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9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從繪本故事看兒少人權4-4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
作者 / 劉玉雯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

■作 者:李佳燕
■出版社:寶瓶文化

「我有權利受到大人們的保護,當雨下得太大時,我可以躲在大傘下,在我的避風港裡得到好的照顧。」──《我是小孩,我有權利……》

在日光下讀著這些文字,總惘然地感到錯亂。一邊是物質生活過於奢華的童年,被課業與才藝塞到喘不過氣,被升學教育壓榨到逐漸抹滅人性,成為對生命漸漸淡漠沉寂的父母之傀儡。那些中上階級的孩子,也許成績頂尖拔萃,卻是如古代裹小腳的陋習般,得把自己的身形不斷變相地塞進過窄的資本價值體系裡,參與瘋狂競逐的遊戲,然而內心滿是一次又一次創傷所帶來的膿痂。血流汩汩只有自己明白,而成人還以為童年多麼純潔歡樂,是避風港。

另一邊則是日日在黑暗中搏鬥的童年,每一口呼吸都是用肉身搶回來的。我們看見的可能只是殺人犯、八家將、菸與三字經不離口、夜裡呼嘯狂飆的機車族、流連在廉價而色彩過豔的夾娃娃機台的少年們;或是太過於聽話乖巧的,在育幼院裡為感謝「恩人」而表演的孩子們。因為唯有成為大人眼裡的乖孩子,他們也許才能免去在各個機構或寄養家庭流浪的命運。而那些黑寶寶們,在現今強調親子高度互動關愛的中產價值下,又能分到多少愛?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些畸零的童年故事,其各樣的不幸事實上正警告著社會:社區和家族力量不足、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平等、全球化勞力流動下,對外來移工的不周全,讓這些原應該是帶來盼望的生命,掉到了難以想像的深淵裡,成了被犧牲的祭品。
我們還記得,曾經讓我們鼓動心臟的那一抹新生兒的微笑嗎?讓那些良善的初衷,都能成為守護每一個童年的力量──無論那個童年,在社會的哪個角落。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84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45837。擷取日期:2019.05.27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