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1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把上帝的東西放回去

參考經文: 尼希米記13章1~14節

13:1 那天,有人宣讀摩西的法律書給民眾聽;他們讀到一段說:絕對不准亞捫人和摩押人加入屬上帝的會眾。 2 這是因為以色列人在逃出埃及的路上,亞捫人和摩押人不但沒有給以色列人食物和水,而且還雇了巴蘭來詛咒他們;可是我們的上帝使詛咒變成祝福。 3 以色列人民聽到這段法律,就跟他們社團中所有的外族人隔離。 4 管理聖殿庫房的祭司以利亞實一向跟多比雅有交情。 5 他提供多比雅使用一間大房間;那房間本來存放作供物用的五榖和香料、聖殿中的器具、給祭司的祭物、給利未人、聖殿歌手、聖殿守衛的什一捐(就是從五榖、酒、橄欖油所收的十分之一)。 6 這事發生的時候,我不在耶路撒冷;因為亞達薛西作巴比倫王的第三十二年,我回去向他報告。過了不久,我得到王的許可 7 返回耶路撒冷。我這才發現以利亞實提供多比雅使用聖殿裏的一間大房間這惡事。 8 我很氣憤,把多比雅所有的東西都扔了出去。 9 我下令潔淨房間,並且把聖殿器具、素祭,和香料放回去。 10 我又聽說聖殿歌手和其他的利未人已經離開耶路撒冷,回到他們的農莊去了,因為人民沒有供給他們足夠的食物維持生活。 11 我因官長們讓聖殿荒涼而斥責他們。我把利未人和歌手們召回聖殿,讓他們重新工作。 12 於是所有以色列人再開始把五榖、酒、橄欖油的十分之一帶到聖殿的庫房。 13 我指派一些人看管庫房;他們是:祭司示利米雅、經學專家撒督、利未人比大雅。他們的助手是瑪他尼的孫子,撒刻的兒子哈難。我信任這些人;他們會誠實地分配物品給他們的同工。 14 我的上帝啊,求你記得我為你的聖殿和敬拜事宜所做的一切事。

一位姊妹曾在某基金會當會計,雖然工作穩定,先生卻勸她離職。究其因,原來是該基金會常辦募款餐會,有許多額外金流,一名員工因職權關係,有時會挪用那些錢。為此,他常買飲料招待同仁,以致同仁雖看見問題,卻心照不宣。姊妹的先生知情後,認為她作為會計,若被追究必事態嚴重,便勸她辭職。濫用權力挪用公款,實在很不應該。今天的經文,其實也提到類似的事。

經文一開始,寫到亞捫人和摩押人惡待以色列人的歷史,隱含的意義是,外族的文化與宗教習俗使以色列人悖離上主,導致國家滅亡。以色列人了解這段歷史後,決定和外族人劃清界線。在無法確保自己能否不受影響之下,把界線劃清楚,是他們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但就在人民努力與外族人隔離時,管理聖殿庫房的祭司以利亞實卻做出截然不同的惡劣行徑。由於以利亞實和亞捫人多比雅有私交,他竟濫用個人職權,把原本存放聖殿各種器具和供物的大房間清出來,給多比雅當作私人空間。

到底是怎樣的人,會濫權到這種地步,甚至把個人私交看得比上帝的聖物還重要呢?當尼希米回去向皇帝報告,又返回耶路撒冷時,他怎麼看此事呢?他稱這件事為「惡事」,不僅氣得把多比雅的東西都扔出去,還下令潔淨整個房間,並把聖殿器具、素祭和香料都放回去。尼希米還發現,人民虧待了事奉者、官長們讓聖殿荒涼等問題。他一一處理後,禱告說:「我的上帝啊,求祢記得我為祢的聖殿和敬拜事宜所做的一切事。」(14節)

公私分明是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然而,現實的社會卻常看到有人濫權把公器私用,或認為替民眾服務,收紅包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在教會也不乏這種情況,例如:把教會的財物據為己有、沒問過小會就把福音車當私家車、主辦活動時為特定人士保留名額等。但這樣對嗎?有許多人過去是忠心又謙卑的信徒,一旦擔任要職,很可能換了位置也換了腦袋,從小地方開始濫權卻不自覺,以至最後把原屬上帝的物品、金錢、時間和信仰教導都搬出去。或者為了權力和私慾,把信仰原則拋在腦後,讓原本屬於基督的生命──聖靈的殿,堆滿私人慾望的惡事。上帝會怎麼看這樣的事呢?願我們從今天的經文得到啟發,好好省察自己的內心,把原本歸屬上帝的神聖空間清乾淨,把屬於上帝的東西放回去吧!



默想:
我是否曾濫用權力或私人關係,把信仰原則拋在腦後?

祈禱:
滿有慈悲的上帝!我常犯罪離開祢的聖道,把歸屬於祢的東西據為己有,或棄置一旁,求祢憐憫我,除去我的罪,引導我走在祢喜悅的道路上。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