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2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啟動台灣生態農業(上)
作者 / 廖靜蕙

翁榮炫至今都清楚記得這個日期。2009年12月16日一大早,他穿上厚重的衣物保暖,準備出門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進行1個月2次的例行調查,他先到園區報到,接著從園區東邊開始巡視。

■誰殺了水雉?

這個季節,水雉已換上厚重的冬羽禦寒,只是翁榮炫卻看不到應該群聚在一起的水雉身影。剛插上秧苗的水稻田中,驀地有個靜止不動的物體吸引他,走近一看,是一隻死去的水雉,沒走幾步,又發現一隻死亡的水雉。一個上午下來,他一共發現12隻水雉屍體及1隻奄奄一息的水雉……由此揭開水雉集體死亡事件!

翁榮炫立即通知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經過屏東科技大學及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解剖鳥類屍體,在胃裡的殘留物中發現許多稻穀,證實水雉致死原因是因為誤食有機磷農藥「好年冬」。原來,農民為了降低耕作成本,栽植水稻時改以稻穀直播取代傳統的插秧,稻穀會先浸泡農藥以減少蟲害,卻使吃稻穀的鳥類成群死亡。

■農法改變惹殺機

接連1個月調查下來,調查人員陸續於台南官田、下營、六甲、鹽水等地農田拾獲69具水雉屍體、同屬二級保育的彩鷸19隻,其他還有紅冠水雞、小水鴨、黃頭鷺、赤喉鷚等10多種鳥類計100多隻,12年來復育成果幾乎毀於一旦。


官田地區是菱角與水稻輪作,秋冬菱角採收之後,會在12月份種植稻作,有如水雉及來台度冬鳥類的餐桌,因此農民以防治來預防作物受損;而播種方式改變,加速水雉等鳥類的殞落。

當地雖然有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不過官田地區的菱角田大約有400公頃,園區只有15公頃,水雉不會看門牌,只停留在安全的園區內。

■農作兼顧生物多樣性

農作不但養活人類,也提供包括衣料、居住及醫藥等多種用途原料,農業的開發造就了人類的文明,卻也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的平衡。

傳統農業的生產力雖然比較低,不過仍能維持生物多樣性,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及地上的各種動物、雜草等,可說是比較可以持久經營的系統。但是這個情況卻因近代科學的興起而幡然改觀,化學肥料、農藥的使用,造成環境及人體的傷害,對於農田周遭的生命更造成傷害,使得過去在農田賴以為生的野生物種幾乎消失,原來完整自成的系統,破了一個大洞,無從彌補,問題不知如何解決。農藥的濫用更造成「超級雜草」的演化,如此惡性循環,造成生態環境無止盡的破壞。

意識到化學農業對環境的破壞,1970年代以降,逐漸興起友善環境的農耕方式,摒棄化肥及農藥,強調恢復健康的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連帶也回復了自然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

■保育水雉波折多

水雉早期曾遍布在台灣農田,隨著社會變遷及工業開發,農地紛紛變為工業用地,棲地減少之下,水雉數量急遽下降。1980年代,當高鐵工程成形開始討論,路線原經過水雉的重要棲地葫蘆埤,因而使水雉保育議題浮上檯面。經過當地居民及環保團體倡議,環評要求高鐵公司進行生態補償,並且在通過保育計畫條件下,該路段才能動工。

農委會於1989年公告水雉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1997年,台南縣縣民也以2萬2222張票,票選出水雉為台南縣縣鳥,表達留住水雉的堅定心意。

在此氛圍下,承接BOT案的台灣高鐵於1999年底,挑選位於葫蘆埤南邊2公里處的台糖隆田農場做為補償之地。由台南縣政府向台糖公司租用15公頃土地,租金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與台灣高鐵支付,並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經營管理「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開始一段水雉保育的旅程。

為了讓水雉重返農田,縣府以1巢孵出1~2隻水雉幼鳥獎勵4000元、3~4隻獎勵8000元,鼓勵農友守護田中的水雉鳥巢,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水雉原本為官田一帶的水田生物撐起保護傘。由於水雉特性為喜愛將卵隱藏於浮葉性植物葉片下,為了復育水雉,生態園區引進了原本常見於台灣卻因濕地減少而逐漸少見的水生植物,除了菱角,還有芡實、印度莕菜、睡蓮、台灣萍蓬草等。為水雉量身打造的保育環境,也帶動彩鷸、紅冠水雞、小白鷺、水鴨、白鷺鷥等鳥類現身,台北赤蛙、菱角金花蟲、水螟蛾等,也在此穩定地成長,逐漸呈現出完整的生態系。沒料到,因為農法改變,現在連水雉也自身難保。(待續)

文章及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194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