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52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從馬雅各到巴克禮的文字宣教
作者 / 方嵐亭

深褐的顏色、不語的供人參觀,如今置於台南長榮中學史料館內的全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即便無人為她歌頌,仍掩蓋不住她獨領風騷的歲月。頭戴皇冠、踩著獅腳的機身、顯眼處烙著來自大不列顛的身分印記,結合工藝的精雕與工業的實用於一身。她曾是血淚與油墨交織的平台,在推出、送進之間,一張張歷久彌新的文書,字字珠璣深植人心,也造就了信仰的開創與傳承。

這部印刷機1880年5月由馬雅各醫師購入,捐贈給當時的台南教士會,從英國上船,浮浮沉沉的漂洋過海。隔年6月,分裝成11箱的印刷機才在台南安平靠了岸。而她的組裝與初試身手,分別是在1884年的4月和5月,由巴克禮牧師親手完成。馬雅各的慷慨與執著,加上巴克禮的決心與毅力,台灣教會與社會走進了未來。

2012年底,從事文字工作傳承的我們,開始籌劃如何讓這全台首部印刷機風華再現,從機械繪圖、木工復刻機身、組件連結,可謂歷經波折,如今終能呈現於國人眼前並可供體驗,期盼從中緬懷信仰先人、重視文字與傳播於宣教的力量。

◆醫病醫盲,馬雅各

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而言,釘根台灣的宣教是由馬雅各於1865年5月28日抵達打狗(高雄)港開始算起。1863年夏天,年輕的馬雅各辭別了未婚妻及親人,經過將近140天船上的艱苦與不適,安全抵達中國上海,不久隨即前往英國長老教會的廈門宣教區,時間和精神主要用在學習廈門和台灣通用的語言,以便到台灣宣教。

馬雅各來到台灣,一心要將基督的福音傳給當時「不識字又沒衛生」的台灣人,一開始原以為會受歡迎及被接受,卻事與願違的遭受迫害。在當時台灣人民普遍仇外的心理下,馬雅各先是遭受府城人民造謠中傷,傳言他殺人藏屍及取心挖眼去做藥,致使人民心生不滿欲威脅攻擊馬醫師一行人,最後清廷只好請他們離開台南府城以平息眾怒。短短24天的行醫傳道,不得不被迫離開府城,遷到英國領事館保護之下的旗後(今旗津),租房繼續醫療與傳道的事工。

遭受迫害並沒有使馬雅各心灰意冷,他在旗後與埤頭(今鳳山)的醫療傳道事工仍然大有斬獲,在傳教的第2年就有4位受洗的漢人信徒。他深知培育信徒靈命就是從讀聖經開始,但當時信徒幾乎是文盲,懂漢字的人不多,馬雅各開啟了推行白話字運動的大門與翻譯新約聖約,一方面醫病、一方面醫「盲」。

1865年11月,馬雅各與台灣府海關的朋友──必麒麟先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往台南東北山區(現今新市、岡林一帶),去拜訪Siraya(西拉雅)平埔族人。他們被平埔族人視為記憶中的荷蘭「紅毛親戚」,而得到熱情款待;馬雅各也覺得平埔族人較為單純,漢人則自負保守,所以可能向平埔族人宣揚福音較容易被接納,這也是他日後傳福音的一線希望。

馬雅各在1868年12月26日重返台南,遍行各西拉雅部落,憑藉其醫術贏得族人們的信任,影響許多村落集體改信基督教,但當時台灣南部的宣教師人手明顯不足,集體入信的西拉雅族人多半信仰基礎不穩固,因行為背離教義而被禁止領聖餐或離開教會者,不在少數。如何有效推廣信徒教育,顯然成為馬雅各在醫病之外的一項重大課題。

在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西拉雅族人所使用的契約書(俗稱「蕃仔契」),有流傳甚久之荷蘭拼音的羅馬字,他從這得到靈感,決心採用羅馬字拼音的台灣話來推行信徒培育。馬雅各翻譯新約聖經與推行白話字,都是對文字傳道極大的貢獻。

1871年,馬雅各返回英國休假,加上養病的因素,直到1883年才再度回到台灣服務。但是按照張妙娟小姐引述1880年5月4日《南部教士會議紀錄》記錄:「馬雅各醫師提供一台小型印刷機給傳教中心,以備方言羅馬字印刷品之用。」顯見1880年以前,台灣教會所用的相關出版品,一向仰賴英國長老教會的廈門教區供應,而馬雅各的仁慈心腸,成了台灣印行白話字羅馬拼音報紙書籍的楔子。

◆印書傳道,巴克禮

好學不倦的巴克禮博士,來台灣宣教前已是名列大英百科全書的電氣專家。雖然馬雅各送來了11箱印刷機零件與鉛字,卻面臨台南宣教師中無人組裝與操作的窘境,在巴牧師1884年初自英國休假返台後有了突破。

巴牧師在回憶錄曾提到,在他1881年休假回英國前,一部附有鉛字模的印刷機已運來台灣。他利用休假期間,花很長的時間在格拉斯哥的印刷廠學習。1884年5月24日,全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印出第一份成品。此外,巴克禮又派了一位只用3天3夜就學會羅馬字拼音的蘇沙去學習撿字技巧,印刷出版工作一切準備就緒,上主安排在中法戰爭後,1885年7月開始。

1885年7月(中國清朝光緒11年6月),巴克禮創刊《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發刊詞中提到:「你們自己讀聖經,會受聖靈的感動,雖然沒有人講道給你們聽,仍然會明白上帝的旨意。可惜漢字很難學,會讀的人少,因此我們另行設法,以白話字來印書,使你們較容易看懂。我們最近在府城安置一座印書機,可印這種讀物。希望眾人要出力學習白話字,以後我們若印什麼書,你們都看得懂。人不可想著因為他識孔子字所以不必學這種字,也不可看輕它!」

因著西拉雅族人有名無實的基督徒身分,啟發馬雅各用文字來補宣教師不足的想法,巴克禮亦強化使用大眾傳播工具來提升平民素質,以達普及教育。巴克禮在回國休假前的東部教會關懷工作,可合理的推測,與此有莫大的關係。

其中一例是,本為屏東阿里港信徒的黃元春,遷居到台東的尋廣澳,當地村長吸鴉片得氣喘,黃元春用一杯清水和祈禱讓他好起來。之後,黃元春又用相同方法醫治不少疾病者,有40個家庭因此接受基督信仰。然而黃元春本身並未接受問道洗禮,帶領信主者很多因為不認識聖經的真實道理,後來都離開信仰,包括黃元春在日常生活亦無好見證。後來巴克禮特別到東部關懷教導,黃元春等人受感化悔改,這也加深巴牧師用文字傳福音的決心。

文字事工的開啟、廣傳,實在是有上主巧思的安排。

(作者為台灣教會公報總編輯)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03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