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6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愛地球,從生活開始
「分享多餘」的微型實踐
作者 / 陳惠世

1974年,澳洲的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和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提出樸門永續生活設計(Permaclture)時,以照顧地球(Earth Care)、照顧人類(People care)、分享多餘(Fair Share)三個倫理做為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的核心,這三個設計核心可在生活各層面實踐應用。依循這些永續倫理來生活,除了可挽回生態危機,還能促進地球和平的願景。

人類是大地的一分子,被上帝賦予大地管理者的身分,實有必要擔負管理大地的職責。在生活中,常可發現「照顧地球」、「照顧人類」的行動,「分享多餘」的倫理概念,則是較被忽略的一環。我們易從「人」的本位中心做為行動思考核心,而將生物分為「益」與「害」,以致難以破除與其他生物共享資源的觀念。事實上,上帝所造萬物都是「好」的,從大自然平衡和諧的觀點而言,無一受造物有「害」。萬物各依所需,彼此關聯,因此「分享多餘」其實涵蓋人與人、人與其他受造物、及受造物之間的彼此分享。

要實踐「分享多餘」的倫理其實並不難,在人與其他受造物分享的實例上,農田、菜園可以不因蟲鳥之害而噴灑農藥,可改用忌避植物、共伴植物的多元種植方式,或其他合宜的農法讓生物按其生態功能,彼此受益、安全自然的生長;土地不過度開發,以保留其他生物生存權。在人與人分享的實例方面,可在社區或小社群交換技能、共學互助,以免去事事被金錢控制的生活;也可以檢視家裡多餘堪用物資,號召社區人士或小社群舉辦「免費市集」、「跳蚤市場」、或「無價市集」等活動來進行「分享多餘」的倫理實踐。本文將以「分享多餘」為前提,以「無價市集」為實例來分享愛地球的簡單行動。

■物資循環 彼此共享

「無價市集」是物資循環利用、彼此共享的市集活動。稱為「無價」有兩種涵義:一是不定價錢;二是完全免費。因此,「無價市集」可以是為某種慈善目的,將募集物資不定價錢,以自行樂捐的方式進行;也可以採取完全免費的方式進行。

舉辦「無價市集」時,除了物資流通,還可進行議題相關的藝文展演。內容可以豐富多元,饒富趣味。市集中的多元展演活動,除可喚起大家重視地球生態與環保意識,也可以藉機凝聚人際關係,營造和諧共享的社群生活。

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我曾帶領壽山中會南門教會的撒母耳學堂師生,配合世界地球日活動週,在教會外圍公園路邊舉辦一場主題為「無價市集,祝賀地球和平」的微型活動。以下將以此實例做為「分享多餘」的倫理實踐,提供大家參考。

「無價市集」場面可大可小。2016年我所帶領舉行的「無價市集」,是個微型市集,以我在教會設立的「撒母耳學堂」為主辦單位。將收集的物資做簡單品項分類整理後,於活動當天再按照不同分類,以擺地攤方式,讓社區人士或行車經過的路人領取。

■紙鶴祝賀 永續和平

學堂只有8個5~10歲孩童和5位志工老師,為招募人員參與,我們在活動前3週就把邀請函夾週報發給教會兄姊,再透過網路社群(臉書和LINE)發布訊息,邀請大家參與:捐贈物資(提供家裡多餘堪用的物資,例如衣物、生活用品或文具書籍、盆栽或仍在保存期限內的食物等)、摺紙鶴、市集裝置、擺攤,以及邀約親友參加市集等。

這是學堂舉辦的第一場「無價市集」,活動採取免費方式進行。這場「無價市集」主要是配合「世界地球日」而舉辦,為讓更多人參與活動,所以學堂發出的邀請函中有募集千隻紙鶴。鼓勵大家利用身邊常見的廣告單或廢紙,摺出大大小小的紙鶴,以「紙鶴」諧音「祝賀」,來祝賀地球永續和平。

活動當日,所有參與者將收集到的紙鶴串成吊飾,裝置在活動場地四周。紙鶴吊飾的下端吊掛各式祝賀卡片,所有祝賀卡全是從隨身常見的美麗包裝盒或廣告紙上剪下的。祝賀卡上有大人小孩書寫的祝賀文字或祝福小圖。原本看似無用的紙盒或硬質廣告單,搖身一變,可以成為美麗實用的祝賀卡。從千紙鶴到祝賀卡,全都是紙張回收重複再利用。活動結束後,這些用過的紙鶴和祝賀卡,破損的就資源回收,良好的就收集保存,等其他活動需要時,可以重複利用。

為記錄市集參與人數和物品流量,並控制活動秩序,學堂製作簡易兌換券和兌換記錄簿,並設服務台和免費茶點區。活動進行時,任何人皆可到服務台以排隊簽名留電話方式,領取2張免費兌換券,每張兌換券可在現場不分品項任意兌換1樣物品(簽名留電話是為了解和控制物資流量,並做為下次活動邀請,參加者可不留電話,但要簽名以控制流量)。換完2樣物品,可再重新排隊,並再次登記領取2張兌換券(重新排隊是為讓品項較好的物資不會一下子全集中在某人手上)。基於物資及活動時間限制,每人可領取3次,亦即在活動中,每人可免費兌換6樣物品。現場若有人不需要換到6樣物品,但有人需要超過6項物品時,可以將兌換額度分享給額度已滿的朋友。

這一場「無價市集」雖然微型,但我們在3週內仍募集到幾百樣物資和千紙鶴。當日許多家長和兄姊前來協助擺攤,陸陸續續從攤位經過的,也有近百位大人小孩停下腳步上前簽名兌換物品。活動結束後,我邀請學堂師生分享心得,大人孩童充滿歡喜,大家除了參與「分享多餘」活動、拿到需要的物品,也分享他們實踐愛地球行動時的快樂。環保、愛地球不能流於口號,從身邊微型活動開始,大家都能用各種方式來實踐。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59期

照片提供:陳惠世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