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陳牧師專欄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91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教育
作者 / 張德謙
台灣,培育我們生命的母親,屹立於西太平洋的邊陲,這塊土地孕育了世代居住在此的民族,以前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將不斷地延續下去。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人、事、物留下無法磨滅的記憶,透過口傳、圖像、文字等載體留給後人追尋的憑證。後人依循前人留下的腳?,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族群、語言、文字、歷史,進而體認自己在歷史洪流中的地位與角色,立足於斯時斯土,自己也在為後人「寫」歷史,在不斷創造、詮釋歷史的過程中,我們為下一代留下的一切,將影響著他們的未來,因此,人無法自外於歷史的軌跡中,人人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教會在教會歷史的進程中也是如此。教會承載著歷代教會流傳下來的信仰傳統、經驗、資產,形成今日的教會,身上不祇流著歷代先賢的血液,也反映出為回應當代社會現況的體質。2009年適逢加爾文誕生500週年,回首教會的歷史,今日教會正是立足於教會歷史的基礎上,以宣教行動寫下當代教會的歷史,成為下一代教會繼續向前行的根據。

回顧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865年自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來台至今,已歷144年,即將邁向宣教150年之際,眼看信仰先輩寶貴的歷史文件、資料、文物等,因缺乏歷史感而不看重其重要性,正不斷地遭受破壞,或在忽略中流失,實在是一件令人非常婉惜、不捨的事。歷史文物、史料記載著先人在信仰道路上的點點滴滴,凝聚成今日教會的生命,史料文物一旦遭到破壞或遺失,即無法回復,大大傷害了前人的心血。因此,教會應妥善保管具歷史價值的史料、文物,將其做適當的維護與管理,讓史料發揮其價值和信仰教育功能。

同時,今天的教會也應更仔細、詳實地重視一切所做的事、物,舉凡週報、會議記錄、宣教行動等,可以編輯成冊或以影像做紀錄,如教會週報合訂本、年會手冊、見證集、週年紀念刊等。教會歷史委員會經過多年的收集與編寫,出版這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教育手冊》,正是最好的提醒與實務手冊。深切盼望這本歷史教育手冊能喚起各教會對教會史料文物的重視,並開始著手收集散落在教會或信徒手中的珍貴史料,做妥善、適當的管理,賦予她原有的價值,使其持續地對人說話,述說上主在教會歷史中奇妙的作為,展現史料、文物的生命價值。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教育手冊》其包括了「認識台灣」、「認識台灣教會宣教史」、「如何推行歷史教育」、「如何保存史料」、「如何編輯地方教會歷史」等內容。這是一本值得你我一起來研讀的書,盼望大家能共同來推動台灣教會的歷史教育工作。

★歡迎向教會公報社新樓書房購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教育手冊》

資料提供單位:總幹事室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