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徒」保羅

參考經文: 加拉太書1章1~10節

1:1 我是使徒保羅。我作使徒不是由於人的選召,也不是受人的委派,而是耶穌基督和那使他從死裏復活的父上帝指派的。 2 我和跟我一起的信徒們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 3 願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賜恩典、平安給你們! 4 基督為了要救我們脫離這邪惡的時代,遵照我們父上帝的旨意,為我們的罪獻上了自己。 5 願榮耀歸於上帝,世世無窮!阿們。 6 我很驚奇,你們竟然這麼輕易地離棄了藉基督的恩典選召你們的上帝,而去隨從另一種福音! 7 其實,並沒有另一種福音。我這樣說,因為有人前來騷擾你們,想要改變基督的福音。 8 其實,任何一個人,即使是我們,或是天上來的天使,要是向你們宣傳另一種福音,跟我們以前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應受詛咒! 9 我們已經說過了,現在我再說:無論誰,要是向你們宣傳另一種福音,跟你們從前所領受的不同,他應受詛咒! 10 我這樣說是要贏得人的稱讚嗎?不是!是要上帝的嘉許!難道我想討人喜歡嗎?如果我仍然想討人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使徒」在希臘原文泛指奉差遣的人──在初代教會,使徒這個頭銜特指教會中有權柄的人;在福音書中,則指被揀選跟隨耶穌,後來受差遣成為宣揚耶穌復活的「那十二位」見證人。

不過,「使徒」這個身分,歷來就引起討論。保羅在加拉太書1章19節提到:「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沒有見過其他的『使徒』。」這是否意謂,當時主的兄弟雅各也被視為使徒?此外,保羅在羅馬書的最後問安中,則說:「請問候曾經跟我一起坐牢的猶太同胞安多尼古和猶尼亞。他們在『使徒』中頗有名望,也是比我先歸信基督的。」(羅馬書16章7節)因此有人猜測,或許當時「使徒」這個稱謂,亦用來稱呼宣教師或教會差遣出去服事之人。也許,這就是保羅在加拉太書這封書信中,自我介紹「我是『使徒』保羅」的原因。

保羅寫這封信時必是帶著激動的情緒,因為照保羅書信的慣例,問安後必有感恩祝禱;唯獨在加拉太書,問安後馬上質問:「我很訝異,你們竟然這麼輕易地離棄了藉基督的恩典選召你們的上帝,而去隨從另一種福音!」(6節)他所指的另一種福音是什麼?過去多半認為,攪擾加拉太信徒的教導是「律法主義」,即主張遵守律法的行為是得救的先決條件。但近代學者指出,這不太符合第一世紀猶太教的描述,當時的猶太教宣揚:人的得救需仰賴上主恩典,與上主立約,成為祂的子民後,必須有遵行律法的行為,如行割禮、守安息日與食物規例,才能擁有這救恩。保羅激動地說:「無論誰,要是向你們宣傳另一種福音,跟你們從前所領受的不同,他應該受詛咒!」(9節b)保羅直指使徒身分的核心,不過是奉差傳達信息者,無論使徒在教會地位多崇高,甚至尊貴如天使,都毫不重要,要緊的是他所行所傳的,才是關鍵。

美國加州有一所「伯特利超自然事奉學校」(the Bethel Supernatural School of Ministry),其特色就是標榜「由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教導的」,因此以設立使徒、先知等職分著稱。台灣教會界,也出現一些宣稱自己是使徒的教會領導者。但正如主的話告訴我們,不管是天使、先知、使徒、牧師、長老,重點都不在稱謂,而在於他們所傳所行的。那些強調稱謂、職分,藉此要求人順服的教會權威者,要小心自己所傳的是否讓人聽見「另一種福音」,免得成了保羅詛咒的對象!



默想:
你聽過「另一種福音」或「類福音」嗎?如何分辨呢?

祈禱:
親愛的上主,求祢賜下分辨的靈,好讓我在這混亂的世界中,明辨是非,洞悉真理。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