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91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是教會領導社會,不是社會領導教會

教會在這兩三年間突然出現一種現象,即在主日禮拜結束,司琴彈完「殿樂」後,會響起一陣掌聲,不知是誰起頭的,也不知道是在給司琴者鼓勵,還是為自己參加了一場精采的禮拜而鼓掌。一開始還稀稀疏疏,有點此起彼落,後來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已是「蔚然成軍」,「鼓掌部隊」陣容越來越強大,連我這資深會友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

有人在長執會中提出了問題,贊成者認為長老教會的傳統是崇尚自由、不需太受法條拘束,聆聽殿樂後,很自然地鼓鼓掌又何妨?反對者則認為,禮拜是獻祭給上帝,應該是莊嚴肅穆的,殿樂後還是禮拜的一部分,是虔誠默禱的時間,實在是不宜鼓起掌來,想要輕鬆的時刻,可以到樓下的交誼廳或愛餐、咖啡時間……

老中青三代的長執經過充分討論後達成共識,決定請會友們暫時停止這種現象,請牧師在禮拜中「委婉宣導」,讓會眾們了解,做禮拜是將「一切的榮耀歸於上帝」,但碰到特別節日獻唱或表演時,會眾很自然地鼓掌,倒也不需特別禁止。這件事經宣導後,很快地就恢復了禮拜的原貌。

可以類比的情況另有一則。有一年我擔任聖誕節禮拜的司禮,聖歌隊唱韓德爾的《彌賽亞》,一位資深長老提醒我,當聖歌隊唱到〈哈利路亞〉時,要請全體會眾起立,一同來聆賞。我於是把相關資料放在週報裡,說明緣由,讓對聖樂不熟悉的會眾也受了一次機會教育:

「英國作曲家韓德爾(1685~1759年)於1741年9月,用了20多天寫出了清唱劇《彌賽亞》。這部作品是韓德爾流著眼淚寫作而成的,同樣也打動了1743年在倫敦皇家音樂廳聆聽首演時的所有聽眾,而英王喬治二世更在聽到第二幕終曲時,不由自主起立,以示崇敬。這一舉動後來形成了傳統,直到今天,人們在現場聆聽〈哈利路亞〉時,都會全體起立,以示對萬王之王──主耶穌的崇敬。」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已是百年老店,隨著社會快速的變化與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臨,許多傳統的觀念、儀式,甚至對政治、社會議題的看法,都一再受到各種挑戰,除了牧者要走出教會,比信徒更快、更廣泛接收到各種新知以外,有任何爭論,全教會更要秉持信仰為中心,充分討論、做出結論,並詳細教育眾信徒周知。

我突然想起我父親、故胡茂生牧師的話:「永遠要記得,是教會在領導社會,不是社會在領導教會。」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 第3486期

圖片來源:台灣神學院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