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求祢垂聽我的禱告

參考經文: 詩篇88篇1~18節

88:1 上主─拯救我的上帝啊,我整天求助;我整夜在你面前呼求。 2 求你垂聽我的禱告;求你垂聽我求助的呼聲。 3 許多災難臨到我,使我面臨死亡。 4 我跟所有臨近死亡的人一樣;我所有的精力都耗盡了。 5 我被丟棄在死人當中,好像被宰殺的人躺在墳墓裏;我成為你完全遺忘了的人,再也得不到你的扶助。 6 你把我扔在深坑裏,在又深沉又黑暗的地方。 7 你的忿怒重重地壓著我;你的浪濤猛烈地沖擊我。 8 你使我的朋友們離棄我;你使我被他們厭惡。我被困圍,不得脫身; 9 我的眼睛因悲傷而昏花。上主啊,我每天向你呼求;我向你舉手禱告。 10 你向死人行奇事嗎?陰魂會起來頌讚你嗎? 11 誰會在墳墓裏述說你的慈愛?誰會在陰府中宣揚你的信實? 12 誰能在黑暗之地看到你的奇事?誰能在絕望之地看到你的良善? 13 上主啊,我向你求助;每日清晨我向你禱告。 14 上主啊,你為甚麼丟棄我?你為甚麼躲開不理我? 15 我自幼經歷患難,幾乎死亡;你所加的責罰使我疲乏衰殘。 16 你的烈怒壓碎了我;你的猛擊毀滅了我。 17 苦難像洪水整天環繞著我;患難從四面圍困我。 18 你使我最親密的朋友也離棄我;黑暗成為我惟一的伴侶。

詩篇88篇可說將人生最黑暗的一面呈現出來,充滿令人心碎的痛苦和悲傷。詩句中甚至對上帝提出控訴和質疑,詩人陳述許多災難臨到他,使他面臨死亡,更顯出他在與上帝的關係中感到孤單的絕望。詩人的痛苦並非絕無僅有,約伯也曾如此抱怨:「上帝啊,我向祢呼求,祢不應;我向祢禱告,祢也不理。祢對我變心,待我殘忍;祢用大能的手逼迫我。」(約伯記30章20~21節)在新約中,耶穌亦曾呼喊:我的上帝,祢為什麼離棄我,留我孤單一人?這樣的孤單寂寞,讓耶穌在痛苦中更加懇切禱告。

基督徒對人生的黑暗沒有豁免權,只要我們活著,總有機會遭遇人生的黑暗時刻。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感覺人生黑暗,而且這種黑暗往往持續很久,讓人揮之不去。這樣的黑暗不僅是生活中具體可見、人心真實感受到的黑暗,也是一種最遙遠、最疏離的關係。這首詩除了引發我們對黑暗的共鳴外,又如何幫助我們的靈性呢?詩人說:「求祢垂聽我的禱告,聽我求助的呼聲。」(2節)在最痛苦黑暗的時刻,詩人仍然認定上帝的拯救,並且向祂禱告。詩中不斷出現「我」與「祢」,顯明整首詩不是對第三者的哭訴,而是對上帝的吶喊。詩人認定上帝是唯一的幫助者,是此時唯一的同在者。在最不堪的情境中,詩人的話依舊是對著「祢」而說的。這使我想起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所說的「我與你」(I and Thou)。Thou是古英文的You,是一個人對親密對象說話時所用的代名詞。在《詹姆士王譯本》(King James Version)中,特別用Thou作上帝的代稱,用you作人的代稱。可見Thou這個代名詞所表達的意涵遠比You豐富,含有尊敬、親密、熱切、注目等意義。I and Thou必須敞開自己的全部,來遇見全部的對方,這正是馬丁‧布伯所要強調「我與上帝」的關係。

我們與上帝在何時相遇呢?馬丁‧布伯有一句名言:「祈禱不在時間中,時間在祈禱中。」這句話傳達了時間與祈禱的互動,更揭示上帝與人的關係。在最黑暗、最無可呼喊時,我們仍要呼喊:「拯救我的上帝啊!求祢垂聽我的禱告,聽我求助的呼聲。」



默想:
我會不會天真地只想用部分的自己來遇見上帝的全部?

祈禱:
天父上帝,祢是我在困境中最需要遇見的真實上帝。求祢赦免我,常常不想敞開全部的自己,雖知道祢全知,又希望祢看見我的優點。赦免我的狡猾,只想敞開自己的一小部分,卻又貪心想知道祢的全部。主啊!在困境中映照我的缺乏,也映照我內心的黑暗。求祢回應我在祢面前的求助,和無法言說的痛苦,我知道祢都垂聽。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