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58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花蓮玉里教會簡史
編按:本文寫於1994年玉里教會建教76週年。和其他偏遠教會一樣,當時的玉里教會面臨聚會人數流失的困擾。然而根據2008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料顯示,玉里教會如今不只人數增長,每個禮拜日有台、華語兩場禮拜,兒童牧區也逾40人。玉里教會是怎麼復興的?請您同時參考【鮮知啟示】專欄『不再一樣的教會』一文。

設立日期:1918年11月1日

1917年5月15日花蓮港至璞石閣(玉里)的火車通行。同年,9月22日璞石閣支廳正式改為日本式的「玉里支廳」。「台灣教會報(今之教會公報)」刊載「台灣東部的玉里,前雖為不重要的部落,但現成為玉里支廳所在地,並火車通行設站,即變成繁榮的市鎮。石牌的楊連福傳道師獲得東部南部屬各教會的支援佈道所,在該地建堂從事佈道。1917年7月20日的颱風後,禮拜堂被夷平又再建立繼續努力。對此工作,英國差會外國宣導會亦依照台南教士會的請求,由『西敏士德神學院外國傳道會』(Westminster College Missionary Society)舉辦的『本地教會建築基金』(Native Church Building Fund)中撥出六英磅為補助金協助購地謀求發長。於年頭1918年,石牌教會的楊連福傳道師就專心來王講義所開拓奮鬥。」

1917年講義所租厝於現在的中正路六六號,信徒共六戶:李永和、蔡天數、莊山嶺、陳秋傳、王阿興及黃連敦嫂。後來不久,又遷入黃誕登與李基二戶,共八戶。1918年11月廉德烈牧師第三次來巡視台灣東部,廉德烈牧師在玉里講義所舉行第一次的聖餐。禮拜20人參加,有六名恭守聖餐;同時,為楊連福傳道師的小兒施洗。楊連福傳道師乃石雨傘教會楊贛長老的次子。
  
1920年12月30日,玉里市街空前大火燒,燒歸一八七戶,所租用的厝也被燒燬,便暫時借會友的草厝聚集禮拜。此後會友開始收集奉獻建造禮拜堂於關帝前(今之協天宮),即現在李榮富先生住宅的所在地。1921年1月24日,從東港坐船出發的林燕臣牧師(當時64歲,乃清代秀才),由海上再翻山渡溪來到玉里。1月26日守聖餐,陪餐者16人,參加禮拜40餘人。那時,會友16戶,有83人。林牧師曾在教會的「長老督會記事冊」上留下議事內容,也為玉里教會留下一首詩。1923年7月,北部中會張金波牧師來巡視東台灣教會,8月7日到玉里。
  
1930年,因禮拜堂在關帝廟前聚會,常被演戲干擾,便購買中城里黃清良先生的住宅,改造為禮拜堂。(原為中山路一段一六四號,現在已開路)在此經過18年之久,信徒逐漸增加,且時勢勢也在變遷,感覺距離市街較遠,又房屋狹小不敷使用。及至台灣光復,1948年5月蒙上主安排,經蔡天數長老找到現址,面積約2645平方公尺,是以前日產的「林產物加工廠」。當時因光復不久,秩序不安定中,經過重重麻煩之交涉與爭取,才以舊台幣213萬元購得。經改建而有禮拜堂、牧師館和教室。
  
1964年年底,新禮拜堂的設計圖由台中忠孝路教會賴錦銅執事完成。1965年4月1日開工,至1966年8月18日全部完竣,舉行獻堂禮拜。總工程費575,200元,無對外募款,由當時的30戶信徒竭力完成:有錢獻錢,無錢獻工!當禮拜堂屋頂灌水泥時,許多會友都前來「助陣」,把水泥打實。新禮拜堂的高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因鎬玻璃罐碎片),遠在鎮外即可眺見。
  
1978年11月5日下午三時,本會慶祝「設教60週年感恩禮拜」。(因前禮拜的一塊匾「禮拜堂」上的落款日期為1918年,故以為是教會創設年代)當時教會戶數76戶,成人會員137人,小兒會員有103人,上午禮拜人數平均90人左右,晚上35人左右。經常費約29萬元。主日學學生約90人,聖歌隊20人。
  
1981年11月9日,本會與韓國釜山楊亭教會締結姊妹教會,楊亭教會特派元利貞牧師等五人為代表蒞臨,在本會舉行「結盟感恩禮拜」,1988年楊亭教會曾再度來訪。而本會也於1982年5月、1984年4月、1991年9月前往拜訪。1993年7月4日,逢楊亭教會「設教40週年」,本會寄去一長幅教會旗為賀禮。1992年東部中會春季議會中議決,委任玉里教會為東竹教會的母會,關心東竹教會的牧養、宣教事工。1992年6月28日陳岑滿教師受封立牧師,並就任玉里教會傳道牧師派駐東竹教會。
  
本會附設機構曾有「教會文字中心」與「和平幼稚園」。幼稚園於1955年開辦,及至1966年9月獲政府准予立案,多年來曾是玉里地區唯一立案的幼稚園(非托兒所)。人數最多時曾有200人以上,今有學生120人左右。許許多多玉里青年常說「我也是讀和平幼稚園的!」
  
1970年左右,台灣工商業逐漸起步,許多會友漸漸往台北、花蓮遷移,青年學生外出求學、謀職,教會逐漸衰退。近三年來禮拜人數約60人上下,但戶數仍有70戶。主日學平均約20人,但3/1是別教會來的孩子。當長輩逐漸凋零,孩童慢慢減少,青年又外出的狀況下,玉里教會當如何面對如此的挑戰?當我已成為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督徒時,我是否承繼了前輩對上帝的忠心和單純的信心?當我們要邁向第77年頭時,各位親愛的會友和玉里僑,我們先停下腳步來,一起想想、一起禱告,再向前走進第77年。

文章來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http://www.pct.org.tw/index.htm
圖片來源:東部中會玉里教會http://church.chhs.com.tw/yuli/

相關網站: 東部中會玉里教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