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83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得救與得醫治
作者 / 吳信如
近年來,台灣教會界興起一股「醫治特會」的熱潮,這說明了即便醫學發達,現代人追求醫治神蹟的渴望依然強烈,特別是面對絕症和醫學無法治癒的身心障礙疾病時。因此,許多基督徒常把「醫治疾病」當成耶穌在世間的主要任務之一。當然,人在患病或身體有殘疾時,心靈也往往是最脆弱、最絕望的時候。此時更想要尋求各式各樣可能的復原機會。但若因此將基督宗教信仰核心簡化成「神醫信仰」,不但有塑造偶像之危險,也是逐步走入信仰瓶頸的警訊。

以「理性信仰」著稱的德國,最近幾年也興起一股「醫治禮拜」的熱潮。這也是由美國的「醫治特會」團體所引進,然後在許多「獨立教會」(freie Kirche,亦即,不屬於「德國福音教會」 以及「德國天主教會」 兩個國家教會系統)蔓延擴展。因此,德國神學界便得再度面對一個長期以來的辯論:「得救」(Heil)與「得醫治」(Heilung)。這個爭議如果由一般健全或健康者來討論,很容易便陷入了純神學的辯證領域。但是,若由身心障礙的神學家以自身的生命經驗來分析,反而更能對一般人的信仰有實際的幫助,因為,這個辯論的核心就是:「得醫治與得拯救有必然相關性嗎?」

德國乘坐輪椅的著名神學家烏利胥.巴赫(Ulrich Bach)將「得救」解釋為:「上帝所賜,在世上與上帝和好的關係」。也就是,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獲得修復。但是,得救不光只是上帝與人的關係,因為聖經視上帝與人的關係及人與人的關係為一種不可分割的關係。耶穌在最大的誡命中,就很清楚地將這兩種關係連結起來,視為拯救的要件:「盡心愛上帝,盡力愛人」。而耶穌,也將「得救」與「得醫治」分開,他也清楚說明了自己的任務:「我們到附近的村莊去吧,我也必須在那些地方傳道,因為這正是我來的目的。」(馬可一:38),耶穌最關切的事是:「傳講得救的信息」。

另一位特殊的德國牧師,本身也是德國傑出殘障桌球國手的萊納‧施密特牧師,也以自身的多重障礙生命經驗,對於生命的價值、教育的健全以及聖經中醫治神蹟與整全生命的信仰意義深入探索,他更進一步將身心障礙與疾病延伸到「上帝給人的基本限制」,上帝希望人是有限的,但上帝不希望人毀在他自己的障礙和其他的限制上,他會幫助我們用健康的方式面對這些限制。他認為一味地追求「得醫治」的神蹟,反而會妨礙我們獲得「整全生命」的拯救,亦即:人與上帝、他人及自己的美好關係。

(本文作者為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

文章來源:吳信如
圖片來源:南與北出版社


資料提供單位:吳信如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