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84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平埔族宣教足跡-3
信仰的轉折與回歸:西拉雅族與基督教
作者 / 林昌華
甘為霖牧師(前排中間)與福爾摩沙同工。

台灣教會的歷史應該是從原住民接受福音開始算起,而最早接受基督教信仰並留下深刻歷史印記的族群,就是世居台灣西南平原上的西拉雅族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24年統治台灣,是他們接受福音洗禮的開始。而荷蘭人在1662年離開之時,這個族群大部分部落都已經接受福音。先後來台的荷蘭宣教師為原住民翻譯聖經,編寫教理問答,甚至在1659年於「蕭壟社」(今台南佳里)設立一所神學院訓練本地傳道人。

平心而論,基督教信仰以及背後的西方文明對西拉雅人的宗教、文化,甚至身分認同的影響不可謂不重。只是政權的更迭,讓原本台灣西南平原的主人西拉雅族群,因受到隨鄭軍來台漢人的欺凌,而成為四處流浪找尋棲身之所的難民。因此,當19世紀當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再度拜訪西拉雅族群時,所得到的反應是非常熱烈,也願意再度接受福音成為他們的信仰。

其實,西拉雅人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動機,除了是福音信息的吸引或醫療上的幫助外,更大的影響應該是對「紅毛親戚」認同的結果。今年為長老教會設教150週年重要時刻,筆者認為,在大量的慶典活動之外,我教會更要重新來檢視過去教會歷史的轉折時刻,作為今日教會的警惕或鼓舞,並且從當中擷取信仰的養分。

■紅毛親戚 重現的西拉雅歷史記憶

吾祖始居荷蘭域,歐羅東渡婆羅居,

漂異仙島安定居,漢族同來把吾欺,

是處差徭無力耕,讓耕讓地漢族遵,

無妻無地又無棲,何邦何處吾族業,

謙讓退居覆鼎金,唐人又來把我欺,

悲我荷族烏啾語,城中父母不解意,

流離失所又無依,來到新港創業基,

不同漢俗不同域,先人聲明荷蘭裔。

──光緒11年 大賓 謹書

這是1885年出現在苗栗新港社一位讀書人所寫的〈悲憤詩〉,雖然只有112字,卻道盡了西拉雅族群過去兩百多年來受盡漢族欺凌,不斷被迫遷居在異地流浪的滄桑。檢視整個詩篇,內容不斷強調兩個主題,那就是族群認同,以及異族欺凌的痛苦。當中比較特別之處是,這些西拉雅族後裔是以「歐羅東來」的荷蘭人後代自居,這反映了19世紀以前,西拉雅人自覺有別於不斷移入的福建廣東移民的事實,也描述了曾經受到荷蘭統治的歷史事實。

1859年,根據《天津條約》規定,台灣開放淡水和打狗兩個口岸,允許外國人進入居留、經商和進行傳教工作。這個政治環境的改變,不僅讓外國人得以進入台灣探查、從事貿易,對於長時間受到唐人欺凌的原住民族來講,西方人可以進入台灣,正是印證族人先輩諄諄告誡,自己民族是荷蘭後裔傳說的機會。

當英國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和英商必麒麟(W. A. Pickering)進入台南的內山進行探查時,遇見自稱「紅毛人」的後代,這些原住民帶著熱切的認親態度,急迫向他們展示自己僅存的族群語言。西拉雅人希望這些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能夠為他們帶回失落多年的語言,雖然雙方首度見面的結果令那些自稱荷蘭人後代的西拉雅人失望,但這次的見面卻有極重要的象徵意義。

這是「東番」和「西番」分隔近兩百年後首度的會面。從此之後,西拉雅原住民敞開心懷,接納西方再度傳進來的基督宗教。而這也成為基督教再次進入福爾摩沙的濫觴。

■必麒麟的內山之旅

必麒麟是英國諾丁罕郡人,來台後任台灣府海關關員,於1865年被派至安平分關擔任關員,他在同年11月和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師至台灣府外幾個平埔部落訪問,後來在他所著作的回憶錄《福爾摩沙的開拓者》記錄該次的訪問,以下是他的紀錄:

「1865年秋天我還在海關任職時曾經拜訪位於台灣府北方十哩處的新港社,在此我看見了一古老平埔族部落,它存在的時間可以追溯至荷蘭統治的時代,新港曾經被那些仁慈的開拓者(荷蘭殖民者) 當成主要的宣教據點,如今的村落也住有當時原住民的子孫,然而這些平埔番的穿戴與中國人相同,並且也已忘記他們的古老語言。本村落的頭人是平埔番一位滿清的小官員,因為曾經參與平定太平天國而受封得到官職,他由中國帶回一件戰利品,那就是他藉著箭和弓擄獲,裹著小腳的中國太太。我和他成為好友,在言談間他告訴我他族人大部分移往內山,他們散居各處甚至最遠處可達遙遠的東部海岸。」

「英國長老教會的醫療宣教師馬雅各醫生是我的朋友,他們剛被無知且懷有偏見的居民趕出台灣府,並且被限制只能在打狗港區傳教,當他聽到我有進入內山地區探險旅行的計畫後,表達希望能和我同行的期望。因為他認為,心思單純的原住民比起那些自滿驕傲的中國人更願意接受福音的信息,馬雅各醫師的同行讓我非常高興。因為對我來說,他不僅人品高超,而且身負卓著的醫術,特別在解熱和眼科的醫療更是專門。毫無疑問,這種醫療技術一定會讓單純的原住民當成是神奇的魔法。」

「這個族群的『岡仔林』部落民眾自信的稱自己為『番』,而部落老人仍然保留祖先留下來的語言,他們尊崇早期的荷蘭殖民者,也對所有白人懷有好感,並宣稱兩者有親戚的關係。聽他們說話實在令人動容,特別是當我聽到一位老婦對著我們說:『你們白人是我們的親戚,你們不像那些剃頭的壞中國人,你們稱呼自己是什麼人呢?唉!數百年來你們遠離我們,而如今當我的眼目昏花,接近死期之日,我們將因為見到紅毛親戚而得到祝福。」

這是19世紀必麒麟對西拉雅族的接觸與觀察紀錄,儘管在這個紀錄當中沒有提到宣教的事蹟,但卻描述了一個長遠的影響。

■一段被解開的歷史:甘為霖的荷蘭宣教史研究

英國長老教會原本在府城(今台南)地區的宣教工作並不很順利,因此將宣教目標由漢人轉往今高雄、屏東一帶的西拉雅族群,特別是在「岡仔林」與「柑仔林」幾個部落進行傳教工作。這些西拉雅族人見到金髮碧眼的西方人時非常高興,也表達對基督教信仰歡迎的態度。他們也向這些宣教師表達自己是荷蘭人的後代,更向他們展示荷蘭時代所留下來的書籍和衣服。他們甚至表示,這些宣教師的出現,是要將消失於族人口裡的祖先語言帶來還給他們。

這些平埔族人對於西方人的反應自然會引起1871年來台的甘為霖的注意,為什麼西拉雅人表達他們是荷蘭人的後裔?荷蘭人17世紀時在台灣又做了什麼?甘為霖是格拉斯哥的蘇格蘭人(和荷蘭只隔著英吉利海峽),所以在年幼之時與荷蘭語文有所接觸。很奇妙的是當他來到台灣後,意外的發現台灣和荷蘭的關係。雖然荷蘭統治台灣的歷史對於英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和西拉雅人接觸的經驗,驅使他在將來返回英國述職休假時,搭船渡過北海前往荷蘭去尋找答案。

■17世紀台灣宣教史料的整理與出版

1886年6月到1889年11月9日的年假期間,甘為霖前往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找尋17世紀台灣傳教的相關史料,結果在圖書館找到也重印荷蘭文與西拉雅文對照的《馬太福音書》,也恰巧在當時荷魯特(Grothe)剛剛出版《早期荷蘭教會宣教史檔案集》,他由此翻譯當中部分的史料而成為《台灣佈教之成功,第1卷》當中的荷蘭史料。對台灣教會史來說,甘為霖此次的休假真可算是成果豐碩,在短短的數年間就出版了兩本與17世紀台灣教會歷史有關的史料譯本。

回台的7年之後,甘為霖因身體不適再度向教士會申請休假。根據南部教會《教士會議事錄》的紀錄,1895年2月6日,台南教士會決議,有鑑於甘為霖身體衰弱,允許他返回英國休假。

此次休假返國的甘為霖,見到了不久之前在巴達維亞(Batavia,今雅加達)出版的《華武壟語基督徒指導要項》,於是將本書翻譯成為英文,再加上薩瑪蘭札偽書《福爾摩沙》所收錄〈西拉雅語對話錄〉及哈伯宜的《華武壟語字彙集》而成書。甘為霖將一切出版事宜安排妥當後,再度返回台灣復職,1897年3月3日到達台南。

最後的一本書是他最重要著作《荷蘭統治下的台灣》(Formosa under the Dutch),他將荷魯特《荷蘭早期宣教檔案集》有關台灣的所有的宣教史料譯成英文,再加上《新舊東印度誌》對福爾摩沙的介紹,加上《被貽誤的福爾摩沙》當中,鄭成功攻打熱蘭遮城的紀錄等, 三份重要的文獻集結,成為了解研究17世紀台灣教會的必備參考書籍。而這本書的翻譯與整理是利用1901年到1903年那次的休假來完成。《教士會議事錄》當中可見到1901年11月27日報告,甘為霖將返回英國休假;而1903年12月4日,則是記錄他銷假歸台的紀錄。

甘為霖出版這麼多有關17世紀台灣教會歷史的書籍的原因,除了希望幫助宣教工作,其實也要告訴英國的讀者,自19世紀中葉以來,英國許多書籍描寫對荷蘭改革宗教會在台灣宣教是一種「失敗的宣教」有違事實,這也是為何他第2本書的書名是以「台灣宣教的成功」來命名。另外根據書籍當中的序言,他也希望藉著這些17世紀荷蘭宣教的故事來鼓舞荷蘭人再度來到台灣,協助英國長老教會在台灣原住民當中的宣教工作。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04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