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病得醫治之後

參考經文: 路加福音17章1~19節

17:1 耶穌向他的門徒說:「使人犯罪的事是必然會有的,可是造成這種事的人要遭殃了! 2 倒不如用大磨石拴在他脖子上,沉到海底去;這樣比讓他使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犯罪還好。 3 你們總要當心!「如果你的弟兄犯罪,勸誡他;要是他悔改,饒恕他。 4 如果他在一天裏得罪了你七次,每一次都回頭對你說:『我懊悔了』,你都得原諒他。」 5 使徒們對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心!」 6 主說:「你們若有像一粒芥菜種子大小的信心,就是對這棵桑樹說:『連根拔起來,去栽在海裏!』它也會聽從你們。」 7 「假使你們當中某人有一個種田或放羊的僕人,他從農場回來時,你會不會對他說『趕快坐下來吃飯』? 8 當然不會!你會對他說:『先替我預備晚飯,繫上圍裙,伺候我,等我吃過了,你才吃。』 9 僕人照著主人的吩咐做事,難道主人還得向他道謝嗎? 10 你們也是一樣。當你們做完上帝吩咐你們做的一切事,要說:『我們原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盡了本份而已。』」 11 耶穌在往耶路撒冷去的旅途中,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中間的地區。 12 他進了一個村莊的時候,有十個痲瘋病人迎著他走過來。他們遠遠地站著, 13 高聲喊說:「耶穌,老師啊,可憐我們吧!」 14 耶穌看見了,對他們說:「你們去,讓祭司檢查你們吧!」他們去的時候已經潔淨了。 15 其中有一個人看見自己已經好了,連忙轉回來,大聲頌讚上帝, 16 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個人是撒馬利亞人。 17 耶穌說:「得到醫治的有十個人,其他的九個在哪裏呢? 18 為甚麼只有這個外族人回來感謝上帝呢?」 19 於是耶穌對他說:「起來,去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

還記得COVID-19疫情期間,當教會出現確診者的足跡時,雖然理性告訴自己不必太擔憂,但內心仍浮現一絲掛慮和恐懼,在心中造成衝擊。面對傳染疾病的不確定性,和染病後要面對身體的不適和隔離帶來的孤立感,我們在疫情期間所經歷的,是一種集體性的心理創傷。

在耶穌的時代,罹患大痲瘋的人同樣面對這種心理傷痛。根據利未記13章所記,當人疑似罹患大痲瘋,經祭司檢查確診者,就被宣布為不潔淨。患痲瘋病的人必須穿撕裂的衣服,要披頭散髮,遮住臉的下半部,喊叫:「不潔淨,不潔淨!」痲瘋病患必須住營外,跟別人隔離;病患被迫離開自己的群體,只能聚在一起互相照應。原本彼此仇視的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也因同病相憐而聚集。

今天的經文提到,耶穌在往耶路撒冷去的旅途中,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中間的地區。十個痲瘋病人不知從哪裡得知耶穌經過他們的「隔離飯店」,於是遠遠地站著呼喊:「耶穌,老師啊,可憐我們吧!」耶穌回應他們,要他們去給祭司檢查。「在痲瘋病尚未痊癒的情況下,就要去讓祭司檢查嗎?」他們心中或許有這樣的疑惑,但仍照耶穌的話出發了,結果去的時候已經潔淨了。

當痲瘋病患發現自己的病好了,反應如何呢?那十個痲瘋病患的其中一人,立刻停下腳步,回頭感謝耶穌。其他九個人呢?他們可能加快腳步前往耶路撒冷,希望祭司檢查後宣告他們潔淨了,就能回歸社群的生活。耶穌帶給他們的醫治,或許不是他們最渴望的,他們最大的渴望可能是恢復正常生活,重新被群體接納,從此脫離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的悲慘生活。如今困境已解除,他們可以各奔東西了,憂傷痛苦的記憶只想拋諸腦後。

經文強調,那個回來感謝耶穌的是撒馬利亞人。這個原本與猶太人互不往來的撒馬利亞人,在看見耶穌時,心裡或許想著:「這位猶太拉比會理我嗎?」後來耶穌叫他們去見祭司,他或許擔心著祭司會如何對待他這個外族人呢?這讓他的心情更沉重了。然而,當他發現自己得醫治,連忙轉回來,大聲頌讚上帝,並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因此,耶穌對他說:「起來,去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病得醫治是看得見的見證,心理創傷得醫治是看不見的救恩。當人經歷恩典與接納,看見那醫治大能的奇妙可畏,不是視為理所當然,而是獻上感恩,更大的救恩就要臨到那人身上。



默想:
當我的禱告蒙應允,我會如何回應這恩典?

祈禱:
親愛的天父,祢的恩典超乎想像,打破世上許多藩籬,求祢使我更明白祢的愛,賜我柔軟感恩的心。奉主的名禱告。阿們。