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忠於上主

參考經文: 以斯拉記7章1~10節

7:1 好些年後,亞達薛西作波斯皇帝時,以斯拉從巴比倫回來。他的祖先可追溯到大祭司亞倫;他的族譜如下:以斯拉是西萊雅的兒子,西萊雅是亞撒利雅的兒子,亞撒利雅是希勒家的兒子, 2 希勒家是沙龍的兒子,沙龍是撒督的兒子,撒督是亞希突的兒子, 3 亞希突是亞瑪利雅的兒子,亞瑪利雅是亞撒利雅的兒子,亞撒利雅是米拉約的兒子, 4 米拉約是西拉希雅的兒子,西拉希雅是烏西的兒子,烏西是布基的兒子, 5 布基是亞比書的兒子,亞比書是非尼哈的兒子,非尼哈是以利亞撒的兒子,以利亞撒是亞倫的兒子。 6 以斯拉是一個飽學之士,精通上主─以色列上帝頒給摩西的法律。因為上主─以色列的上帝賜福給以斯拉,以斯拉要求皇帝的每一件事,皇帝都准他。 7 亞達薛西在位的第七年,以斯拉跟一群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動身回耶路撒冷。這群人包括祭司、利未人、聖殿歌手、聖殿守衛,和工人。 8 他們離開巴比倫是正月初一日;由於得到上帝的幫助,他們在五月初一就到達耶路撒冷。 9 10 以斯拉一生專心研究並實行上主的法律,又把一切法律條例教導以色列人民。

以斯拉記從7章開始以祭司以斯拉為人物主軸,說明以斯拉此刻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於以斯拉對信仰的忠實與嚴謹,牽動整個以色列民族的發展,並奠定第二聖殿未來的信仰走向。

巴比倫帝國統治時期,其統御風格是把所擄的群眾集中管理;被擄的以色列人在巴比倫自成一個社群,其中辛酸從但以理的敘事中可見一斑。後來的波斯帝國採取寬容政策,包容各族群的傳統習慣和制度。不過,塞魯士皇帝雖同意以色列人歸回故鄉重建聖殿,但過程並不順遂。直到大流士皇帝大力支持,以色列人在祭司的鼓勵和所羅巴伯的帶領下,才完成重建聖殿工作。接著,亞達薛西皇帝賜諭給以斯拉,讓他帶領願意離開巴比倫的百姓歸回故土。

以斯拉被賦予這項重要任務,不僅因為他是大祭司亞倫的後代,更因為他忠於自己的職分,而受到上位者信任。波斯帝國常僱用有外交和法律訓練的書記,來翻譯屬國或盟邦的文件,並派他們出訪調查,協助皇帝和他的參謀做決策。本身是經學專家的以斯拉,曾被指派為波斯帝國工作,他對職務的忠誠,是出於嚴謹與忠實的信仰,並贏得亞達薛西皇帝的敬重。皇帝知道以斯拉精通上主的律法,因此大力支持以斯拉規劃的聖殿禮儀一切所需資源。以斯拉帶領被擄的百姓回到耶路撒冷,還有一個更重要目的,就是教導上主的律法和恢復聖殿的禮儀,成為第二聖殿發展的起點。

以斯拉帶領百姓從巴比倫出發返回故土耶路撒冷,正值猶太曆正月。這呼應了「亞筆月」要以初熟作物為素祭獻給上主,並記念出埃及成為以色列救恩史的起點。同時這個月的巴比倫名字稱「尼散月」,則象徵歸回故土時即便荒蕪,但一切皆能重新開始,成為聖地。在這雙重的脈絡意義下,顯示耶利米書16章14~15節曾提及的應許已實現:上主不只是那位曾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永生上主,也是帶領他們離開「北方土地」,歸回故土的永生上主。

如今,我們是否在生活周遭發現因實踐信仰而帶來的豐盛祝福呢?千萬不要小看信仰帶來的力量,應當時時省思生活與信仰的連結,並且時常抬頭仰望那位永生的上主。這是以斯拉曾經走過的路,也是所有忠於上主的人應該走的路。



默想:
如果敬虔與堅韌的信仰不在於血緣與權勢,是在於什麼呢?是什麼原因讓其他人從基督徒的生命中看見永生上主的保守與祝福呢?

祈禱:
主上帝!謝謝祢的保守與同在,讓我明白祢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上主。願我能更認真地思想祢的話語,明白祢為我預備的道路上都有意想不到的祝福。奉主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