽略耶穌的跟從者包含男女老幼。以下我嘗試藉用一段聖經故事來詮釋門徒的故事對休閒神學的啟發,而且我還特別選了一個女性門徒的故事。

路加福音提到:「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祂到自己家裡。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祢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妳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10章38~42節)這個故事是耶穌與門徒工作後進入村莊所發生的情境,馬大與馬利亞姊妹接待耶穌到家中,預備一個休息的處所,但有趣的是,作者路加卻運用對比手法,突顯出一個人要真正在休閒中得到安息並不簡單。這個故事給予我兩方面的啟發:

第一,為了休閒,卻可能造成事情更多或心裡忙亂。故事中馬大的心意實在惹人同情,現代人何嘗不是為了休閒而不得休息呢?為了計畫休閒活動,反而把自己弄得事情多多、心裡忙亂、思慮煩擾。這說法雖然有幾分諷刺,卻也是寫實,人越想休閒,越容易煩擾,似乎總得有人犧牲做點事,才能達成休閒的目標。

第二,以專注於基督的心靈來享受休閒的福分。耶穌指出馬利亞坐著聽祂的道,是選了那上好又永存的福分,這個敘述當然不是吩咐我們只要聽道而不用做事,反而路加透過對比手法來顯明,神的道是人生命中享安息的最高福分。現代信徒最缺乏的,正是這種「安靜主前並專注聆聽」的休閒。我們安排了緊湊的休閒活動,卻無法真正停頓與休息,耶穌的話為我們指向一種不同層次的休閒,心靈安靜與專注聆聽才是真實的休息。(待續)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16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