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19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紀念十架之約
作者 / 王貞文

4月13日 禮拜日(棕樹主日) 和平人君
經文:馬可福音十一章7~10節

在耶路撒冷城外,一群人迎接耶穌進入這個古老的、負載著沉重期待的聖城。沒有人勉強他們,沒有司禮官僵硬地發號施令,城郊的村夫村婦們,並非擁有多件外袍的富人,但他們樂意將把自己唯一的一件外袍脫下來,鋪在路上迎接祂,自他們所工作的田野裡,砍來了鮮嫩的樹枝,為沙塵飛揚的崎嶇道路鋪上盈綠的葉、飄香的枝。空氣中飄著希望,飄著興奮的期待。

踏在這群樸實之民所預備的道路上的,是一隻小小的驢駒,一隻平凡百姓的坐騎。牠甚至不是耶穌自己所擁有的,而是借來的。驢背上沒有精雕的皮鞍子或是美麗的花毯,鋪在上面的,只是耶穌的學生們的外袍。

拿撒勒來的耶穌騎在小驢駒上,城郊的人們認出祂是基督,是拯救者,自動自發地以君王之禮迎接祂。

耶路撒冷城,大衛王朝的榮耀標誌,先知所宣揚的錫安聖山,在這奇異的行進隊伍前傲然地站立著。在城內有著權力的競逐:殖民帝國的政治權力者手段高妙、與富於心機的宗教領袖彼此鉤心鬥角。願他們都聽見城門口「和散那」的呼聲,脫去他們驕傲的外袍,謙卑地迎接和平君王的來臨。

默想:當基督溫柔地騎著驢駒來臨,我是否願脫去世間的華服(名聲、地位),鋪在祂的腳前?我是否樂意砍下在我內心田園上所生長的嫩枝(心力、精神),為上帝的國度預備道路?

4月14日 禮拜一(訓誨日) 不結實的無花果
經文:馬可福音十一章12~26節

耶路撒冷的新聖殿美麗輝煌,是殖民政府為了安撫民心而重新建立的。在聖殿裡,許多儀式在進行著,獻祭的人群絡繹不絕。進入聖殿,要將羅馬帝國的銀幣換成奉獻專用的銀幣,要購買祭司篩選過的祭品,人們交易買賣著,很熱鬧。

然而,有熱烈的宗教活動,並不代表真正與上帝親近。就像一棵枝葉繁茂的無花果樹,樹上竟然毫無果實一樣,炫目的新聖殿與熱鬧的宗教生活,就像鳴的鑼、響的鈸一樣,沒有活出愛,也沒有改變人的行為與價值觀,沒有結出半顆上帝國的果子。敬虔之心被利用來聚斂、強化宗教勢力。

因此,不結實的無花果樹受詛咒,耶穌進入聖殿,趕出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與賣鴿子的人的凳子,不許人拿著器具由殿中經過。耶穌正式與這樣一種斂財式的、做表面工夫的興旺宗教絕裂。祂宣揚的是一種真正的禱告,真正的信心。

因為這樣,謀殺耶穌的計畫開始了。然而,不結實的無花果樹枯乾了,而耶穌所宣揚那真正帶著權柄的信心正如新芽吐露,終將消滅死的權勢。

默想:我們的教會是否也可能是一棵不結實的無花果?當我們忙碌而盡責地經營教會事工時,是否有以合上帝心意的禱告為根基?

4月15日 禮拜二(辯惑日) 匠人所丟棄的石頭
經文:馬可福音十二章1~12節

耶穌自比是匠人所丟棄的石頭。這個世界的宗教大師們在構築他們的宗教殿堂時,把祂當絆腳石般地丟到外面去。祂的教導單純而不起眼:只需用心靈與誠實敬拜上帝,不需輝煌的殿宇與宗教的繁文縟節,更不以各樣的規則與禁忌來約束人心。唯有心眼明亮的人才看得出,祂就是上帝的兒子。

然而,世間的智慧人與宗教大師,認出耶穌的「兒子」身分,卻反而更想將祂除掉,想取代祂的位置。耶穌把這些不懷好意、窺伺著自己的宗教領袖,比喻成向上帝承租葡萄園的佃戶,他們凌辱並殺害園主派來的使者,也就是先知們,最後,甚至把園主的兒子殺死,丟到外面去。驚人的暴力!令人錯愕的作為!

再一次,耶穌說中了世上自以為是的宗教人的痛處;再一次,宗教領袖們想要除滅祂。然而這顆受辱、受苦、被棄的石頭,卻將會成為上帝親手所建造的,無形的上帝之家的房角石,成為一個新的宇宙萬物的基準,讓屬於上帝的空間,能夠彼此聯合。

我們跟隨的,正是被匠人所丟棄的石頭,是被凌辱殺害的上帝之子。我們跟隨祂,一起被世人輕賤、拋棄,但,我們與祂也一起享受天父兒女的身分。

默想:在這個混亂而充滿暴力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堅持和平與正義?

4月16日 禮拜三(退修日) 受膏者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章3~9節

耶路撒冷城裡的宗教領袖們已經下決心要逮捕耶穌,並殺害祂。耶穌即將走上受難的路。但是在祂身邊的人並沒有特別覺察到這一點,他們不知道與耶穌相聚的日子已經不多。

但是有一位女子以獨特的、靈敏的感悟,感受到這個特別的時刻迫近。在「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她對耶穌施行了極隆重的膏油禮。這膏油之禮,在當時是一種歡迎貴客的禮儀,將芬芳的油膏滴在客人的頭上,讓客人感到舒適,讓滿室生香。這位女子用的卻不是數滴,她打破玉瓶,將整瓶的香膏倒在耶穌頭上,表明她對祂臨到的喜悅與感謝。她的行動,也會讓人聯想起先知膏立君王的禮儀,芬芳的香氣不只充溢在室內,也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

然而,不少人只看到這驚人的浪費──這瓶香膏的價值是一個工人一個月的收入啊!全部用在一剎那間!耶穌卻讚美這位女子,說:「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傳述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這位女子應當被記念的是什麼呢?她以無比「過份」的禮敬,稍稍地代表我們這些有罪之人,回應了耶穌為世人而死的,超越一切世人能夠想像的大愛。

默想:我要怎樣做,來回報基督為我而死的大愛?

4月17日 禮拜四(聖餐日) 捨身成約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章22~26節

在逾越節,猶太人的家庭團聚慶祝,記念著上帝帶領祂的百姓離開為奴之地,就是落單的「出外人」也會聚在一起,一同由「出埃及」的共同記憶裡,汲取力量,再一次確立自己選民的身分,好面對未來的挑戰。

就在這樣一個藉由共同的回憶來凝塑「共同體」的重要節期裡,耶穌與祂的學生享用最後一次共同的晚餐。而這頓逾越節的晚餐,永遠刻在追隨基督的人的心版上,成為他們也一再重複述說、一再重新回憶著的新經驗。

在這些追隨基督的人的共同記憶裡,他們所分享的無酵餅,乃是與他們一同享用筵席的耶穌將要在十字架上所捨的身體,他們所喝的葡萄酒,是祂即將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的血。這簡單的、日常的食物,在基督徒的共同記憶中,成為上帝藉著基督,與人建立新約的象徵。

耶穌基督擘開無酵餅,將祂自己的身體分享給與祂同行的人,祂舉起杯來,預告著那即將來臨的苦難,藉著祂的苦難,世人得到救贖。祂捨身,讓人與上帝之間巨大而可怕的裂痕重新癒合了!新的約,新的記憶,我們在「聖餐」中記起了基督的救贖,確認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分享基督的生命。

默想:上帝藉由耶穌的捨身而建立的約,對我來說,有何意義?

4月18日 禮拜五(受難日) 上帝之子
經文:馬可福音十五章33~41節

在馬可福音的記載裡,耶穌的死既不平靜,也不榮美。

在我們的耳邊響著那令人心痛的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何離棄我?」耶穌經歷了最深沉的痛苦,被整個世界背棄,甚至似乎連自己所稱為「阿爸父」的上帝也轉臉不看他。旁觀的人還在冷嘲熱諷地等待奇蹟出現:「且等著,看以利亞來不來把他取下。」然而,耶穌大聲喊叫著,斷了氣。死亡看似得勝利,上帝看似遠離祂的愛子。

但是,死亡不能止住基督使人與上帝復和的工作。聖殿裡的幔子裂為兩半,在上帝與人之間,不再有阻隔,上帝不再向人隱藏祂的面。

看守著十字架的羅馬軍官,一位百夫長,在這樣一個不榮美也不神聖的悲慘死亡景象之前,卻能夠認識到:「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

是啊!不是在號角開路、旗幟鮮艷、武士簇擁的行列中,我們看到上帝藉著祂的獨生子所傳達的愛。百夫長在被剝掉一切保護,奪去了一切的權力,淒慘地被吊掛在十字架上的死囚身上,看到上帝對人類赤誠的、飽含著痛苦之愛。

默想:在我們這個講究成功與榮耀的時代,耶穌基督的受難有何意義?

4月19日 禮拜六(墳墓日) 安葬
經文:馬可福音十五章42~47節

「我的心啊!你當潔淨自己,我要親手來埋葬耶穌。俗世啊,滾出去吧!讓耶穌進入我心。」這是在巴哈的《馬太受難曲》當中,亞利馬太的約瑟所唱的動人歌詞。

亞利馬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猶太公會的議員,「也是等候上帝國的」。他是一個深受猶太宗教薰陶,內心常存盼望的人。他是個有地位的尊貴人物;但顯然地,他並不在乎世間的人的論斷,他有自己的原則,他的尊貴地位,他用來行公義之事。他出面去求取耶穌的屍體,不讓耶穌曝屍荒野。他用細麻布去包裹那備受苦辱的身體,給予那被釘在十字架而死的耶穌一點最後的尊嚴。

所有跟隨耶穌的人的恐懼、掙扎、憤怒、痛悔、哀哭都已經停了下來,耶穌被安葬在岩石的洞穴中,巨大的石頭將祂保護在岩壁裡,安睡在大地的懷中。暫時與祂所愛的人們隔離。

愛護耶穌、一路跟隨祂的婦女,看著耶穌被安放在墓穴中。她們有她們向耶穌告別的方法。她們將在清晨採取行動,帶著香膏,要去完成那未完成的安葬手續。她們卻將看到一個石頭已經滾開了的空墳,她們將經驗到一個使她們發抖而害怕的大奇蹟──基督將復活!死亡不是終點,安葬只是一個過程。

默想:我還沉溺在死亡所帶來的憂愁嗎?還是我已經見到復活的大能正在綻放出公義的花朵?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2874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085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