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78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老街之外的南庄心風景
【部落篇】
作者 / Yvette Chen

■走進部落,聽獵人和雷女子民說故事

到南庄,除了體驗客家農村創新風景,也越過老街往山裡走吧!華文世界最活躍原住民資訊媒體Mata Taiwan的團隊,在南庄推出定期的部落小旅行,帶著旅人們來個「島內出境」,進入泰雅與賽夏的國度。

跟著Mata Taiwan走進山裡,我們來到東河村,東河舊稱瓦祿(Walo),是賽夏語蜂蜜、甜甜的意思,是幸福甜蜜之地,也是賽夏、泰雅和客家3個族群融合交會之處。

瓦祿文化產業館由在地的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營運,展示賽夏與泰雅傳統工藝,如眼前的美麗吊飾,由薏仁做的串珠、銅管和鈴鐺組成,是賽夏族祭典paSta’ay(巴斯達隘,俗稱矮靈祭)中,唯一發出樂音的傳統樂器。一旁則有部落的工藝師現場示範如何使用傳統織布機織布,並展出融入傳統織紋的創作。

欣賞完傳統工藝,我們來到石壁部落的「瓦祿部落廚房」,由社區媽媽掌杓,提供「賽泰客」私房料理──賽夏×泰雅×客家的「賽泰客」,苗栗最潮Fusion菜無誤。每道菜既美味又有在地特色,如「原鄉瓦祿夾餅」,是現搗客家麻糬搭配山豬肉,Q軟鹹香讓人一口接一口;還有香氣四溢的「刺蔥烘蛋」,帶著混和蔥與迷迭香的辛香氣味;部落現採、採到什麼就吃什麼的本日限定炒山菜;還有這一道「樹豆豬腳酥」,將原住民傳統作物樹豆加入客家風味滷汁裡,再把豬腳滷到連骨頭都酥軟得能直接入口,是部落廚房最受歡迎的獨家料理。

接著,跟隨泰雅獵人Iban進入「賽德克巴萊」裡的神仙谷,尋訪山林裡的獵徑,學著辨認山豬足跡,就地取材用草木做陷阱,也聽Iban講傳統Gaga祭團或獵團的意義,以及泰雅文化與狩獵的深深連結,和數千年來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獵人智慧。這一天Iban的腰間掛著兩樣東西,左邊時是打獵時的獵刀,右邊是他的小蜜蜂,這兩樣,都是他的武器,他用狩獵和導覽解說,持續捍衛原鄉的傳統文化。

走進鵝公髻和向天湖,則進入賽夏族的國度,相傳賽夏族是雷神女兒娃恩的子民,姓氏都取自大自然的動植物或現象,像是日、風、夏、芎……他們擅長於編織與耕種,對植物有豐富知識。這一天,我們跟著賽夏青年錢鴻彬,探索鮮為人知的鵝公髻古道,學習辨認植物,聽他解說一草一木在賽夏族世界裡的意義,還剛好採集到一株嫩芽可食用的擬德氏雙蓋蕨,為我們的午餐添了新鮮的山林滋味。

而海拔738公尺的向天湖,是個常常雲霧繚繞、帶著神祕氣息的高山湖泊,也是賽夏南祭團舉行paSta’ay的傳統領域。我們在這裡繞湖而行,欣賞向天湖在氤氳霧氣裡的美,也走了條和一般觀光客略為不同的路,繞進向天湖部落裡,聽paSta’ay和雷女的故事。

夜晚,在群山環抱的鹿場部落,住進Iban姊姊經營的「嗚哇磯山休閒民宿」,繞著營火,邊吃烤山豬肉、邊喝小米酒,邊聽部落的爺爺講部落八卦和狩獵故事,也和夥伴與Mata Taiwan團隊聊原住民狩獵權等公共議題。聊著、聊著,遠方傳來了幾聲槍響,因為今晚有獵人上山去了……原來,南庄也有這樣的夜晚啊!這一夜,我在賽夏、泰雅和客家族群的交會之處,體驗了南庄的獨特魅力……。

■作賽泰客,走進議題與文化的小旅行

以前也參加過好幾次部落行程,但這次活動給我不太一樣的感覺,好像更感受到一種部落的主體性。談起南庄部落小旅行的特色,Mata Taiwan創辦人方克舟說,Mata Taiwan是媒體,而旅行也是一種媒體。他們想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嘗試小旅行,帶入部落議題與文化,讓參與者能更了解原民議題,如同Mata Taiwan這個媒體所做的。

與Mata Taiwan合作的在地工作人員,像Iban、錢鴻彬和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的專案經理余成益,也都帶著同樣的熱情傳講部落風土人文。談到南庄觀光,余成益表示,15年前從桂花巷開始,南庄變成大眾觀光景點,但他們現在的挑戰是,如何去翻轉只是走馬看花的大眾觀光,如何讓既有客群更多認識在地文化與產業、認識大眾觀光動線之外的鵝公髻、鹿場等地,走進不一樣的深度旅行路徑。

余成益說:「有導覽員的風景和沒有導覽員的風景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片山林、同一株植物,由不同部落的人來說,就有不同的故事。Mata Taiwan和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的團隊,正透過小旅行述說一個不一樣的南庄故事,等待有興趣多走一哩路、多親近土地一些的旅人,來體驗「賽泰客」的獨特魅力。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5期

攝影:Mata Taiwan、Yvette Chen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