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40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學習之道就在日常生活裡
作者 / 邱淑貞

我是網路LKK,比起臉書更愛用伊妹兒信箱的功能。對我而言,它除了能聯絡信息,還有娛樂和增廣見聞的功能。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強大附加功能,得歸功於一些弟兄姊妹不吝和我分享他們收集到的妙文及發人深省的圖文。所以看完他們寄來的檔案之後,我都會將這些圖文、短片複製下來,存到另外的資料匣分類做參考資料。有天又收到了一篇文章,是一位風趣、心思縝密又很有愛心的姊妹寄來的,內容是一位出家之前,身份是獵戶的僧人親口自述的故事。話說,這位後來出家的獵人,擅長捕捉海獺。有一次他捕捉到一隻大海獺,小心剖下牠的毛皮後,就把尚未斷氣的海獺藏在草叢裡。傍晚回到原地時,卻發現海獺不見了,獵人仔細勘查現場,發現草叢遺有依稀的血痕延伸到附近的小洞穴裡。沿路追蹤的獵人好奇探頭進洞穴察看之後,吃驚的發現海獺忍著脫皮之痛掙扎回到自己的窩裡,為什麼牠要這麼做呢?獵人拖出海獺的屍體時,又發現有兩隻未睜眼的小海獺,還正在不捨的吸啜著母海獺幾近枯乾的乳汁。看到這一幕,獵人心中大受震撼,「他從來沒想到動物會有這種連人都做不到的母子人倫之情」(引號裡的這句是照原文抄錄),獵人因此心生悲戚之感,痛哭流涕、慚愧到無地自容,於是放下屠刀,不再當獵戶出家修行去了。故事如果說到這裡就結束,那我會覺得這篇文章寓意良深,值得讓人深入反省,壞就壞在故事後的道德論說。作者提到「飲食最低目的是為了果腹,最高目的是為了適口」,然後又說「果腹和適口之間相去何止千萬里」,怎麼忍心為了從嘴巴到咽喉這短短十數公分的感受,而殘殺如此多的生靈呢?於是作者要讀者好好反省這一則「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故事。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果然很有感觸、也好好的深省了一下,但不是從此發願不再吃葷,而是覺得作者根本就是搞錯了故事的方向。這個「僧人親口敘述之故事」的重點應該不是放在「口腹之慾」吧,故事中說到獵人之所以捕獵海獺是為了生剝牠的毛皮,為什麼要「生剝毛皮」呢?就是因為只有生體的毛皮才能保持毛色的光澤豔潤,說穿了獵人的行為就是因應市場的需要。從這點可看到的人類可惡的貪欲,我想如果為了充飢而殺生,至少還算是情有可原,但在故事中,看到的卻是人類為了要追求讓自己更美麗,而向動物強取豪奪毛皮,讓牠們活活忍受剝皮之痛。最殘忍的是剝完皮之後,獵人還不給海獺一個痛快,竟然讓奄奄一息的海獺,忍受劇痛掙扎回窩餵小海獺,實在是太不人道了!於是回了我的感想給姊妹,姊妹也很快的回信給我,看完她的回信更是讓我對這篇文章有更深度的思考與反省。她說,她認同我的感受,她以身為一個母親的立場解讀母海獺的行為,看見在故事中母海獺所流露的偉大母愛,如此行徑難道還不足以戳破人類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幻覺,甚至還驕傲的對萬物予取予求嗎?人類真是「萬物之靈」的話,就更應該重視生命的可貴,保護比我們弱勢而無辜的動物才是。讀完姊妹的回信,大為折服,果然生命歷練豐富,看事情的面向就會更多元寬闊,我真的是受益良多啊!

在這個伊妹兒信箱往來時發生的小插曲,也讓我開始思考有關動物的「動物神學」。聖經提到「上帝創造了地上各種各類的動物。上帝看這些動物是好的」(創一25),這裡提到動物是出自上帝的創造。又說「所有的飛禽屬於我;地上一切的動物也都屬於我。」(詩五十11)這處經文指明了動物的所有權的屬乎上帝,不是操之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手中,在箴言中,智者還以愛護動物與否成為判斷人的品行的依據,如:「正直人愛護動物;邪惡人殘害牲畜。」(箴十二10)而最顛覆「人類為萬物之靈」觀點的經文則出現在傳道書三章,傳道者先說「人和獸類命運相同:前者死,後者也得死」(19節),最震撼的是傳道者接著說「誰能肯定人的靈會往上升,而獸的魂落入地下呢?」(21節),這句話完全否決了人為萬物之尊的思維。讀著這句經文,我想起去年發生的一件事。有一位曾經參加過查經班的姊妹痛失所愛,打電話到教會來說希望我能幫她處理「親人」的喪事,在她泣不成聲的訴說中,我才慢慢瞭解原來她說的「親人」是有四隻腳、長尾巴、操著一口標準「狗語」的親人。搞清楚事實後我簡直傻眼了,這事嚴重考驗我的認知,記得在神學院時,曾經有牧者提起在鄉下牧會,會友拖著他去豬圈替母豬生豬仔能順利禱告,可是倒是還沒聽過有人要牧師替死去的「四腳親人」舉行告別禮拜的。更糟的是我還在沒搞清楚狀況時,已經一口答應要幫她的忙,心中大嘆「唉!騎虎難下了」,最後,我還是為牠舉行入殮告別禮拜了。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決定過於草率,甚至深深不以為然,但是我卻覺得上帝挺愛我的,讓我藉著這個「罕見事件」,開始意識到所謂的「神學」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發生的事件;真摯的從心中對於上帝所發生之懺悔,繼而開始在這些不同層面的反省中,漸漸累積、形成論述。所以在這些事件中,我承認自己過去委實受限於「人類中心」的思維,雖然這些現象早在十九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後而受到挑戰。然而我也發覺只有自己真的遇到事件時,理論性的「神學」才會在人進一步思考「上帝與人」、「人與人」、「人與萬物」之間綿密交織的複雜向度中,內化為個人內在的思維與外在的行動付出。心存上帝、認真研讀祂的話語時,就會發現在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有學習之道啊!

(作者為七星中會東門教會牧師)

文章來源:七星中會東門教會

圖片來源:John 攝


資料提供單位:七星中會東門教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