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林肯》(Lincoln)的開場是在南北戰爭的戰地,但並未著墨太多在戰爭場面的慘烈,吸引人目光的是以背影出現的林肯和士兵們說話的場面。當時他正和兩個黑人士兵說話,而後有兩名白人士兵插話,他們一前一後都背誦林肯先前演講的內容。從白人士兵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是林肯的「粉絲」,其中一個緊張到結巴,問:「天啊!你到底有多高?」對林肯的景仰及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相較之下,黑人士兵趁此機會大膽直言,黑人雖和白人一起打仗,卻有薪餉、軍階的差別待遇,看似對林肯的改革有所不滿。但在林肯離開前,他終被林肯折服,也複述林肯的演說內容:「我們在這裡立下誓言,這些流血犧牲不會徒然,這個國家在上帝的保佑下,會擁有自由的新生!」 開場五分鐘,「上帝的保佑下」這幾個字就讓我的淚水決堤。共同的信仰價值,能打破種族、政治立場等所有偏見!但我們常常反其道而行,拿信仰來為自己的立場背書,而當信仰淪為每個人不同主張的註腳,便就此失去了超然性及絕對性。 接下來,電影開始敘述林肯推動廢奴法案的過程。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必須得到黨內外、保守派與自由派多數人的支持,但他連身邊幕僚都擺不平。他同時還面對南方派代表前來談和的危機──如果戰爭結束,支持廢奴者可預期將大幅下降。此時的林肯,可謂內憂外患交迫。 我注意到林肯為了爭取游離票支持而做出的選擇。他聽從幕僚的建議,以公職為酬庸條件拉攏支持票。這是行在法律邊緣、逾越道德的險棋,放諸我們自身,其實也是每個人常常要面對的難題:是否可以為了一個合乎真理而且遠大的夢想,放棄一個合乎真理但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則?是否只能在諸多違反真理邊緣的選擇中,選擇相對較好或傷害較小者?假如答案是可以,那是否有絕對真理的存在? 林肯與支持廢奴的激進派議員史帝文生有一段精采的對話。史帝文生認為人們已經完全放棄真理,「奴隸制是罪惡」的說法不會引起共鳴,但內心的指南針會引導靈魂指向公正,所以他要求林肯按照內心指南針的方向前進。但林肯認為該多給人民一些時間,他說:「當你深陷泥沼的時候,知道正北方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他選擇先走出泥沼,以幾近賄賂的方式拉攏選票。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道德難題。在德國納粹時代,若是你窩藏了一個偤太人,納粹士兵上門抓捕時,問你偤太人在哪裡,你會怎麼回答?是救人要緊,說謊以保護偤太人?還是誠實為上,即使偤太人被殺也要堅守不說謊的原則?我最欣賞的答案是──說「我不能告訴你」或是選擇沉默,堅守誠實原則,也做好犧牲自己的準備。 如果上帝是我們的指南針,我們應該要有決心,即便走入泥沼,也堅持朝正北方前進,只因為那是上帝要我們走的路。這條歷世歷代聖徒走過的路,看似冥頑不靈、食古不化,但我按著我心裡的良心,祈願自己也如此去行。 相較之下,我比較欣賞史帝文生面對「你是否贊成種族平等」詰問時的回答。他面臨的難題是,如果他公開表明贊成種族平等,可能會失去部分支持廢奴卻不贊成種族平等的選票。最後,他並沒有表明贊不贊成,而是說:「我贊成所有種族在『法律前』人人平等。」此話一出,反對方一片叫罵,說他是狡猾的傢伙,但支持方報以一陣掌聲與叫好。 主耶穌早告訴我們:「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10章16節)在有罪的世界,我們有罪的人如何可能行出無罪的行為?但耶穌已為我們被釘十字架,我們又怎麼可以找藉口不咬緊牙關努力呢?走過處處泥沼,不就在見證正北方的存在嗎?夢想很偉大,合乎聖經真理的夢想更偉大,但夢想終究不是為了滿足自己、成就自己,而是榮耀上帝!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21期 圖片來源: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main/林肯-lincoln-4548,2023.07.14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