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6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古韻仍新】一聽再聽的福音故事
〈我真愛講這故事〉
作者 / 虛吾

常聽人說,他們喜歡聽故事,勝過於聽道理。或許是故事的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或許是道理的生硬嚴肅叫人難以消受;或許是故事展現真實、活潑的生命力,道理卻宛若束之高閣的經典,僵化而古板。

這些觀點、現象背後的意涵,頗有深究空間。不過,若我們將基督福音視為一個故事呢?英國衛理公會宣教師凱瑟琳‧漢基(Katherine Hankey,1834~1911年)作詞、威廉‧菲舍爾(William Gustavus Fischer,1835~1912年)作曲的詩歌〈我真愛講這故事〉(I love to tell the story),或許可幫助我們從故事的角度思考,如何傳揚古老的福音。

■榮耀的故事

這首詩歌描述一個屬天的故事,是關於「主極大的榮光」,以及祂那測不透的大愛。這故事值得我們一說再說,因為「越想越有滋味」,每當我們對主的話有多一點領受,總發現真道的無窮無盡,不僅過去知道的不過是皮毛,就是如今,也只是初窺其豐富深邃。這令我們如獲至寶,要說:「世間逐項所向望,攏總及這勿會比。」

然若論到珍寶,基督徒又與世人的價值觀截然不同,對於珍視的寶物並非占有,而是分享這比生命更為重要的寶物,「望恁來得利益」。所以這首詩歌亦敦促我們傳揚福音,因為「世人真多未聽」。

人聽到福音,不定然得救,許多人聽了福音,只顯出他們剛硬的心。然而純正的福音有如種子播下,或是落在路旁,或是石地,或是荊棘地,或是好土,非我們所能決定。我們的責任,就是傳純正的福音,而非搪塞世上的道德教誨、荒渺無憑的言語(提摩太前書1章3、4節),若有人蒙揀選、接受了,因此得著基督,即是這故事帶來的益處,這是「上帝聖經所記載,福音救人的聲」。

這句歌詞,也讓我們再次深思基督的福音。有些人認為信耶穌可以帶來財富、成功,如此想法實在令人費解,因為福音最主要的目的乃是拯救、使人與上帝和好,而非使人功成名就。難道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淡忘了福音的內涵?還是我們有了屬天福樂之後還不滿足,欲得世上的富足呢?彷彿世上的成功,才能吸引人歸向基督、尋求至高者?我們當省思老底嘉教會的富足和她所受的責備(啟示錄3章)。

■數算主恩典

「我真愛講這故事,雖然聽到熟熟」,我們這些吟詠的人,真知道基督的福音故事嗎?我們或許知道那是拯救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梗概、細節、起承轉合,諸如什麼是救恩、為何要拯救、如何拯救、至終的目標,我們熟悉嗎?我們需要深知這個故事,不僅是因為要分享給需要的人、回答疑問的人、面對抗拒的人,更因為這個故事不是古老的宗教經典、勸善格言、神話傳說,而是攸關你我這樣罪人的生死,也決定蒙恩者的歸處。

更為重要的是,天路客「猶原越枵越嘴焦,欣慕愛聽到極」,以福音堅固他們的步伐,直到抵達天上至聖至榮之處,「也是記念這故事,救主仁愛無比」。在奔跑天路的過程中,以此亙古常新的故事,「數念疼我的主」。

〈我真愛講這故事〉

1.我真愛講這故事,天頂奧妙的代,

論主極大的榮光,以及祂大仁愛;

我真愛講這故事,因為我知是實,

予我心安兼知足,勝過芳花甜蜜;

2.我真愛講這故事,越想越有滋味,

世間逐項所向望,攏總及這勿會比;

我真愛講這故事,對這受大感激,

所以報我所經過,望恁來得利益;

3.我真愛講這故事,親像樂器的聲,

逐擺越想越出奇,越講也越好聽;

我真愛講這故事,世人真多未聽,

上帝聖經所記載,福音救人的聲;

4.我真愛講這故事,雖然聽到熟熟,

猶原越枵越嘴焦,欣慕愛聽到極;

到佇榮光的所在,啲吟天頂的詩,

也是記念這故事,救主仁愛無比;

【複歌】

我真愛講這故事,上天也講這故事,

永遠新新的故事,數念疼我的主。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 第3485期

圖片來源:Serene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