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07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作者 / 李景行

新《聖詩》41首〈請來,請來,以馬內利〉(O come, O come, Emmanuel;中譯:以馬內利來臨歌),是待降節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聖詩。教會很早就規定在聖誕節前4個禮拜日,作為教會週期的開始,稱之為待降節(或稱降臨節)。一方面為迎接即將來臨的聖誕節做準備,另一方面也念念不忘救主二次再來。

起初信徒用簡單的長音「哦」來表示渴望之情,後來覺得如此簡單的字,不足以表達渴望的意義,乃逐漸形成若干更有意義的稱呼,輪流啟應對唱。後來有人將這些短句組合,成為許多首長詩,這首〈請來,請來,以馬內利〉便是由這些長詩中選擇出來的一首。

「以馬內利」是希伯來文的片語,意指「上帝與我們同在」。它是一首12世紀的古拉丁對唱,屬於葛利果聖歌(Gregory chant)。早期的教會這樣長的詩歌,並不是一口氣做出來的,而是逐漸形成的,這首詩歌也是如此。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是個禱告,期望基督到世上來。歐洲中世紀時期,每年的12月17日,修道院的僧侶們在晚禱時,必唱出這首第9世紀聖詩的第一節,以後每天唱一節,一直到聖誕節前12月23日為止,即要唱7節應答輪唱的讚美詩,或曰〈七O歌〉(Seven Great O’s),因為每一節的首句都是以英文的「O」字開始,用不同的方式讚美彌賽亞。到了12世紀,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將其改編為有韻律的拉丁聖歌。英文版是尼勒(John Mason Neale, 1818~1866年)所翻譯的,於1851年發表。

幾世紀前,待降節係一段時間保留給默想死亡、審判、地獄與天堂之用,嗣後歡欣之新的基調被引進,由輪唱這些讚美詞表達出來。本詩從頭到尾提醒我們基督第一次的降臨,以及祂再來的應許。「盼望」是基督徒生活的主要部分,信徒的家鄉在天上。日子將到,祂要像光輝奪目的太陽,驅散烏雲,戰勝死亡,帶我們回天家。

本首詩的原曲是15世紀的「平咏調」(Plain song),也有譯作「素歌」,是一種平穩的單聲部歌調,節奏比較自由。它不分小節,沒有伴奏,為古代基督教會中所用的讚美歌曲。通常包括兩種主要樂曲:一是供特定的彌撒(聖餐)用,另一種是供每日定時祈禱時所唱誦的歌曲。本首詩是「平咏調」中的第一種調式,調名VENI EMMANUEL(以馬內利來臨),與一些彌撒曲中「懇求主,重賜憐憫」的曲調相似。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62期

圖片來源:John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