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06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因著信,他們眼盲卻心不盲
作者 / 陳必欣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的《三天重見光明》(Three Days to See)以及她和老師蘇利文(Anne Sullivan)合著的《我的一生》(The Story of My Life)感動、啟發了許許多多的人。她出生後19個月,由於急性充血喪失視力、聽力,因而也失去語言能力,但她的信仰化不可能為可能,讓她最後竟然成為名聞遐邇的作家及演說家,見證上帝在她身上成就的奇妙作為。

英國文學史上與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喬叟(Geoffrey Chaucer)並列三傑的米爾頓(John Milton)中年全盲,他的作品中,深刻描述失明後的思想和感覺。他深信自己的不幸,並非如其仇人所言,是上帝的懲罰,而是上帝給他的信心考驗,是份特別的禮物,雖失去外在的視力,卻無損他內在生命的明亮,反而他珍惜此一「天賦」,與神有緊密的心靈交流。

事實上,米爾頓43歲失明,主要著作尚待完成,因此也曾陷入痛苦的深淵。他以馬太福音25章14~30節「才幹的寓言」寫成十四行詩,抒發內心的焦慮,抱怨自己甘願為主所用,並盡忠交帳以免被斥責,但神卻迫他把僅有的1000兩銀子(one talent)埋藏。他因此質疑上帝拒絕給人光明,卻苛求(exact)人工作。在安謐冥思中,有聲音出現:「神既不需要人的工作,也不需要天賦的才能。凡將祂溫柔的軛擔負得最好的,就是對祂做了最好的事奉。」於是他豁然頓悟,曾經如約伯一再質問苦難因由的人,開始每天凌晨4點起床,請人讀希伯來聖經給他聽,沉思默想後,再口述詩作讓人抄錄,如此直到中午。最後,那取材自聖經氣勢磅薄的10卷史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終於問世。米爾頓一生奉行神的旨意,以文字事奉上帝,他的詩句直到今天仍對我們說話(希伯來書4章11節)。

當我們知道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為廢除黑奴制度一生奮鬥的故事時,他背後的屬靈長輩和心靈導師是曾擔任黑奴運輸船船長的牛頓牧師(John Newton),我們更該清楚上帝如何揀選了他。這位牧師年輕時放蕩墮落,使詐欺騙吃喝嫖賭樣樣都來,甚至落魄到非洲淪為奴隸。直到父親出手搭救,他在返回英國的途中,遭逢暴風巨浪,行將滅頂之際,誠心向神懺悔祈求存留他的性命,以終身為主所用。

他曾說一生有兩件事不可或忘:一是我是罪人,二是耶穌是救世主。在〈奇異恩典〉的歌詞中,他如此描述:「前我失喪,今被尋回;前我瞎眼,今得看見。」事實上,牛頓牧師說的「前我瞎眼」指的是心靈的眼失明,而「今得看見」指的是反而在他視力受損之際,神開啟了他心靈的眼。

《聖詩》172首〈至尊的主宰,上帝是聖〉作詞者柯洛斯貝(Fanny Jane Crosby),出生半年,即由於庸醫誤診而雙眼失明。她一生活了90多歲,從未目睹春花秋紅成夏綠冬雪,可是在她的心靈明眸中,春花易謝,秋月易缺,只有神所賜心中的亮光永遠常存。一生寫了7000多首聖詩的她,篤誠的信仰、卓越的精神、愉悅的心情,作品幾乎全是快樂愉悅的表露。她曾說:「我的心靈何其快樂;雖然我失明了,我決不會因為目盲,痛苦悲嘆哀號……。」

常把藝術史講得扣人心弦的蔣勳,最近為50名視障朋友開「眼」界談美學,令聽者悸動,神情陶醉。蔣先生透露當大都市使他難以安靜之際,就到太魯閣立霧溪聽水聲,那曲折溪水切割山谷、撞擊岩壁的水聲是最美的。他對視障者說:「你們的手一定比我更能觸摸石頭被3億年溪水沖出的紋理。」他說視障朋友讀點字書,滑動的手指就是眼睛,要他用手指讀書,他才是視障。他認為老子所謂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才是真正的障礙。我們明眸人,對真理是否是「視障」?請深思馬太福音13章14~15節:「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他說:這人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看不見。因為他們心智閉塞,塞住了耳朵,閉上了眼睛。不然,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耳朵也會聽見,心裡領悟,回心轉意,我就治好他們。」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157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