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12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與世界區別

參考經文: 尼希米記10章1~39節

10:1 首先簽名的是哈迦利亞的兒子─省長尼希米,然後是希底家,再下面就是其他的人。 2 祭司有:西萊雅、亞撒利雅、耶利米、巴施戶珥、亞瑪利雅、瑪基雅、哈突、示巴尼、瑪鹿、哈琳、米利末、俄巴底亞、但以理、近頓、巴錄、米書蘭、亞比雅、米雅民、瑪西亞、璧該、示瑪雅。 3 4 5 6 7 8 9 利未人有:亞散尼的兒子耶書亞,希拿達宗族的賓內,還有甲篾、示巴尼、荷第雅、基利他、比萊雅、哈難、米迦、利合、哈沙比雅、撒刻、示利比、示巴尼、荷第雅、巴尼、比尼努。 10 11 12 13 14 民眾的領袖有:巴錄、巴哈‧摩押、以攔、薩土、巴尼、布尼、押甲、比拜、亞多尼雅、比革瓦伊、亞丁、亞特、希西家、押朔、荷第雅、哈順、比賽、哈拉、亞拿突、尼拜、抹比押、米書蘭、希悉、米示薩別、撒督、押杜亞、比拉提、哈難、亞奈雅、何細亞、哈拿尼雅、哈述、哈羅黑、比利哈、朔百、利宏、哈沙拿、瑪西雅、亞希雅、哈難、亞難、瑪鹿、哈琳、巴拿。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我們這些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聖殿守衛、聖殿歌手、聖殿工人,和所有遵從上帝法律的人已經跟住在我們土地上的外族人隔絕了。我們和我們的妻子以及所有能明白事理的孩子們, 29 在這裏跟我們的領袖們一同發誓:如果我們背誓,將受處罰。我們發誓要照上帝藉他僕人摩西所賜下的法律生活。我們要聽從上主─我們的主給我們的命令;我們要遵守他一切的法律和規例。 30 我們不跟住在我們土地上的外族人通婚。 31 如果當地的居民在安息日或其他聖日帶五榖或別的東西來賣給我們,我們不向他們買。每逢第七年,我們不耕種土地,也不追討欠我們的債。 32 每年,我們各要捐獻五公克銀子,幫助支付聖殿的費用。 33 我們要供應聖殿敬拜所用的供餅、每日的素祭、每日燒化祭用的牲畜、安息日的聖祭、每月初一和其他節期的各種聖祭、為以色列贖罪的祭,以及聖殿事務所需的任何東西。 34 我們所有的人民、祭司,和利未人要根據法律規定,每年抽籤決定哪一宗族該供給柴,好燒祭牲獻給上主─我們的上帝。 35 每一年,我們要把最先收成的五榖和最先在樹上成熟的水果帶到聖殿獻上。 36 我們每人要照法律的規定把頭胎的兒子帶到在聖殿事奉上帝的祭司那裏,獻給上帝;也要把母牛的頭生小牛以及綿羊和山羊的頭生小羊帶去獻給上帝。 37 每一年,我們要把那用最先收成的五榖做成的麵團帶到聖殿的祭司那裏;也要把酒、橄欖油,和各種水果獻上。我們要把土地收成的十分之一帶給在我們村上收什一捐的利未人。 38 收什一捐的時候,亞倫後代的祭司們要跟利未人在一起,然後,利未人從收來的什一捐當中取出十分之一,交聖殿倉庫為聖殿之用。 39 以色列人民和利未人又要把供獻來的五榖、酒、橄欖油帶到存放聖殿器皿的倉庫,就是值班的祭司們、聖殿守衛,和聖殿歌手們住的地方。我們絕不會疏忽我們上帝的聖殿。

近年人工智慧(AI)盛行,我和朋友也玩起AI音樂。雖然用AI做音樂比過去簡單,但仍有幾個瓶頸需突破,如:編曲的安排、風格的轉換,及最困擾的語言發音。因同樣用漢字的語言不少,包括華語、粵語、台語及日語,AI常把漢字寫的歌唱成粵語,偶爾還唱成日語,無論我們在設定輸入什麼關鍵字,都無法正確掌控。後來朋友發現關鍵是「用詞」,他發現AI會從用詞判斷是哪種語言,從而改變發音。朋友透過一個詞、一個詞修改,甚至可以讓AI把整首歌唱為台語。這讓我想起之前曾熱烈討論「中國用語」入侵台灣的問題,雖然有人覺得無傷大雅,但筆者從控制AI語系的經驗來看,發現生活用詞其實是族群認同的重要因素。

長久被外族統治,沒有聖殿來敬拜上帝的以色列人,在聖殿重修後,最想保存的是純正的信仰及敬拜上帝的自由。因此,領袖們簽下立約文件表明決心,首先是宣告跟外族人隔絕(尼希米記10章28節)。這份決心不是來自種族優越感或種族歧視,而是深怕外族的文化與信仰,會再次讓他們墮落。在被壓迫的環境中,與外族劃清界線是不得不的選擇。其次是展現對聖殿的重視,他們決心每年各要捐獻五公克銀子幫助支付聖殿的費用(32節);要供應聖殿事務所需的任何東西(33節);要奉獻收成的十分之一給利未人(37節b)。他們好不容易重修聖殿,能自由敬拜,為了不失落這份得來不易的恩典,他們決定付上一切,全力維持他們的信仰自由。他們如此宣告:「我們絕不會不顧我們上帝的聖殿。」(39節b)

我牧養的教會所處的社區中,已經很少小孩子會說台語。為了讓我的孩子們能接觸說台語的同伴,我連續兩年從桃園帶他們去台北參加雙連教會舉辦的台語夏令營。雙連教會的長老說,台北有一群家長特別成立社團,帶孩子四處參加台語活動,他們付出時間、金錢、心力,就是為了讓台語能好好傳承下來。因為若再不多用點心,孩子很快就會被華語環境同化,不再使用自己的母語。信仰的傳承顯然比語言的傳承更重要,然而,今日有多少基督徒用同樣的心力維護信仰呢?還是任憑世界的價值觀入侵?雖然我們不需要如極端保守的基督徒那樣排斥接觸其他宗教,但我們仍需思考什麼是我們的信仰絕對不容冒犯的核心?什麼是需要我們付出代價去維護的自由?願我們盡力傳承這份得來不易的恩典。



默想:
我曾為了維護信仰做過什麼決定?這個不容冒犯的信仰核心是什麼?

祈禱:
憐憫人的上帝,感謝祢揀選我活在祢的恩典中,求祢給我力量去維護和傳承這份恩典。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