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59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團契概說與樣貌
作者 / 吳明漢

「團契」一詞對基督徒來說是相當熟悉的用語,因為「團契」常被指稱為一群擁有相同屬性基督徒的聚集。所以我們常常這樣理解團契:少年團契即是由11歲到16歲的基督徒(含慕道友)所組成的團體;青年團契則由17歲到40歲的基督徒(含慕道友)組成;社青團契則是年滿20歲以上40歲以下的基督徒(含慕道友)組成的團體。這裡的相同屬性意指「年齡相近」,教會的各個團契便以年齡為分野,區別各自不同團體的歸屬。事實上,以年齡區分不同團契會產生某種錯誤認知,這種錯誤的認知就是先入為主的認定:只要是相近年齡的基督徒或慕道友聚在一起參加活動,這就叫「團契」生活。

■團契是信仰理解

若要解決基督徒團契產生的問題,必須重新思考「團契」的本質來找尋解決之道。其實「團契」應被視為一種信仰理解,因為「團契」就是從實踐上帝話語的一群人裡產生的。我們可以將這樣的信仰理解分為兩種:「直覺式理解」團契就是將團契視為「基督徒團體之聚集」,如同上文一樣把團契一詞前面加上該團體的屬性來區分不同的團契;「本質性理解」團契則視團契為「能力」,而基督徒聚集的主要目標,便是為了要習得這樣的能力。

對團契的「直覺式理解」與「本質性理解」也可以用文法中的詞性來表示:「直覺式理解」就是將團契視為名詞,因此團契在名詞裡被理解為「基督徒聚集的名稱」;「本質性理解」則是視團契為動詞,所以團契在動詞裡被詮釋為「基督徒聚集的能力」。

舉例來說,我們常會說:「星期六晚上7點要去教會參加某某團契」、「星期日禮拜結束後歡迎參加某某團契」,這是將團契視為基督徒聚集的名稱,也就是直覺式的理解團契;而「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也傳給你們,好使你們能跟我們共享團契;這團契就是我們跟天父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所共有的。」(約翰一書1章3節)、「但是,如果我們生活在光明中,正如上帝在光明中,我們就彼此有團契,而祂的兒子耶穌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翰一書1章7節)這段經文對團契的使用,便是將之視為動詞。

■團契中的信仰成長

在團契的「直覺式理解」下,團契帶領者常常會為了想要增加聚會人數而不斷增加誘因,一旦聚會人數真的得到增長,則團契便能達成目標。但是若持平來看團契人數的增長,只能說是誘因發揮效果。因為若團契的目標是「信仰能力的習得」,則聚會人數並不能決定團契的成敗。

團契的「本質性理解」認為真正的誘因是「耶穌」,其他外在誘因都只是暫時性的功能。如同有一個團契聚會人數是100人,但有99人前來參加團契的誘因都是外在的誘因(樂團、正妹、型男),這樣的團契無法讓參與者的信仰成長。相反的,若每位參與團契的成員,其前來聚會的誘因是「耶穌」,就是團契在「本質性理解」下的成功。

所有團契的形成常常都是先由幾個信仰成熟的帶領者來陪伴其他信仰剛起步的人,這樣的過程就是由「本質性理解」團契的人來陪伴「直覺性理解」團契的人。其目標是要「直覺性理解」的契友信仰慢慢成長,變成另一個有能力「本質性理解」團契的人繼續帶領別人。這就是團契中的信仰成長。

對團契的不同信仰理解會帶出不同的方向及樣貌,而真正的團契方向是成為上帝國的兒女,真正團契的樣貌則是成為基督的身體。這是在團契的「本質性理解」下所尋得,使基督徒的團契生活不會迷失方向,不會失去基督的樣貌。

■團契樣貌的呈現

團契樣貌呈現在團契的聚會活動,每一次的聚會活動都有其目標,目標的設定與團契理解方式相關。當團契的目標設定在「人的集合」,則聚會活動安排會聚焦在「人的集合」時所產生的各種需要。但團契目標設定在「神的臨在」時,「人的集合」便不再是聚會目標,而是過程。

例如,團契聚會內容為電影欣賞,於是團契同工準備場地、器材及零食。待大家看完電影吃完零食之後,會長帶大家做結束禱告後散會。這是一種以「人的集合」所設定的聚會目標,聚會帶領者可能最在意的是這場聚會參與人數多寡、影片播放順不順利、零食合不合大家口味。以「人的集合」為重心所做的聚會安排,關注在處理「人的集合」時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這樣的團契樣貌常會出現以自我感受為主的一群人,他們在意的不是聚會活動中的信仰內容,而是該聚會安排是否迎合他們的喜好。

反之,本質性理解團契的帶領者不會讓團契樣貌停留在「人的集合」,而是進一步將團契引導至「神的臨在」。同樣以電影欣賞聚會為例,團契同工一樣要準備場地、器材及零食,但大家都非常清楚電影欣賞不是同樂會,而是預備讓大家在聚會中感受到「神的臨在」。因此,影片中的信仰內容如何能夠成為參與聚會者的信仰反省、重新認識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勉勵自己實踐上帝的話語,才是團契聚會中電影欣賞的真正意義。

■團契樣貌的轉變方向

若團契樣貌只停留在「人的集合」,團契契友便不明白每次團契聚集的原因,以為是要來聚餐、交朋友、玩遊戲,因為停留在「人的集合」的團契是一種「坐下吃喝,起來玩耍」的團體。

若是團契樣貌進入「神的臨在」,不論團契聚會中的電影欣賞場地是否不夠安靜、器材播放不順利、零食不合契友口味,「神的臨在」都能夠讓大家清楚明白這場聚會的重點是信仰內容。若場地不夠安靜,大家可以一起想辦法解決,看看噪音的來源能否解除,想辦法將空間隔音或轉移陣地,而不是產生許多的抱怨與不滿,甚至向「主辦單位」抗議聚會安排不夠盡善盡美。

能夠讓人看出「神的臨在」的團契,在每一次聚會裡所有人都必須負起責任,讓團契進入「神的臨在」,因為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信仰負責。「神的臨在」的團契樣貌,就是實踐上帝的話語產生的上帝國度,「人的集合」的團契樣貌由於忽略了信仰真正寶貴的內涵,不僅沒有能力進入迦南地,可能在曠野地就會遇到滅亡的危機。

■再思團契的聖經依據

不同團契理解所帶出「人的集合」、「神的臨在」的兩種團契樣貌,在聖經故事裡俯拾皆是。聖經原文中對「團契」一詞的文本脈絡,也讓我們對團契的「直覺式理解」與「本質性理解」更加容易區分。當團契帶領者聚集一群人成為團契認識信仰,團契剛開始常常呈現「人的集合」的樣貌,帶領者需要將團契從「人的集合」帶往「神的臨在」。

帶領者如何將團契從「人的集合」帶往「神的臨在」?不是依靠帶領者的能力或魅力,而是帶領者順服聖靈的引導,以自己的信仰生命來服事其他的生命。而這樣的信仰生命必須在日常的靈修、禱告、讀經與服事中,不斷辯證而出。因此,帶領者領導團契時,需要常常回到上帝的話語來尋找領導方向。再思團契的聖經依據,是團契帶領者不致讓團契迷失方向的基礎,也是團契樣貌從「人的集合」前往「神的臨在」的重要關鍵。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34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