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6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聖經學院,神學預科
為主預備事奉人才
作者 / 劉錦昌

◎「預科」的構想其來有自

■培育事奉人才,始於正規教育之前

回溯一甲子前,神學教育起點是高中畢業程度,接受4年的神學訓練;但50年後,當一個大學畢業的神學生,在經過3年的神學知識教育,被差派到教會,要牧養教育水準同等甚至以上的會友時,卻顯得力不從心、窘狀百出。

半世紀前,牧者的知識水平是教會的頂尖、領導層次,但如今與信徒教育水平差不多,甚至略遜。面對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時代中各種議題層出不窮,許多傳道人只能透過往後延伸的教牧博士、神學碩士來充實自己。但是,一面牧會一面進修的在職教育,往往使得繁忙的牧會生涯更加捉襟見肘,而且只有補救之效, 卻非預防之途。因此,事奉人才的培育應當在正規的神學教育之前就開始,就如甫過世的徐生明教練,為了棒球運動的未來,從少棒就開始進行10年人才培訓計畫。

在亞洲教會史上,台灣、日本、中國都曾出現「預科」教育。日本長老教會系統下的明治學院神學部,就讀前設有「高等科」,即明治學院神學系的預科;中國當年燕京大學宗教學院(神學院)就讀前也有預科制; 台灣北部的淡江中學在馬偕牧師的構想中,乃台北神學校的預科;長榮中學即巴克禮牧師心目中,台南神學校的預科。神學預科即在表明,神學教育若為達到最佳效果、理想的狀況,受訓時間必有一定的期限方能達成。

■良善的預備,融會貫通神學真理

從新約聖經中我們看到,主耶穌與使徒保羅在講道、論述方面十分清晰、有條理,不但敘述合乎理性、深具邏輯發展,更能超越一般理性觀點,達到辯證高峰、破除二律背反,甚至弔詭之論。耶穌和保羅是可以讓販夫走卒聽懂、心服並跟隨的一流神學家,觀念簡單清楚、推理順利,即使被聖神更新後的彼得,後來講道都可以扎入人心,領人歸主。新約聖經所呈現的是神學思想和神學理性的最佳典範,可見神學是對上帝所啟示的奧祕之說明和引導。

使徒保羅留給我們的書信,使徒約翰及福音書的作者他們所見證、闡述的耶穌基督,帶給我們生命的高度、吸引力、真理和理性思維的深度和推延歷程。這些作品使人歸向耶穌基督成為基督徒。

為了讀懂神學,我們需要一段歷程,先熟悉一些術語、概念,然後進入一些體系中,了解其運作方式。主耶穌講光、生命、真理、天國、十字架、跟隨、信心、聖神(保惠師)、人子、魔鬼、教會、阿爸、「一」、「父」等這些神學觀念,有時祂講「水」、「鴿子」、「鹽」、「愛」、「在我裡面」、「牧人」,這些名詞。祂提醒門徒要儆醒、免入誘惑或試探;祂說自己的肉可吃,血可以喝,祂說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如果我們可以深入體會這些字詞的意義,光是研究四福音或一卷福音書,就可以造就一位神學博士、聖經學者。

早期亞洲教會要培養一名傳道人,需給予不少的相關教育,因為基督信仰的術語十分龐多,為了解基督教世界,人們得具備相當多基本知識。

我們根據法國哲學家J. Maritain的思想,了解到他眼中各種科學的等級。神學是所有學科中,位置最高的一門科學。既然,神學是諸學科的頂點,為能融會貫通神學的內容及真理,良善的預備不就是必要的嗎?

■厚實的門徒訓練,吸引眾人歸向祂

19世紀英國的司布真牧師,十多歲時便熱心於上帝的話,慕安德烈牧師兄弟兩人在十八、九歲便入大學預備研讀上帝的話;而上世紀德國的布永康牧師,十來歲時便已傳講上帝的話,以成為宣教師為志業。而每次唐崇榮牧師的聚會內,到處可見青年的影子,就可深知, 上帝的道、歸正的信仰有著一股強烈的吸引力。從這些人物的見證可知,青少年的心靈會被上帝的啟示奧祕與真理的話語所吸引。

校園團契主辦的青宣大會,每次參加人數達數千人; 長老教會大專神學研究班也有500人以上,這些數字都在提醒我們,年輕人是可以訓練,而且上帝的話語是我們生命真理的基礎。我們必須積極面對青少年及信徒的信仰操練;何況,連佛教團體也有所謂的「信徒訓練」。有一次搭計程車時,計程車司機是位虔誠的佛教徒,他便積極在傳揚佛教,而他的所有知識與生命的情操,來自平時他們所推行的「門徒訓練」。

◎從信徒訓練到門徒訓練

基督徒的門徒訓練有兩種層面,一是共同的訓練,一是個別教會所應施予的訓練。門徒訓練有一部分是針對思想、世界觀、價值體系方面,以及整體教會歷史結構的訓練,而另一部分是可由所屬的本堂所給予的具體性、個別性的教導。

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像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的內容較多屬教義上、信仰思想方面的教導,這是屬於「共同訓練」。而有的書信內容較偏向個別教會的問題檢討,使徒行傳中彼得、司提反、保羅的講道內容,同樣有其共有架構,從救恩史到基督的救贖,這是所有基督徒都得具有的基本信仰知識,也是共同信仰的內容。但也有根據各地文化與受眾不同關內容,而產生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的獨特內容。

聖經學院在信徒訓練方面,是以使徒傳統、教父思想、奧古斯丁、路德、加爾文到當代改革家的神學,為思想教導的主要內容,我們的靈修操練不離宗教改革、加爾文主義的精神,來發展合乎長老教會信仰教制下的靈修與生命操練。

宗教改革的精神主要在強調聖經的權威、初代教會的信仰,因此,使徒傳統、教父正統思想、基督徒的靈修生命等,便是宗教改革大師們的主調。

在北美,「聖經學院」尚有一項任務,即重申歸正的基督信仰,以別於普遍受世俗思潮污染的世俗化神學院。因此,近年來,聖經學院陸續出版以奧古斯丁、路德、加爾文思想為根基的靈修書籍以及基本神學讀物, 期待藉由這些具改革宗正統神學的基本內容,能為教會訓練出一批聆聽內心世界的靈修導師,陪伴本宗信徒生命成長,讓教會牧者深得好同工的配搭來振興教會。

◎從門徒訓練到神學預科訓練

神學預科訓練比門徒訓練更進一層,新正統派的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指出,神學是一門嚴格的科學;若以中世紀神學家多瑪斯的話來說,他認為神學是一門神聖的科學;當代英國的神學家,托倫斯與根頓, 他們也都強調神學的科學性、真理性。問題是,要如何來達到?

以較東方或亞洲的觀點來看,神學應該是一門「生命的學問」,既然是與生命,尤其內在生命相關,神學的操練就不單是知識方面的訓練而已。就知識的等級而言,神學是最高的等級,同時是既合乎理性又能超乎理性,進入不可言說的密契體驗中,如同使徒保羅與彼得所謂的「魂遊象外」此等忘我之境。假如我們同意基督徒的信仰和神學,基本上是如此的理念和境地。

從學習的進程而言,大學哲學系在訓練一位從事理性思考的人時,4年的哲學課程是頗基本的;而醫學院為要造就一名醫師,起碼得花上7年,但若為培養一名好醫師,則10年以上仍是算少的。神學照理說,要真的認識人的內在生命層面,10年仍是不足,何況理論上說, 神學對哲學、各種知識學科,理當有其超越或引導性, 花10年培養一名好的牧者,仍是極其不易的要求。

為要研究神學,最好具備足夠的根基,在人類思想的形式、生命各種境界,諸宗教的觀點和論述,對人性的認識和體會,都是最基本必備的條件。然而,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出現了,現今一般神學院所給的3年道學碩士課程,能夠塑造這樣的傳道人嗎?

多年來,聖經學院的同工及教會領袖,發現神學生在短短3年內,光是學科知識已難以消化,更遑論生命的關照和養成。神學的根基在於靈修、祈禱,在個人和團體靈修中,深深面對內在生命成長的課題,是神學教育的起點。可惜,在神學院中,這樣的理想頗難實施,使得神學教育的理想難以達成。因此,神學預科的目的就在於使有心獻身神學的學生,在進入神學院之前,對聖經、基督徒生命、各種靈修操練,甚至一些基本的神學思想知識,已有若干基礎,如此,對於來日攻讀神學, 易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流思想家可以批判時代精神,更可吸引追求真理的人,並為時代導向;而一流的靈修大師則能引導心靈饑渴的世人來到豐沛的生命活泉,主耶穌不但批判了祂的世代,為受吸引的人帶來生命的動力和終極價值的方向,祂開啟了上主國度的可能,為跟隨祂的人賜下新生命的氛圍。主耶穌不只是思想家,祂也是生命的賜予者,有了祂,生命變得何其豐盛。

今日教會的牧者與神學人、信徒,也應是基督生命的傳遞者,但願聖經學院重新跨出神學預科的一小步,藉著這一小群願意領受聖靈教導的師生,能再度領受從初代教會傳下,屬於使徒傳統的操練,讓我們的生命再度擁有從耶穌基督來的特質,在聖經引導中,爆發出使徒們的衝勁和吸引力。

(作者為聖經學院院長)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12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