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46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無私關懷, 帶來永恆盼望
喜樂保育院-喜樂之愛,堅固軟弱肢體

【編按】本週是待降節第1主日,也是盼望的主日。我們知道,耶穌的降生不只是一天,也不只是一個事件,而是一連串的拯救與盼望。從待降節第1主日開始,我們要記念那些因肉體軟弱而失去盼望的身心障礙者,並透過認識關懷身心障礙者的機構,進一步來支持、關心軟弱的肢體。

◆全然委身,用愛接納看顧

1959年,瑪喜樂深受謝緯醫師的見證與分享感動,從美國來到台灣協助醫療工作。她和謝緯醫師進入二林鄉間義診,看見許多小兒麻痺孩子在地上爬行,這些孩子的家庭多半因為經濟困乏,無力給孩子更好的醫療資源,瑪喜樂心生憐惜,向上帝禱告:「我能為他們做什麼?」於是上帝開始為她和無助的孩童展開恩典之路。

1965年8月,瑪喜樂創設保育院,起初命名「小兒麻痺兒童保育院」。1969年購得現址,翌年申請立案為「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訂定服務宗旨為:1.提供身心障礙者就學、就醫、就業、就養之全方位服務;2.關懷身心障礙者身心靈全人均衡發展;3.推動社會教育,增進社會大眾認識,接納身心障礙者;4.配合政府推行身心障礙者福利工作。

瑪喜樂成為小兒麻痺孩子24小時的保母,她從46歲為這些孩子服事到93歲,用愛守護他們,大家都親暱的稱她「喜樂阿嬤」。在喜樂保育院,還有許多醫師盡心為孩子醫治,看見他們爬著進來,最後能走著出去,是何等奇妙。喜樂阿嬤和醫生們用喜樂的心治好這群孤立無援的孩童,也讓孩童和家長憂愁的臉龐,看見奇妙恩典的光芒。

曾經,有位水腦症的院童死了,喜樂阿嬤堅持去看她,面對冰冷已有屍臭味的遺體,阿嬤並不恐懼,忍著淚水,彎下腰親吻小女孩,這幅畫面令人動容。是什麼力量讓阿嬤如此行呢?她說,是基督的愛。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因為對主、對人有無限的信心、盼望、無私的愛,喜樂阿嬤願謙卑自己,順服神的旨意,千里迢迢從美國來到二林鄉下,用愛幫助弱勢族群重新站起來,阿嬤把神的道徹底活了出來。

喜樂阿嬤除了為小兒麻痺孩子蓋一間穩定的家──喜樂保育院,並購置醫療設備、設置教學環境,教導他們一技之長,讓他們學會環境整理、工作規範、基本禮儀等,同時帶領他們認識上帝,讓他們在喜樂的環境下成長。2007 年4月26日,阿嬤安息主懷,為了記念她無悔的付出,喜樂保育院裡設立了「瑪喜樂阿嬤紀念館」,南一書局也把阿嬤的一生列入五年級國語課本,讓大家能學習她的愛心典範。

◆教育訓練,活出喜樂尊嚴

在喜樂保育院有許多美好的見證。罹患小兒麻痺的小黃,在院方細心照顧下努力學習自立,同時參加教會,慢慢走出心靈陰霾。因為神的愛,小黃改變了自我,他的母親看了感動萬分,決定與兒子同一天受洗。他見證說:「能勇於站起來,才能看到人生全新的價值。」

另外一對有輕度智能障礙的姊妹小芬和小宜,在喜樂保育院的職訓下,包得一手好水餃, 進入「喜樂水餃工作坊」工作。姊妹倆很感謝能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不再成為別人的負擔。

還有喜憨兒小玲,長大後在外找工作,老闆只任用5天,就以不適任為由解雇。小玲傷心之餘回到喜樂保育院訴苦,院方推薦她進入「喜樂餐坊」,從5月至今工作非常穩定,她終於找到溫暖、喜樂的一片天。

喜樂保育院目前有2個院區,分別是二林分院與萬合分院,2院區共250床,教保105人。週一至週五,院生在院內接受照顧及各項輔導, 平日由院方服務人員親自接送上下課;週六、日家長帶回家裡享受天倫之樂。留在院內的孩子,老師會帶到院內教會參與主日敬拜,也有主日學、青少契、松年團契,員工也會每日靈修。有些小兒麻痺院生出社會後,當了牧師、醫師、律師等,都會回來資助;另外,也有的出社會工作並不順遂,院方亦會定期追蹤,予以關懷。

院長林玉嫦說,上帝接納我們的本像,人是有價值的,只要努力、不放棄自我,都是最棒的。在喜樂保育院,同工們用愛接納這些孩子, 她肯定地說:「孩子是我們珍貴的資產,我們的支持將能換得他們發自內心的笑容。」

身體的障礙不再是造成我們與弱勢者的距離,透過基督在我們身上的真愛,願我們疼惜弱勢族群,縮短彼此差距,活出喜樂的尊嚴。(採訪/王嘉玲)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22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