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63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牧者的身分與使命
作者 / 劉炳熹

這些年來,無論去到哪裡,總是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們教會聚會的人數現在多少人?有增長了嗎?」在一種牧會成功以數字來衡量價值的時代裡,鄉下教會牧師每當面對這個問題時,都不由得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心裡面說不出來的苦。作為傳道師,剛報到時,小會議長就告訴我,聚會人數只要不減少就是一種增長,另一位牧師說,千萬不要被教勢的壓力壓垮。我必須誠實的告訴大家,每一天,我都在面對著掙扎,聚會人數沒有明顯的增加並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的挑戰是,服事上帝是在與人的罪對抗,不僅是陪伴弟兄姊妹面對他們生命中的罪,更是我們生命裡的罪,稍不留意,我們就會為惡所勝。

■話語的傳講者

作為一個傳道人,我們如何認識自己,認識上帝所呼召我們的角色,並且認識上帝所託付給我們的使命呢?牧師作為傳講上帝信息的服事者,必須忠於上帝的話語,在現在教會講台的信息裡,過多被生活哲理故事、心理學、正向思考的東西填滿,失去了聖經自己說話的力度,導致教會被整個世界的趨勢所左右。

話語的傳講者,也就是講道者的任務,是幫助每一個弟兄姊妹看見聖經裡的豐富,然後從解經講道的核心價值裡,找到上帝帶領我們、帶領教會的方向。不過坦白說,這是一件有危險性的工作,聖經的真理往往指向人的罪,在多次的經歷裡,從解經講道出發的信息會帶來無數的衝突、失落與失去信心的反應,這意味著,信息直接指向人的罪,很多次在關懷、鼓勵、協調的過程中,其實都會發現當週的主日信息早就給了答案。所以講道者很重要的任務,是在講道結束以後的一週內,陪伴弟兄姊妹回溯信息,從中找到生命困境的解答,並繼續期待下主日的信息,讓聖經的話語帶動著教會前進。

■行動的宣教者

博許(David J. Bosch)定義「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是「宣教是上帝向世界的一項運動,是上帝拯救世界的一項愛的任務,而教會是進行這項任務的一個使者、一種器皿;因為有宣教才有教會,教會是受召參與在上帝拯救世界的愛的工程中。」

在長老教會的處境裡,邁入宣教150週年,坦白說,很多教會是非常穩固的,即便不做太多向外宣教的工作,本身都有足夠的會友,有足夠的經費能夠運作,牧者往往只需要把羊圈裡的羊顧好,一切都非常的安穩。然而,在台灣偏鄉教會的實況裡,似乎由不得我追求安穩,因為教會每年因為不可抗力因素離開的弟兄姊妹加起來的量十分驚人,有時快要達到聚會人數的三分之一,倘若不向外宣教,教會馬上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那麼,宣教到底該怎麼做呢?這也不是一個喊說要做就可以馬上做的事情,我們得專注的是,上帝的行動是什麼?在新港的服事,從誤打誤撞的栽進社區兒童營開始,變成了一個培養青少年服事的管道,又在洽談短宣隊的過程裡遭遇挫折,最後奇妙的跟花蓮大專中心把線又牽在一起;第一次聘請年輕人當幹事失敗以後,促成了長期宣教人才的方案,除了一位全職同工,還有兩位週末的半職同工,這個計畫迄今已經到了全職同工的第3人,加上暑期神學生的訓練,已經將近有10人參與這個大目標;而在網路上無意間談成了澳門海外宣教,從偏鄉教會的不可能看見上帝的可能,3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工作。

「宣教人才輸出港,以愛款待出外人」的核心異象,也不是一開始就想到的,而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嘗試後,有錯誤有挫折的摸索裡,發現上帝放在教會裡宣教的心意。如果問我這有果效嗎?從數字的角度看,我們就永遠看不到重要的東西,聚會人數依舊沒有成長,今年我們可以一起同工的夥伴,明年可能就不在了。每當要嘗試一個事工時,也總要面對經費的考驗,包括突如而來的颱風造成牧師館的損壞,都考驗著我們的信心,也讓我們體會到,宣教,就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只有願不願意跟隨耶穌基督,沒有考量自己有多少能力,在宣教的行動中,我們才能真實的體會神蹟。

■規律的筆耕者

在偏鄉獨立牧會,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弟兄姊妹對牧者的要求並不會太多,服事量相較之下也還好,倘若沒有規律的自我要求,「宣教即生活,生活即宣教」馬上就會變成一個說來好聽的口號而已。通過文字工作的練習,可以訓練牧者的觀察力,對弟兄姊妹的敏感度,以及在神學上更加扎根。牧者每週的服事是以主日禮拜講道為中心,不斷地寫,操練對聖經的詮釋,加上在神學施力,進而帶給弟兄姊妹生活的應用。

每個禮拜四、五是我寫講道篇的時間,而禮拜二、三則是寫查經班講義,中間的空檔完成週報內的每週專欄文章,一個禮拜大約要寫8000字,有時加上額外需要預備的專講以及文章,還有在東部中會常常因著外出開會就需要耗上一天的時間,當這些文字工作的時間都固定下來以後,生活就會變得非常規律,需要探訪的時間,還有稍微喘息的時間,也都可以抓得出來。能夠持之以恆的寫下去,經過幾年的累積,自然就有非常可觀的資產可以保留下來。講過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唯有寫下來的,能夠持續的對人產生影響。

來到新港服事的全職同工、神學生,以及我們差派出去的宣教同工,也同樣都被要求要一週寫下服事心得,在我們的服事團隊裡,也很特別自然形成了一種規矩,就是每天上午8點固定要在牧師館裡用早餐、晨更,才開始一天所要進行的服事。規律的生活可以鍛鍊自律的精神,當我們反覆做一件微小的事,有一天它就可以發揮影響力,成就那超乎想像的一切。

■被上帝雕塑的僕人

服事上帝就是經歷被雕塑的過程,很多牧者前輩常說牧會就是「輸輸的贏」,這在今日眾人所期待成為光鮮亮麗的牧者形象裡,其實是很大的反差。現在教會很大的危機,是牧者希望營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最好就是弟兄姊妹都不要有太多反省思考的能力,只要尊崇牧者,聽他的教導就好。但這真的是正確的嗎?我很懷疑,我們常犯一個大英雄主義的錯誤,覺得自己作為牧者,是要來帶領整個教會前進的,如果長執或者弟兄姊妹不順我的意,就是他們不順服、不謙卑,沒有聖靈的同在。耶穌基督的生命裡,幾乎都是以受苦的形象出現,擔當著眾人的罪,等候最終復活的得勝,既然如此,牧者又何以覺得我們不需經歷受苦呢?

我們都被期待要「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甚少從我們到底「是誰」來看見生命的本質。誠如人們期待耶穌行神蹟,因為那意味著去做些什麼,並且讓自己得著益處,重視祂所行的神蹟重於祂所傳的信息,因為信息意味著祂「是誰」。同樣的,我們自我期許作為一個牧者,要做些很多不同的事工,勝過於我們所要傳講的。無怪乎很多教會覺得每個禮拜只要找到一個人來講道,填滿做事的空缺就好了,講道失去了性格與關聯,就失去了生命的感染力。

我在封牧就任時寫下:「沒有來到新港,我就不會深刻的認識台東這塊有情有義的土地,可能會一直帶著台北的視域看待著台灣這塊土地,在競爭與快節奏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被冷漠取代了對生命的熱情。沒有來到新港,我也不會親身體會到人們面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時所產生的無力;對交通總是買不到票,或者冒著各種時間、精神壓力開車往返困境時所由心發出的吶喊。沒有來到新港,同樣的我不會細膩的察覺到原來隨著台灣都市化快速發展後,教會已被商業化的數字、績效衡量著價值,小地方愈來愈沒有自信,總覺得處處不如人,不知該怎麼面對未來。」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跨越到偏鄉當牧者,我仍持續尋找上帝的呼召,服事的過程裡,最重要的是經歷被上帝的雕塑,面對著受苦的必然性,但深深地體會到耶穌的同在與平安。

X  X  X

最重要的關鍵是,我們是否堅定的相信,自己所做的服事,是上帝所為我們預備的,最適合我們的,無論去到哪裡,做什麼樣的服事,是那顆願意栽下去的心志,堅定著生活的每一步。當自己被上帝帶領來到東部服事的時候,神學院老師的鼓勵至今都還印象深刻:「東部雖是個資源與西部相比落差很多的地方,但在那裡服事,你將能夠真實的學習到如何緊緊抓住耶穌基督。」「被呼召成為一位傳道人,要去教會做牧養的工作,你一定要相信會有神蹟,若是不相信會有神蹟,那服事將會變得非常可怕。」無論我們的教會是在什麼樣的處境下,永遠要相信抓住耶穌基督,與祂同工,上帝的神蹟,將會喚醒我們,改變我們的生命。

(作者為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7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